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小麦玉米产量、肥料贡献率及土壤肥力研究

2023-08-05 03:45王玉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改良措施土壤肥力小麦

王玉娟

摘要 本文以近年安徽灵壁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点测试区数据和农户田间调查为依据,分析全县小麦玉米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明确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在生产中进一步优化各个养分元素配比,改进施肥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化肥减量、不减产量目的。

关键词 小麦;玉米;产量;肥料贡献率;偏生产力 ;土壤肥力;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028-05

安徽灵璧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80%以上。2022年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11.5 万hm?,平均单产9 000 kg/hm?,总产103.8 万t;玉米播种面积8.0 万hm?,平均单产6 900 kg/hm?,总产55.2 万t。

灵璧县土壤类型以砂姜黑土类和潮土类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98.12%。近几年,全县建立长期耕地质量监测点31个,临时田间调查样本点146个,其中白姜土区57个、淤土76个、砂土44个,同时分别在韦集、下楼镇两家专业合作社设立肥料施用监测点各1个。已形成覆盖当地主要耕作制度、土壤类型、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耕地环境等的监测网。监测点设立长期无肥区、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测试区(NPK、N、P、K)。根据监测目的不同,监测点地块按大田生产方法划分不同测试区域,测试区周围设置保护行。本文以近年灵壁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点测试区数据和夏秋两季对农户的田间调查为基础,分析全县土壤肥力、作物产量、肥料效应之间的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1 产量、施肥量与土壤肥力

1.1 产量与土壤基础肥力产量

1.1.1 小麦、玉米产量  2022年,砂姜黑土小麦和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9 300.0、6 750.0 kg/hm?,潮土小麦和玉米平均产量为8 700.0、7 050.0 kg/hm?。白姜土和淤土小麦产量相差不大,分别为9 279.0、9 321.0 kg/hm?,砂土小麦产量最低,为7 537.5 kg/hm?。全县玉米产量相差较大,淤土的产量最高,为6 265.5 kg/hm?,其次为白姜土,为6 058.5 kg/hm?,砂土产量最低,为5 260.5 kg/ hm?。

1.1.2 基础肥力产量  通过无肥区产量判断土壤肥力高低,肥力越高,无肥区产量越高;肥力越低,无肥区产量越低。不施肥时,白姜土平均产量为小麦6 059.4 kg/hm?、玉米4 053.1 kg/hm?,分别占施肥产量的65.3%和66.9%,淤土平均产量为小麦6 263.7 kg/hm?、玉米4 335.3 kg/hm?,分别占施肥产量的67.2%和69.2%,砂土平均产量小麦玉米分别为5 261.5、3 698.6 kg/hm?,分别占施肥产量的69.8%和70.3%。综合来看,砂土综合基础肥力较低,淤土综合肥力较高(表1)。

1.2 施肥量与肥料利用效率

1.2.1 肥料施用量  全县小麦肥料施用大都采用配方肥+尿素,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喷施叶面肥方式,平均用量为氮肥(N)250.5 kg/hm?,磷肥(P2O5)127.5 kg/hm?,钾肥(K2O)93.0 kg/hm?。淤土区肥料用量最高,氮肥(N)用量达到268.5 kg/hm?,均处于高用量水平,磷肥(P2O5)用量为138.0 kg/hm?,钾肥(K2O)93.0 kg/hm?;砂土肥料用量最低,氮肥(N)用量为216.0 kg/hm?,磷肥(P2O5)用量为108.0 kg/hm?,3个区小麦季钾肥用量相差不大。

全县玉米肥料施用大都采用专用肥+尿素,平均用量为氮肥(N)297.0 kg/hm?,磷肥(P2O5)45.0 kg/hm?,钾肥(K2O)60.0 kg/hm?。3个地区中,氮肥施用量差异较大,淤土区用量稍高,为348.0 kg/hm?。总体来说,淤土区化肥投入量过高,以氮投入量高为主(表2)。

