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辅助下填充治疗磨牙唇颊侧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08-05 06:17郑小炫赖逸钟书圣
医疗装备 2023年14期
关键词:牙本质患牙牙体

郑小炫,赖逸,钟书圣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楔状缺损指牙齿唇颊侧牙体硬组织发生的非龋性缺损,由长期横向刷牙、咬合应力集中、酸蚀作用等所致,好发于磨牙。填充修复是目前治疗该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1]。但当楔状缺损位置距离牙龈线较近时,修复视野较差,不仅易损伤牙龈,还易出现充填体悬突、微渗漏、牙本质敏感等情况,影响修复效果[2]。显微镜能为口腔操作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在根尖填充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3]。但目前将其应用于楔状缺损填充修复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显微镜辅助下填充应用于磨牙唇颊侧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9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272 颗患牙)磨牙唇颊侧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 例,129 颗患牙)与试验组(43 例,143 颗患牙)。对照组男25 例(73 颗患牙),女18 例(56 颗患牙);年龄22~66 岁,平均(49.57±6.48)岁;患牙位置,上颌72 颗,下颌57 颗。试验组男22 例(76 颗患牙),女21 例(67 颗患牙);年龄25~68 岁,平均(50.42±6.75)岁;患牙位置,上颌84 颗,下颌59 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8 岁≤年龄≤70 岁;出现楔状缺损但未出现牙髓症状;首次接受楔状缺损治疗;楔状缺损与牙龈线距离≤1 mm。排除标准:合并龋坏、牙周炎、根尖病变等牙科疾病;合并磨牙等明显咬合干扰;确诊楔状缺损前已存在牙齿敏感;合并精神异常难以配合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填充修复前均进行软垢及牙结石清洁。填充修复具体步骤:(1)采用高速涡轮机(佛山市迅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XAIRP 型)对患牙进行去腐并制备1.0~1.5 mm 深的窝洞,缺损靠近牙髓者使用氢氧化钙(德国 VOCO GmbH,规格:2 ml)护髓。(2)将排龈线(爱特利牙公司Atria Co,201 型)推入牙体与游离牙龈之间进行排龈,充分暴露患牙龈下部位;冲洗窝洞,并使用75%乙醇进行常规消毒,再采用干棉球进行干燥隔湿。(3)采用35%磷酸凝胶(华裕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00,规格:20 g∶2.5 g)对牙釉质做酸蚀30 s 处理,冲洗后吹干,用毛刷将酸蚀粘合剂(德国登士柏德特瑞,规格:3.5 ml)涂抹于窝洞,使用气枪轻吹后光固10 s。(4)采用流动树脂(DENTSPLY Caulk 登士柏酷科,规格:0.25 g)进行分层填充,每层光固20 s。(5)对填充体进行外形修正,减少悬突,并使用树脂抛光系统抛光。试验组在口腔显微镜(湖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AR-M801 型)下完成上述操作,对照组在裸眼下完成上述操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填充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传,嘱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采用正确刷牙方式。两组均于治疗后6、12 个月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1)填充成功率:参照美国公共卫生署临床评价系统[4]于治疗后6、12 个月评估填充效果,包括填充体完整性、牙髓活力、边缘着色、密合度与继发龋5 方面,上述任一方面出现异常均视为填充失败。(2)微渗漏程度: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推荐标准[5]于治疗后6、12 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显微镜下观察患牙窝洞壁处染色剂渗入情况。未见染色剂渗入记为0 级;颌壁与牙龈壁1/3 处可见染色剂渗入记为1 级;颌壁与牙龈壁2/3 处可见染色剂渗入记为2 级;全部颌壁与牙龈壁均渗入染色剂记为3 级。(3)牙齿敏感程度:参照文献[6]于治疗后6、12 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使用冰冻棉签刺激患牙牙颈部1/3 处,无明显不适与疼痛记为0 级;出现轻微不适与疼痛记为1 级;不适与疼痛明显,但尚能忍受记为2 级;不适与疼痛程度剧烈难以耐受记为3 级。(4)填充体悬突发生率:治疗后6、12 个月对患牙进行X 线检查并联合刻度探针进行诊断,填充体高于牙面0.5 mm 及以上即可判定为悬突。(5)边缘缝隙宽度:治疗后6、12 个月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测量患牙填充体与牙体之间的缝隙宽度,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无序资料采用χ2检验,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填充成功率

治疗后6、12 个月,试验组患牙填充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和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12 个月患牙填充成功率比较[颗(%)]

2.2 微渗漏程度

治疗后6、12 个月,试验组微渗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6、12 个月微渗漏程度比较(颗)

2.3 牙齿敏感程度

治疗后6、12 个月,试验组牙齿敏感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6、12 个月牙齿敏感程度比较(颗)

2.4 填充体悬突发生率与边缘缝隙宽度

治疗后6、12 个月,试验组填充体悬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边缘缝隙宽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6、12 个月填充体悬突发生率与边缘缝隙宽度比较

3 讨论

楔状缺损由牙颈部硬组织慢性损耗所致,患者年龄越大,该病的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超过九成中老年人患有此病[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楔状缺损患病人数不断增长,因此,不断优化楔状缺损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牙体出现楔状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发牙本质敏感、牙髓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牙冠折断。因此,对于楔状缺损应尽早进行治疗。目前,充填修复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12 个月,试验组患牙填充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填充体悬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显微镜辅助下填充应用于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近远期填充成功率,减少悬突的发生。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为楔状缺损邻近牙龈线者,对于该类患者,由于牙龈的遮挡,操作视野较差,直接充填不仅易损伤牙龈,且隔湿难度较大[8]。本研究采用排龈技术,充分暴露缺损牙体,优化了操作视野[9]。试验组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显微镜具有良好的照明作用,能帮助医师更好地观察口腔内肉眼难以看到的区域[10],准确判断缺损填充边界,对材料进行精准填压,减少悬突的产生。同时还能减轻牙龈损伤,从而避免血液与龈沟液渗出对窝洞造成污染,提高填充材料黏接效能,有效避免治疗后填充体脱落、密合性下降等情况发生,最终提高填充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6、12 个月,试验组微渗漏程度、牙齿敏感程度均轻于对照组,边缘缝隙宽度小于对照组,说明将显微镜辅助下填充应用于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本研究采用流动树脂进行填充,其流动性强,能更好地渗透缝隙,与牙体紧密结合,缩小填充体与牙体之间的缝隙,同时流动树脂还能减小收缩应力,从而降低微渗漏的发生风险[11]。相关研究指出,精细抛光能够有效维持填充后边缘密合[12]。试验组在显微镜辅助下可进行更为细致地抛光,从而使牙体表面更为光滑,减轻治疗后填充体微渗漏程度,缩小边缘缝隙宽度,避免牙本质小管内的流体失衡而出现牙本质敏感。同时,在酸蚀牙本质的过程中,牙本质过度干燥或湿润均会影响粘接剂渗入,增加牙本质敏感度[13]。而试验组通过显微镜能够更好地观察吹干过程中牙本质的干燥度,从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降低牙本质敏感性。

综上所述,显微镜辅助下填充治疗磨牙唇颊侧楔状缺损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均较好,能有效提高填充成功率,减轻填充微渗漏与患牙敏感程度,减少填充体悬突发生,减小边缘裂隙。

猜你喜欢
牙本质患牙牙体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治疗牙本质敏感验方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壳牙)伴多生牙1例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Single Bond Universal牙本质粘结强度及牙本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