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的认知拓展与方法创新

2023-08-04 05:47霍大HUODa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6期
关键词:场所校园空间

霍大 HUO Da

通过对当下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现状的了解与认知,结合新的教育理念与空间发展趋势,以主持、参与的中小学校设计项目为例,思考中小学校的校园模式、空间类型、空间营造等建筑学相关命题,梳理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

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行为心理学;在地性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日趋严峻,我国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中小学校园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深圳“走向新校园”行动计划已进行了四年三季,上海也发起了“五个新城十大公共建筑”全球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当下的校园空间设计正发生着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变化。

1 中小学教育与校园空间的发展和转变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的初级阶段;②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过渡阶段;③重视非智力因素,将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的革新阶段。

1.1 旧有的教学模式与校园空间形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单向传递,以教定学”的单一固化特点。校园空间是相对格式化、标准化的场所,大部分学生在教室与寝室、教室与卫生间之间进行简单的两点一线活动,自然体验、性格发展等要素在这类同质化的空间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1.2 当下的教育理念与空间发展趋势

我国当下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双减”政策,由此引发了校园空间需求的转变。近年来采用的“公开竞赛+建筑实践”校园设计征集机制,加速推动了校园设计的持续创新,校园空间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①从封闭型向社会共享型转变,将教育资源和文体设施通过“分区管理”“分时管理”与城市和社区共享;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③从单向输出型向多元学习型转变,多种学习形式要求多样化的空间组织,以适应多种学习模式;④从人工型向智能型转变,多媒体展示、智能化教具、VR和AI技术将教学手段快速推向科技化。

2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校园空间建构要点

近代儿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发展是儿童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故校园空间的设计需从各年龄阶段儿童行为与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准确制定设计原则,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1]。

2.1 启蒙阶段(6~9岁)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环境敏感,对周围有强烈的好奇心且充满探索欲望,但也易对环境产生恐惧、畏缩的心理,思考模式相对简单直接。低年级学生要求校园空间具有安全性、生活性、亲和性、约束性。

2.2 发育阶段(9~12岁)

此阶段的儿童大部分自制力较弱,普遍对社会感到好奇和向往,对实践性活动持有较大热情,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思考模式相对主观。中年级学生要求校园空间具有体验性、启发性、社交性、趣味性。

2.3 成长阶段(12~15岁)

此阶段的儿童身心逐步进入青少年期,自我意识愈发强烈,创造力旺盛,但开始产生隐私观念,易陷入封闭状态中,对周边的现象、人物和事件思考更加深刻。高年级学生要求校园空间具有自主性、创造性、意向性、归属感。

3 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方法创新

赋虚实以结构秩序,建立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回应人的需求和自然习俗,将场所感知融入时间与空间因素,才能构建有机、整体的空间模式。

3.1 校园模式

1)空间的可理解性与图底理论 图底关系是确定基本空间秩序,建立不同空间层级,理清内外、虚实关系的空间结构。根据知觉组织法则,图底关系清晰才能形成认知地图,使人理解和描述空间关系,而后形成有意义的整体。通常校园空间的图底关系包括“一”字形、“L”形、“S”形等线性关系,“工”字形、“E”形等连廊关系,“U”形、“口”字形等院落关系,以及高容积率下的集约式垂直生长模式、环形巨构模式和树状结构模式。

2)空间的连续性与连接理论 连接是城市的凝聚力,通过连接城市各个部分,可创造出易于理解的城市整体,在孤立的事物间建立可理解的关系[2]。空间的主要连接关系包括:①内外连接关系,即与城市边界融合,让街区渗透至校园,形成开放街区,将体育场馆、演艺中心等设施与社区共享;②内部连接关系(水平、垂直),即将自然环境、学习交流等空间串联,建立洄游型环形校园,在剖面上形成有竖向关系的垂直校园或立体校园。

3)空间的预见性与场所理论 空间场所的本质在于对物质空间中人文精神的理解与感知。“空间”是有边界的,只有当其被赋予从文化或环境中提炼的“意义”,才可成为“场所”。校园空间具有的场所精神主要类型有“田园”“森林”“书院”“聚落”等。

模式无优劣之分,但需进行适宜的选择。宜宾南部新区宜宾市一中新校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79亩,教学规模114班。为使项目成为具有高校量级的微型小城市,通过具有“交流、运动、知识、智慧、效率”复合功能的“环形巨构”链接具有高度自治功能的教学组团、生活组团、核心组团、共享组团,形成“玉琮”形图底关系的“环形书院”(见图1),使学术、观演、运动等空间在布局上与社区连接,在管理上与城市共享,建立校园与城市的有机联系。校园采用地景融入、多重地表、空间漫游、立体绿化等手法实现内部空间的高效连接;以“翠屏书院”为根,注入人文基因,成为人文底蕴深厚、自然体验丰富、空间有机生长的“未来校园”。