1.2.2 肥料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是指因肥料施用所增加的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施肥区产量-无肥区产量)/施肥区产量×100]。肥料贡献率(FCR)即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是把不施肥处理的产量视为土壤(地力)对产量的贡献,以其为基准进行计算,是反映年投入肥料的生产能力的指标[1]。淤土区肥料贡献率平均为小麦32.8%、玉米30.8%、白姜土区小麦玉米肥料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4.7%和33.1%;砂土区小麦玉米肥料贡献率均较低,分别为30.2%和29.7%,比较高区域总体肥料贡献率低4.5和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统计,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50%,我国全国化肥试验网试验统计,施用化肥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40.8%[2]。这3个区域的肥料贡献率均低于全国统计水平。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计算公式:PFP=Y/F,PFP是指肥料偏生产力,单位为kg/kg,Y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作物的产量,单位为kg/hm?,F是指特定肥料纯养分(是指N、P2O5和K2O)的投入量,单位为kg/hm?[3]。它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Dobermann[4]就粮食作物的利用率做过详细的综述,认为粮食作物氮肥效率目标值在下述范围内比较适宜,即氮肥偏生产力为40~70 kg/kg。灵璧县小麦玉米的氮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养分偏生产力中,小麦氮肥偏生产力白姜土最高,为38.9 kg/kg,淤土次之,为34.5 kg/kg,砂土最低,为33.7 kg/kg;玉米氮肥偏生产力中,3个区域分別为21.2、22.0、19.2 kg/kg。小麦与玉米磷肥偏生产力中差异较大,白姜土最高,分别为77.5和123.5 kg/kg,其次为淤土和砂土,分别为64.3和114.4 kg/kg,64.4和100.2 kg/kg。钾肥偏生产力小麦玉米差异不大,淤土最高,为97.0和116.1 kg/kg,其次为白姜土和砂土,分别为94.3和104.6 kg/kg,79.2和77.9 kg/kg。综上,全县氮肥偏生产力较低,钾肥偏生产力较为适宜(表3~4)。

1.3 耕层土壤肥力现状

1.3.1 土壤物理指标  土壤耕层物理指标包括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0.25 mm团聚体等多个指标。其中耕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

1.3.1.1 耕层厚度  耕作层是指由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比较丰富,作物根系最为密集。耕层厚度受农事活动和外界自然因素影响很大,与当地的耕作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依据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厚度为20 cm以上作为评价标准,灵壁县耕地耕层厚度平均为17.8 cm,76.3%样本点土壤耕层较浅。砂土耕层厚度最大,为20.3 cm,其次为白姜土,平均耕层厚度18.9 cm。淤土最低,耕层厚度为16.7 cm。耕层厚度15.0~20.0 cm、20.0~25.0 cm和>25.0 cm样点分布比例分别为59.9%,20.9%和2.8%。砂土耕层厚度较为适宜(表5~6)。

1.3.1.2 耕层土壤容重  全县土壤容重各区差异较大,容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淤土1.41 g/cm3、白姜土1.38 g/cm3,砂土1.17 g/cm3。依据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容重为1.10~1.35 g/cm3[5],有75.1%样本点土壤容重大于1.35 g/cm3,反映出土壤板结现象较为严重。

1.3.1.3 耕层土壤质地  耕层土壤质地以中壤最适宜农作物生产。177个监测点中有44个监测点土壤质地为砂壤,占比为24.8%;重壤57个点,占比32.2%;黏土76个点,占比42.9%。砂土土壤疏松,粒径较粗,土壤疏松。淤土和白姜土粒粒径相对较细,土壤黏重。

1.3.2 土壤化学指标  2022年灵壁县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养分含量整体有所提升。土壤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砂姜黑土土壤酸化现象突出。

1.3.2.1 土壤中常规养分含量  白姜土pH平均6.2,有机质23.1 g/kg,全氮1.35 g/kg,碱解氮110.0 mg/kg,有效磷34.3 mg/kg,速效钾146 mg/kg,缓效钾510.0 mg/kg。淤土pH平均8.1,有机质32.2 g/kg,全氮2.00 g/kg,碱解氮105.0 mg/kg,有效磷16.8 mg/kg,速效钾382.0 mg/kg,缓效钾1 034.0 mg/kg。砂土pH平均8.2,有机质20.3 g/kg,全氮1.41 g/kg,碱解氮110.0 mg/kg,有效磷15.2 mg/kg,速效钾154 mg/kg,缓效钾866.0 mg/kg。

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评价,白姜土、淤土、砂土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因子,达到中等以上水平[5](表7)。

1.3.2.2 土壤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  灵壁县土壤有效锌含量在0.24~7.23 mg/kg,平均含量为0.89 mg/kg,缺乏面积占55.62%;有效硼含量在0.23~0.82 mg/kg,平均含量0.48 mg/kg,缺乏面积占64.40%;土壤有效钼、铁、锰、铜缺乏面积只占5.00%,因此,在生产中要对敏感农作物制定针对性措施,避免缺素症状出现(表8)。

