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教室更新策略探究
——以“佳和杯”竞赛为例

2023-08-05 06:16杨杰王璇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146
安徽建筑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楼常州市设计方案

杨杰,王璇 (常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6)

0 引言

虽然未来型教室是高校教学楼发展的主流趋势,但对于老旧教室来说,教学楼功能的提升、教学环境的改善才是工作重点。为此,常州市科教城创新园区以及江苏省常州市佳和影音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学生在江苏省常州市C 校开展设计竞赛。常州科教城创新创业园区作为常州典型的创业园区,其主办的“佳和杯”设计大赛吸引了常州及周边城市大量的设计师。据官方统计,共89 组团队踊跃报名,收到参赛作品上百幅,由常州高校老师以及业界知名人士择优评选出获奖作品并办颁发奖金。本文从旧建筑有机更新理论基础出发,探究高校教学楼教室更新设计策略。

1 常州市C校老旧教室现存问题

经过对常州市C 校的现场调研以及对学生发放的各类问卷调查、走访等,在高校老师及业内专业人士的引领之下,对常州市C 校教学楼的教室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终提出以下三点问题。

1.1 教学楼整体风格亟待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市C 校的教学楼建筑修缮不足,加上建设的年代与建筑水平的原因,老旧教学楼与新教学楼在建筑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1.2 教学楼空间安排不合理

如图1 所示,教学楼内部空间只有教室以及物业办公室,空间类型单调,学生没有单独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空间层次不够分明。

图1 教学楼空间安排(作者自摄)

1.3 教学设施老化,不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

现有教学设备(桌椅组合、投影仪设备、音箱等)是教学楼建立时所配备的,大部分已经超过使用年限。桌椅松动作响、投影仪灯泡老化、音响声音模糊等问题十分突出;学生在上课时距离讲台稍远就会听不清老师讲话;投影幕布上遍布污渍,严重影响学生观感等。

2 老旧教室更新策略尝试

此次竞赛以教师授课教室为改造对象,教室空间在教学楼内部占比最大,其设计手法、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整栋建筑的风格。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老旧的教室空间的提升主要以重塑手法为主。以重塑手法开始对空间进行改造就意味它与原有空间设计相异,也就意味着空间不会是从零开始。

3 参赛实践策略探究

此次“佳和杯”竞赛获奖者的设计方案均是针对常州市C 校教室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方案。笔者从旧建筑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出发,结合自身改造感受以及竞赛获奖的优秀方案,按照“接受原有空间(保留)”“转变空间形式(改造)”“否认空间现状(拆除)”三种类别进行梳理,从多个角度来探究教室的更新方法与策略。

3.1 接受现状,保留原有形式

从“接受”的角度出发,设计师对于空间布局不进行过分干预,而是注重空间装饰,改善教学设备,提升教室的科技感。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通过形式改变而非功能布局变动的教室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的建立环境熟悉感与安全感。

一等奖《从CCIT 到教学楼提升设计》的设计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选票,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拟定设计方案为更新大型教室的投影设备,即舍弃教室原有的老旧黑板以及投影幕布,采用具有触屏功能的大型电视,既美观又实用。其次,对于教师所在的讲台以及讲台地面材质也进行了更新,即用木材代替金属和水磨石,减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同时木制讲台也更加精致。最后,更新空间内部的装饰形式,即教室西侧用白色板材、黑色木条组成装饰,可以粘贴告示以及通知,功能性与装饰性并行;教室后方同样是黑色木条装饰,木条有灯带内嵌,对空间内进行补光;教室顶部以固定间距在白色石膏板吊顶中留出光源位置。设计是由C 高校校徽演变而来,取了校徽之中的意境,由白色板材进行表达。

三等奖的《未来智慧教室》方案对以大型教室为范例的教学空间进行研究,设计保留了原有空间安排以及装饰特色,但是用了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手绘板的投入使用、教室墙壁两侧安装的小型电视。三等奖方案主要聚焦于小型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既没有打破原有教学楼的空间形式,又可以避免施工带来的局限性,并对教学楼功能有实质性的提升。

