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3-08-05 05:40蓝良娇
考试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图文连续性文本

蓝良娇

一、引言

新课标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丰富学生阅读体验,侧重于学生获取、整合、归纳总结、表达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故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出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认识语文学习价值,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和探索精神,提供了条件和指导。但当前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并未对非连续文本阅读有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足。基于这一问题,聚焦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不足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采用单个或多个列表、图文等构成的阅读形式,与“以字词、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有所区别。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优势,不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能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便于学生综合汇集各类信息,深入阅读和体会文本内涵提供指导。但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局限: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整合意识薄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渗透非连续文本阅读的频次有限,对其投入时间和精力少,无论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还是设计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计划、制订育人目标,都注重采用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缺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融入,从而导致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局限,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落实新课标要求和育人目标。但实际上,非连续性文本蕴含极强的生活气息,涵盖旅游、影视、医药等各个领域,以说明书、票据等不同形式呈现,所以教师如果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引入生活化图文信息,让学生从生活视角认识这一类教学方式,并将生活图文信息与课文信息结合,找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然而教师认知不足,也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失去应用契机。

其次,学生缺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和形式,导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认识存在于浅层次理解层面,认识不到位,在实践应用中也是屈指可数,同时,学生长期习惯于采用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学生容易固化思维,形成思维定式,想要突破思维桎梏,调整难度大。

最后,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法。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内容基本上属于连续性文本,很少突出非连续文本。即便部分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指导,采用的教学资源也来自课本,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延续传统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法进行,未能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采用相适应的教法。

三、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关系

连续性文本的内涵是小学语文第三及以上学段中“以段落组成的文章”,称为“连续性文本”,实际上,这些“由段落组成的文章”是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的文章。而非连续性文本与“以段落和句子组成”的“连续性文本”相对,依托数据表格、图文材料、调查报告、凭据单、产品说明书、地图、路标、广告等内容组合成的文本,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明晰性的特征。相较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对学生更为适合,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降低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宏大主题、需要了解时代背景的课文,借助形象、直观的图文解字的方式,要比教师单一的语言讲解更加具有吸引力,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身临其境感受语文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天都峰》《观潮》等写景类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借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注重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关系,呈现与不同课文内容契合的图片,展示场景,让学生结合图片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激发情感。

四、针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阅读教学中,采用的常规教学策略主要按照“三步走”教学法来实施。首先,引导学生熟悉一遍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大意;其次,精读课文,聚焦课文细节,着重阅读、体会和思考;最后,归纳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旨,明确课文情感内涵。但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局限性,侧面反映了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法存在忽视现象,不善于利用图文资料丰富阅读教学。

案例分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落花生》《桂花雨》为例,部分教师按照上述提及的常规“三步”教学法来设计教学,先导入教学主题,围绕课文主题,采用问题引领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按照“三步”教学法来实施:第一,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教师采用问题激发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大意是什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为几个层次来展开?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对文章大意和行文脉络有所掌握,从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精读、细读课文,按照课文写作层次逐层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继续采用问题引领方式,为学生创设探讨的机会,并设计问题点。如“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笨笨的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外,结合文中语句深入品读。如“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语句、语段,思考这句话写出了桂花什么特点。分析当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能够从哪些字词可以体现出这一点。第三,继续上一阶段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围绕课文主旨,以情感态度培养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落花生》为例,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涵和情感思想,思考自己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此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将来成为有价值之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深刻理解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从而拓宽课文学习边界,使学生不仅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学以致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按照上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展开似乎没有不妥之处,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也能相互衔接。但问题是教师完全没有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图文信息。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落花生》文章中展示的插图,图文内容是在漆黑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凉亭中,桌子上摆放着花生,父亲在向孩子们讲述花生的来源,并从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论花生等四个过程来阐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回想自己曾与家人围坐一屋,品尝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花生时言欢意惬的场景,以此从插图中直观地凸显课文主题思想。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对连续性文本的辅助作用,通过课文插图来引领学生思考课文中心思想,使学生立足非连续性文本,结合图文中的环境来体会情感,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并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唤起每位学生对家乡的思念,感受与家人相处的点滴美好回忆。

五、依托非连续性文本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从文本中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1.挖掘教材资源