2 存在的问题

2.1 灵壁县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变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和《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2022年灵壁县耕地质量等级由2021年5.06等提升到5.01等,提高0.05个质量等级。统计2011—2021年灵壁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增加明显,这与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耕作方式等技术提高有关(表9)。

2.2 氮肥用量偏高,氮偏生产力与目标范围差异较大

据安徽省主要作物化肥施用定额制参考指标(N用量225 kg/hm?),全县氮肥施用量偏高,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均超过这一标准(除部分砂土外)。较高的肥料用量造成低肥料利用效率,砂土区小麦玉米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3.7、19.2 kg/kg,与国际公认谷物生产偏生产力的目标范围(40.0~70.0 kg/kg)有很大差距。

2.3 灵壁县不同区域土壤肥力水平差异明显

全县土壤pH平均为7.8,以弱碱性为主,而白姜土土壤pH平均为6.2,砂姜黑土区域酸化现象已显现;淤土、白姜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砂土有机质含量较低。砂土有效磷平均为12.2 mg/kg,淤土有效磷平均为16.8 mg/kg,淤土和砂土区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应改进施肥方法,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淤土速效钾平均为382 mg/kg,生产上可以控制钾肥施用量。

2.4 土壤耕层厚度偏浅,作物根系下扎困难

全县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7.8 cm,76.3%样本点土壤耕层较浅,有75.1%样本点土壤容重大于1.35 g/cm3,反映出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影响作物根系延伸,阻碍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 改良措施

3.1 加大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

宣传引导生产厂家进行肥料产品优化升级,按需配肥,实现肥料的“私人订制”,在农户中大力推广缓控释肥、无机有机复混肥及功能性肥料的应用,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針对不同作物对部分中量和微量元素敏感性,补充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发生的程度。

3.2 智慧精准施肥,助力化肥减量增效

农户关注灵璧县农业农村局公众号,通过智慧施肥平台,查找自已所在村地块的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土壤肥力等级等,分区域、分作物、分农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引导农户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持续推进肥料“三新”技术运用,不断提高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化肥减量,不减产量目的。

3.3 分区域推广深松深耕作业,培肥地力

以砂姜黑土为主的南部地区,易发生干旱或涝渍,统筹推进水肥一体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或适量秸秆还田,加大花生、大豆的种植面积,用地养地相结合,逐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改良土壤。由于多年旋耕造成土壤耕层较浅,大力推广土壤深松深耕作业,要求深耕深度在30 cm左右,隔5年进行1次,这样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耕地保肥保水能力。

以淤土、两合土、砂土等土种为主的北部地区,其中淤土、两合土土壤肥力较高,实施按需施肥,按时施肥,既要避免过量施肥更要避免盲目减肥。利用高标农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小麦玉米可以采取配方肥(N-P-K)24-14-6或25-12-6,补施硼、锌或喷施叶面肥等;砂土土壤保肥能力较弱,采用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推广应用种肥同播、叶面喷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方法。

以山红土、棕壤为主的低山、残丘区,坡上部土层薄,质地粗,养分缺乏,坡下土层较厚,可以采取横坡聚垄耕作方式,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6]。推广作物行间或林间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实行轮作免耕耕作制度,坡度大的耕地可以发展果木业。

3.4 加强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土壤肥力和土壤墒情密不可分、相互配合,让土地更健康。对作物产量、施肥水平、施肥方法、灌溉能力、空白对照与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等内容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查清土壤肥力现状与演变趋势及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纠正存在不合理用肥、氮肥用量较高等问题提供基础数据。目前,灵壁县已安装12台全自动墒情监测点,通过农业数字化平台,可以时时查询墒情监测点不同土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数据,有利于掌握农作物关键需水期和最佳灌水量,以最少的灌水量满足农作物的高产需求,达到以水调肥,节水、增产和增收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伟妮,鲁剑巍,李银水,等. 当前生产条件下不同作物施肥效果和肥料贡献率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997-4007.

[2] 石元亮,王玲利,刘世彬,等. 中国化学肥科发展及其对农业的作用[J]. 土壤学报,2008,45(5):852.

[3] 张富锁,王激清,张为峰,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6-917.

[4] DOBERMANN A. Nitrogen use efficiency-stdte of the art[C]//Paper of the I FA Intermational Workshop on Enhancel-Efficiency Fertilizers Frankfart. Germany. 2005.

[5] 國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6] 夏建国,魏朝富,朱钟麟,等. 中国中低产田土改造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212-217,240.

(责编:何 艳)

猜你喜欢
改良措施土壤肥力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关于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安吉白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不同有机物料培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不同种类绿肥翻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