3.2 转变空间,新旧和谐共生

对于老旧教学楼来说,仅更换原有教学设备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并不足够。在此种情况下的教学楼提升设计,除了保留与拆除之外,适应性的改造是使教学楼空间可持续性最大化的方式,此时设计重点就在于处理新旧空间之间的关系。

3.2.1 采用新的空间形式弥补教学楼空间类型单调的问题

一等奖设计方案《从CCIT 到教学楼提升设计》选择对教学楼内部的小型教室空间功能进行转变。如图2 所示,设计者设计时舍弃了原有的锯齿状座椅排列,在靠窗以及南侧墙周围做了以木材为原料的阶梯式座椅,并铺设木地板,伴有矩形草地间杂在木地板之中。墙面上有木条铺设,木条缝隙里同样是补光用的灯带。设备方面采用了触屏电视,且墙壁上也有黑板,可以满足学生需要。该方案没有局限于原有教室的空间安排,而是灵活处理空间形式,补足建筑功能缺陷。经过设计后,小型教室转变成学生研讨室,解决了原有建筑空间类型单调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学习空间。

图2 转换之后的研讨室图片(作者自绘)

3.2.2 利用零碎空间,补齐教学楼空间功能

二等奖设计方案《推倒墙壁》尝试从教学楼之中的零碎空间改造入手,比如楼梯附近的空地、空旷的走廊尽头等,尝试在这些零碎空间中布置沙发、书桌、液晶显示器、自动贩卖机等设备,另辟蹊径地增加非正式学习空间(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如寝室、图书馆,甚至食堂也可考虑在内,但不包含教室)。该设计方案从新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教学楼之中的灰色空间,将其转化成学习空间,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空间的实质性需求,又可以提升建筑功能的多样性,也可以节省改造设计所需要的资金。

3.2.3 分割空间,重新定义空间使用方式

一等奖设计方案《从CCIT 到教学楼提升设计》对中型教室进行空间划分,将其分为展示空间及学习空间。其中展示空间用于学生日常的课程汇报、作品展示,学习空间则考虑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形式以团队合作居多,划出个人学习空间以及团队的交流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主及团队合作能力。

部分落选设计方案也从此角度做出设计,尝试在教室空间的设计之中做出变化,希望通过设计使得教室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使用需求。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舍本逐末的问题,例如试图通过教室空间的高差变化使得空间使用方式多样化,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使用感受,因而落选。

3.3 否定原有教学楼空间安排,推陈出新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科学技术能够满足新兴设计形式的诸多技术要求,所以教学楼空间的发展更加多样化,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未来型教室也更加向往。基于此设计趋势,部分设计者认为常州市C 校的老旧教学楼从空间布局、空间功能以及空间形式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考虑,均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因此需要构思出新型的建筑设计方案。

未参评的设计方案《重生》的设计者在对常州市C 校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一个全新的建筑设计方案,即以最能代表常州的“龙”形象为设计出发点,演变设计元素,完成设计方案。但因其并没有依照赛事组委会给出的设计要求进行教室空间的升级改造,而是设计建筑,偏离赛事主旨,因此并未参评。

4 结语

教学楼教室更新设计是文化性建筑新陈代谢的一个特定部分,对于特定学校的教学楼,有其本身所存在的特定教学环境、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多样化的空间安排。教学楼建筑以及教室空间的理论、实践层出不穷,诸多高校做出各种尝试,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以及更加合理的教学空间安排承载了教师以及家长对于学生更大的期望。常州市C 校教学楼建筑的更新,是校领导对于教学楼展现校园文化的期望,和对于学生所需求的教室功能、形式等细微处的考量。设计师们所展现出的“接受”(保留)、“转变”(改造)、“否认”(拆除)三种方法,一方面代表了设计师对于教学楼更新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设计师在进行教学楼更新方式的平衡尝试,即在满足学生功能需求的同时保证设计的经济性。

猜你喜欢
教学楼常州市设计方案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