垂体瘤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展

2023-08-04 14:08刘云玲
健康之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尿崩症术后并发症垂体瘤

刘云玲

摘要:垂体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见于成年人群,主要发病位置为垂体前叶。该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如病症较为严重,则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过程中需要解剖病发位置,通常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但术后经常出现尿崩症,如频繁排尿、脉压降低、心悸等,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病程,改善患者预后。主要综述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展,为临床相关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尿崩症;护理对策

垂体瘤的主要发生因素为腺垂体的垂体腺瘤,神经垂体、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也是垂体瘤的主要来源。国内垂体瘤发病率高达17%,且通常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占1%左右,主要为生长激素瘤,占12%左右,泌乳素瘤占50%左右,促肾上腺皮质肌瘤占4%左右,无功能瘤占30%左右。调查显示,垂体瘤的大小差异较大,较小的垂体瘤肉眼难以分辨,而较大的直径可达6 cm以上,针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激素增强以及减退等具体行为,肿瘤在体内的生长周期较为缓慢,如果长时间未对其进行控制和干预,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使其丧失劳动力,出现糖尿病、脑血管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临床需在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1垂体瘤

垂体主要位于大脑底部,并在鼻子后面形如一个豆子大小的器官,尽管腺体较小,但其将充分影响身体的各个部位,垂体产生的激素将帮助体内众多功能给予调节,例如生长功能、血压调节以及生殖过程。垂体主要分为垂体前叶以及垂体后叶,而垂体瘤主要发生于腺垂体部分,且伴随着内分泌领域以及医学技术的充分发展,垂体瘤确诊率逐年递增,其为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对患者颅内周边组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垂体瘤患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相比较而言,男性发生垂体瘤概率大于女性。目前,发生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占据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左右,而无症状垂体瘤或垂体微腺瘤发生概率较大。通过影像学检查数据显示,约有10%的正常人群可发现较小的垂体病变,根据遗传学显示,家族史中存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I型的人群,其产生垂体瘤概率较高。针对垂体瘤,国内优先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并在影像学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前提下,已实现内窥镜等辅助手段进行手术治疗。内窥镜可提高垂体瘤的切除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此项技术需要较高的内镜操作技巧,普及率还需提高[1]。除此以外,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也是垂体瘤的治疗方式,由于患者机体原因导致肿瘤难以直接切除,则需考虑开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可抑制肿瘤细胞增值以及激素分泌;另一方面,抑制體内激素过多分泌,多给予激素释放抑制剂、激素受体抵抗剂等,在较肥胖的患者中应用较多[2]。

2术后并发尿崩症发生因素及其判断标准

垂体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尿崩症的影响因素首先为肿瘤位置,在鞍上或鞍旁生长的肿瘤,其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概率明显高于鞍内患者,鞍内患者的术中影响相对较大且创伤较深,对周围垂体组织以及下丘脑等具体部位的影响也较大[3]。其次,肿瘤类型及其钙化程度也可增加尿崩症并发风险,大块肿瘤样钙化者比斑状钙化或无钙化患者发生尿崩症的概率较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发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概率也较高,其次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以及无功能性腺瘤等,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腺瘤更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4]。肿瘤体积大小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崩症,垂体瘤体积越大,手术风险越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如果患者术前垂体功能异常,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概率也相对较高[5]。

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以实验检查为判断依据:一方面,患者血浆钠浓度超过140 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00 mmol/L[6];另一方面,尿比重<1.010或者尿渗透压<300 mmol/L,同时尿量大于350 ml/h,并持续3 h以上[7]。

3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具体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需详细了解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干预内容,若缺乏手术及疾病的相关知识,患者容易在术中及术后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术后护理干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有关垂体瘤的病理知识,使患者知晓此类疾病主要为良性肿瘤,提高其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并顺利完成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时,在对术后并发尿崩症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准确了解其实际需求,做好倾听者以及教导者的角色,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对存在不同程度负面情绪的患者及时予以疏导,向其介绍术后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且在出院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安全用药工作,并定期开展复查,增强治愈效果[8]。

3.2 饮食护理

垂体瘤患者术后应严格控制饮食,3 h内的食物主要以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等为主,多吃低蛋白食品,杜绝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品[9]。如患者伴有低钠血症,应在饮食中加入一定的钠盐,其浓度尽量不要超过0.9%;如患者存在低钾血症,则指导其食用香蕉、芹菜、瘦猪肉、杏仁、蘑菇等含钾较高的食物。指导患者避免摄入甜食,管理和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患者出现泌尿严重等问题,同时甜食也会使患者血压升高。如患者存在便秘现象,则应多服用高纤维食物,或在医生的帮助下服用缓泻剂[10]。除此以外,如果术后意识清醒者不存在呕吐现象,则应口服或静脉补液,并控制饮水量,防止过度补水导致高渗性脱水。静脉补液体时,要防止患者形成血栓[11]。