结合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编排情况来看,各个单元都有对应的导语,这是引导师生开展阅读教学的索引和提示。导语与阅读内容形成对应,并且这些内容也会以整篇或者段落、语句等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任务需要,引导学生收集具有直观性的图片、图表、数据等非连续文本信息,当教师重视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深入交流,在互动交流中,促使学生彼此交换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从而锻炼学生阅读、信息整理等多方面能力。但同时教材目录也是重要的阅读文本,常常容易被忽视,其具有承载育人目标和学科信息的作用。因此,教师开展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借助目录信息,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比如,教师利用教学辅助工具,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规划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阅读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并善于利用教材目录信息,带着问题思考能够从目录中发现什么。经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多数学生都能发现目录中包含课题以及页码,也有少部分学生发现目录排列顺序体现了教材内容的结构,涵盖知识基础识记部分、课文阅读部分、语文园地部分等,并且各单元还分别设计了课后综合训练、语言练习、写作训练等。当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和复习目录,并对照课文阅读等不同学习部分,深入思考,或者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学习,组员之间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出新的观点,从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教师还可以立足教材文本,提炼主题,并基于主题导向,收集同类型课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关于写景类文章,如《观潮》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按照课文行文顺序,展示导览图,让学生根据导览图的指引,理清课文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内容思想,提高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应用性。

2.融合其他学科图文资源开展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并非仅限于语文学科使用,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起到教学效果保障作用。比如,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都可以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来设计教学活动。因为这些学科教学内容都要运用到图形、图表、文字、图片等信息,教师可以适当引进和变化,使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但在使用中教师需要找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点,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为指导,实现各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效渗透和转化,以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以“自然”为核心的单元主题,明确定位教学目标,即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环保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基础上,适当导入其他学科知识内容。如将自然科学中荒漠化、大气污染、海平面上升、北极冰川融合等知识引入语文课堂,并为学生收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如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实现良性发展?阅读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以及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后,产生哪些观点和想法?以问题激发方式推进教学,引领学生思考,深入学习。又如,教师可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结合现代社会“低碳出行”理念、“绿色发展”政策等,引入《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图文广告,引领学生观察图画暗示信息。如图画中自行车的车轮、把手和坐垫等都是利用鲜花和藤条编织而成,画面只有红色和绿色,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图画中蕴含的主旨,即运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人对大自然造成的污染,将保护自然环境践行于行动。

3.引进现实生活图文信息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体现在教材中,还广泛分布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教育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图文信息,并与教材阅读内容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视野不仅局限于教材、围绕课堂教师的讲解,而是拓宽学习边界,将学习视野聚焦于生活,并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诸如生活中随处可见“非连续性文本”包含药品说明书、安装图、景区导览图、服装商标、电影券、广告宣传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此外,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教育情境,并结合教材中的游记类文章。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这两篇文章都属于游记类范畴,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各旅游景区的图片,建构生活化教育情境,让学生从生活视角深刻体会课文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抓住生活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在假期旅行中,如何读懂车票信息,车票中都包含哪些重要信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视觉化呈现方式,让学生了解车票中涵盖车次、车厢号、座位号以及发车时间等信息,并且在假期旅行中,需要在出发前了解路程、预订好车票、住宿的地方,还要制订好旅游线路,查询旅游攻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育边界,让学生知识视野从课内转向课外,提高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拉近语文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还能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中让学生立足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非连续性文本内涵,其内容过于分散,不同内容之间缺乏衔接性,所以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众多零散的信息中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排除无效信息,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基本的判断和信息收集与分类整合的能力。在实施中,教师需要按照学段和学生接受程度,采用分层次、差异性教学法。比如,对中低学段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收集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并且课文内容明显地体现在图文信息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都有所提高,并掌握了基本判别信息的方法,教师再适当提高阅读难度。如设计隐性信息、迷惑性较强的信息等,并增加图形、图表、数据等,让学生同时接触各类阅读材料,丰富阅读视野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信息辨别与有效提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牛郎织女》与《猎人海力布》为例,这一单元主题是民间故事,教师可以将“民间故事”设计为教学主题,采用问题引领方式,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在学生激烈探讨下,引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故事。由于学生所说的大多是“四字”相关的民间故事。这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迷惑学生,从而深化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比如,教师反问学生:“孟姜女哭长城是否属于民间故事范畴?白蛇传算不算民间故事?”通过反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从将“四字词语”为主故事是民间故事的固化思维中脱离出来,正确认识民间故事包含的类型,掌握“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这些也属于民间故事。此外,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采用可视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动画视频,强化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归纳与对比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与对比分析信息的能力,找出信息之间的异同,并准确分类和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引导学生如何将分散的信息对比分析、分类整合,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行文思路,并且教师为学生布置练习题,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社会中的信息,让学生立足现代化社会背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比较、分析、整合信息。比如,教师为学生呈现近十年来中国GDP增长变化图,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探讨GDP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辩论形式,将学生划分为两组,根据各自支持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辩论和输出观点中,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学习法或者采用表格等方法,整理出关键信息。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比较与综合信息的能力,还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是,采用图文转换的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创造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为例,教授游记类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在阅读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画出对应的游览图,使学生在绘制游览图过程中,明确文章写作顺序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采用多元化类型的图文信息综合运用。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图文信息类型多种多样,教师需要基于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育人导向,运用不同类型图文信息规划教学。如借助图表、漫画、表格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以及心理认知规律,确保选取的图文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漫画形式,教师可以采用漫画形式,并思考如何借助漫画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从漫画特点来说,漫画内容是借助线条、明暗对比设计、色彩等表现形式,并以简单且夸张的方式,采用比拟、象征、变形、暗示等方法,描绘现实生活,刻画人物和事物的图画,从而达到歌颂或者讽刺、案情推理、魔幻现实等效果。这种图画描绘方式与学生的心理特征、阅读习惯契合,并且多数漫画创造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日常生活实践、生活体验、经历等,并以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实现生活图景与课文主题内容的结合,以此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春节期间北京的图片或者短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谁到过北京呢?”在学生回答中,发现很多学生到过北京游玩,也去过北京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参观过故宫,教师这时可以从网络收集相关图,让学生直观地见识到春节期间北京是什么样的,以此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等。