1 宜宾市一中新校区功能结构

3.2 空间类型

空间类型不是单纯的几何关系、流线关系和体量关系,而是以一定的空间方式组织的事物关系。只有对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有清晰认知,才能对空间类型产生清晰的想法。校园空间大致可分为场所性空间、功能性空间和领域性空间。

1)场所性空间与体验性 场所性空间反映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或简单抽象或复杂具体的空间单元的集合,通过调动感官、创造记忆传达空间的自然变化、历史文化等,由此产生趣味与启发、交流与社交、认同与共情,从而塑造场所精神,再由场所精神影响人的行为。

2)功能性空间与多样性 功能性空间的内容最为具象,边界相对明确。校园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及生活区等,这些功能性空间原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规范性,而“新校园”则需要空间多元可变,更多地引导和诱发自主性、随机性行为,具备灵活适应性和包容生长性,以满足现代教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

3)领域性空间与独特性 校园也需要一些无确定功能的空间,使学生成为空间的定义者,学生可独立思索、窃窃私语或共同辩论,可形单影只、两人成伴或三五成群,营造安全感、私密感、归属感,引发创造性、自主性,让故事在这里自然发生,形成独特的空间记忆。

3种空间类型相互渗透、影响、叠加、转换,使校园空间具有全面的自然体验与丰富的场所精神,充分的个人自由与多样的使用功能,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特的记忆点,从精神折射到空间,从空间影响到精神,最终形成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和群体学习的校园空间。

空间营造不是纯感性的问题,而是理性的思索过程。宜宾南部新区BQ25-14地块小学项目的设计源于对“未来校园”理念的理解,而后回归对建筑学问题的梳理和价值观的判断(见图2~4)。项目以建筑融入地景的方式营造空间场所的体验感,围绕“感知”和“运动”在漫游路径中形成“穿山越洞”“梯田农场”“山丘看台”等一系列场所空间,引发充满偶然性和不可预期的空间体验;通过立体的“活力街区”形成交流纽带,将教学、办公、展览、阅读及交往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维度的空间层次,同时预留“空白空间”“天空景框”“个性洞穴”,让学生自己描绘。

2 宜宾南部新区BQ25-14地块小学操场透视效果

3 宜宾南部新区BQ25-14地块小学看台透视效果

4 宜宾南部新区BQ25-14地块小学内部小场景效果

3.3 空间营造

建筑空间的营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最终的完成度和落地性,应是设计思考的前置因素而不是后期实施的妥协条件,有3个因素需重点考虑。

1)在地性与本土建造 建设项目无法脱离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原材料供应、工匠技艺水平和施工方工程经验等现实条件。设计需充分尊重和理解这些因素,将地域文化、自然肌理、传统技艺有机融入建造手段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使设计根植于所在的“原生场地”,找到应对城市风貌同质化问题的策略。

2)经济性与真实建造 坚持自然朴素之美和经济有效之用恰是探寻校园空间的本质意义。作为“育人”的场所,校园建筑应回归到本原状态,体现“求真求实”的原则。材料的原真性即不依赖材料的稀有和细节的繁复,不附加非必要的装饰符号,采用有时间质感的传统材料;构造的原真性即表达真实的建构逻辑,简化构造做法且避免昂贵的结构形式,低限度使用特异形体。

3)生态性与绿色建造 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生活习惯,以气候环境引导设计,通过采用传统技术策略,在空间组织、体形系数、开窗形式、窗墙比、采光遮阳、建筑热惰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设计。让建筑回归自然,追求天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坚持“技术适当”原则,减少建筑对主动式建筑环境和能源设备的依赖,降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能耗。

建造过程具有多方参与性,是复杂的现实博弈问题,政府、代建方、校方、施工方均会对项目的建造产生影响。政府拥有规划设计条件和任务书的编制权及设计合规性的审查权;代建方则在造价、工期和管理经验等多方面对建筑设计施加影响;校方话语权相对有限,甚至发生缺位情况;施工方主导设计最终的完成度和工程质量。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师与多方博弈,在平衡各方意志的同时如何将设计意图贯彻落实是最严峻的挑战。

4 结语

在中小学校园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在保留童真情感与回归设计初心的基础上,不断更迭和拓展知识体系,在实践中自我审视和反思,用专业知识克服现实复杂性,探索校园空间设计的建筑学价值。

猜你喜欢
场所校园空间
空间是什么?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远离不良场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恋爱场所的变化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