3.3 日常护理

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患者在夜间频繁排尿,白天患者多处于疲惫状态,护理人员需要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术后休息质量。针对患者多尿现象,护理人员需要时常为其准备饮用水,指导患者多活动,防止感染,并定期观察体重、尿量、尿比重,计算24 h出入量是否平衡,如果发现其尿量明显增多,尿色如清水状态,而患者意识清醒且出现烦渴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更改服药剂量。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控制在26℃左右[12]。

3.4 静脉护理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完善垂体瘤患者肾功能、血生化等指标检查,控制补液量,定期取得患者的标本进行检验工作,观察其瞳孔以及意识状态进行观察,以此判断术后的治疗及恢复效果,从而对医师的具体诊断提供有效依据[13]。一方面,如患者存在低钾症,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开展面色观察工作,定期询问患者是否处于无力感或者呕吐、腹胀等负面现象。如果低钾症患者在七小时后仍出现尿崩症,则可能是术后导致患者机体丘脑下部组织和垂体受损,使得抗利尿激素释放缓慢,肾小管水分的重吸收速率降低,从而尿液持续排出且异常增多。此种状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液的采集,保证患者的血钾浓度在4.5mmol/L,并对已经出现低钾症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将15ml左右的氯化钾溶于500ml的生理盐水中,如果进行口服治疗,可服用10%的氯化钠[14]。与此同时,如术后出现低钠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氯化钠的静脉注射治疗,使其血液中钠浓度保持在140 mmol/L左右,防止患者出现较低的血容量,尤其尿崩症患者易导致血容量不足,其具体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加快以及低中心静脉压等,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面色变化以及机体特征,同时也可开展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根据尿量进行补液,遵循出入量平衡的原则给予护理干预[15]。另一方面,在补钾期间需要避开患者的关节部位,选择富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以此减少患者的机体疼痛感。

3.5 皮肤及口腔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使用气垫床,每隔2 h帮助其进行翻身,同时要求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温水擦拭,擦拭后均匀涂抹保湿霜,避免皮肤干燥。女性患者应每日清洗会阴部,并使用0.05%的聚维酮碘溶液进行会阴护理,每日2次,保持会阴部干净舒适。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潮湿度等,观察其是否处于脱水状态。除此以外,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漱口水进行口腔擦拭,每日2次。对有口腔感染、口臭等者,给予2%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口腔护理;伴有真菌感染者,给予3%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术后患者失水易造成口腔分泌液降低,导致口腔黏膜、舌头干燥,弹性也较差,可采用湿布覆盖口腔,并用石蜡油或香油涂抹唇部,保证唇部湿润、有弹性。

3.6 药物护理

如果患者每天的排尿量超过5 L,应遵医嘱给予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 U,也可口服凝片剂,同时控制患者饮水量,以免长时间大量排尿造成低钠血症及其他并发症等,如头晕、呕吐、体重增加、血清钠含量降低等,严重者甚至引起抽搐等。停用药物时应逐步缩减用量,同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控药物的使用劑量以及使用浓度,防止患者出现尿闭现象,使用微量静脉泵泵入,使尿量不少于1.5 L,且根据尿量调整用药量。用药期间还需密切关注患者药物过敏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冷汗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应急处理,同时观察患者血压变、腹部症状。输液时观察患者皮肤状态,防止高浓度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神经性内分泌肿瘤,垂体瘤的治疗需多学科开展交流与合作,而尿崩症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尿崩症现状给予分析,并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尿液量变化开展综合诊断,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防止并发症给其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杜春晖,张娟,于艳红,等.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2):42-43.

[2] 魏兰涛,闫昱杉,肖丽勇,等.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技巧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9,32(5):446-449.

[3] 任泽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5):122-123.

[4] 袁小枚.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232.

[5] 赵璐,温滨红.老年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6-127.

[6] 王爱芳.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及低钠血症的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2661-2662.

[7] 许玲.经鼻碟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尿崩症17例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8):3937.

[8] 李豪.单鼻孔经蝶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9] 刘维.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常见的护理体会[C]//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十六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2022:1460.

[10] 肖碧玲,林小清,邓华波.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及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护理[J].现代医院,2009,9(4):105-106.

[11] 贾涛,文卫平,雷文斌,等.经蝶窦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99-201.

[12] 马顺平.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治疗(附17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5):862.

[13] 马丽红.对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实施防治并发症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5):75-76.

[14] 赵斌.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方法探讨[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7.

[15] 黄续平,许艳君,陶美伊.显微外科治疗垂体瘤术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13-14.

猜你喜欢
尿崩症术后并发症垂体瘤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突然闭经警惕垂体瘤作祟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特点及诊断工作探讨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