(三)建构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活动

1.实施专项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教师需要从文本入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首先,教师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向学生呈现相应的图文资料。如在课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圆明园的建造结构以及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是课文总写部分,并阐述圆明园被毁后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在课文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布局特点等,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收集圆明园复原图、被毁灭后的图片,并呈现圆明园的建筑平面图,让学生通过图画资料,直观感受圆明园被毁前的壮观,感受圆明园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的精华,被这样燃烧殆尽。最后,在课文第三部分,主要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面示意图,假设圆明园没有被毁,如何让学生根据平面示意图,制订圆明园一日参观路线,并为家人、朋友、教师、同学介绍圆明园。在任务引领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从而提升信息整合与应用的能力。

2.开展主题性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各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对应的主题,通过主题引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非连续文本的功能,将语文要素、学习方法等融合。因此,教师利用主题引领方式,注意主题与各语文要素的衔接性,进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比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说明文为例,教师教学之前还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以目标为导向,收集信息,知识迁移,运用信息,展开互动学习。如将教材中《蝙蝠和雷达》《珍珠鸟》《白鹅》《麻雀》等动物类文章整合起来,由于这些文章主题相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以使学生便于深入理解学习主题,从中领会不同动作的形态、外貌、行为等特征。教师首先要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将目标定位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特征,了解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尤其是掌握动物细节描写的技巧。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这几篇课文的学习体验,通过阅读交流非连续性文本,提炼出有效信息,按照教师设计的任务,采用常规教学法中的“精读”策略,利用表格方式罗列和归纳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创作方法、语言特征等异同点,并且教师还应设计课后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运用辅助型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教学

辅助型非连续性文本包含单元导读、课文阅读提示、课后阅读链接等,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外,还应善于运用其他非连续性文本,来整合学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思想。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为例,在课文后面阅读链接了《威尼斯》《威尼斯之夜》两篇文章的片段。由于这些文章都属于非连续文本的范畴,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三篇文章及片段综合理解,按照前文整合思路,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提取关键信息,作为辅助下一阶段教学的依据,再将信息整合,深入理解文章中关于威尼斯的描写片段,从而体会威尼斯的魅力。

六、结语

综合上述,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核心素养为育人导向,文章围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站在对比分析角度,分析传统常规连续性阅读教学方法与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内涵、关系,结合具体案例,提出非连续性阅读教学应用之法。同时从教育资源挖掘、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多元化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解读,分别展开分析,通过合理运用教材图文信息、融合不同学科信息以及生活图文信息,丰富阅读教学资源;通过明确目标,围绕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理解信息等能力,设计教学。此外,通过专项型、主题型和辅助型等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图文连续性文本
画与理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