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在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05 06:17王玲玲蒋丹丹
医疗装备 2023年14期
关键词:果糖肛门直肠

王玲玲,蒋丹丹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7000)

便秘是一种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的高发性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球便秘患病率为10.1%~15.0%[2]。神经科是便秘疾病高发科室,该科室脑中风、脊髓损伤及其他神经官能性疾病患者往往因抑制直肠感觉、敏感性降低而发生便秘[3-4]。患者的便秘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产生直肠脱出、痔疮、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疾病。低频超声导药仪通过超声波聚焦辐射压产生冲击力,将中药成分透入体内,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低频超声透药便秘贴主要成分是山楂、厚朴、枳实及大黄,作用于调理肠胃的天枢穴与大横穴,利于药物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在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7 月至2023 年3 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64 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48.63±2.25)岁;平均病程(3.34±0.52)年。试验组男14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48.37±2.17)岁;平均病程(3.18±0.5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2017 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5];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6]。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 岁;皮肤完整、无创口及破溃。排除标准:糖尿病、精神疾病;克罗恩、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有手术治疗指征的严重便秘患者;孕妇;全身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及消食脾胃贴治疗,具体如下。(1)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北京韩美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0,规格:60 ml/瓶),15 ml/次,3 次/d。(2)贴敷消食脾胃贴:将山楂、厚朴、枳实及大黄按1∶1∶1∶1 配比并研磨成粉末,过80 目筛,使用纯净水将其调和均匀成糊状,取适量置于医用敷贴上,贴于结肠处皮肤表面,1 贴/次,1 次/d。

试验组在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基础上采用WLTP型低频超声导药仪(长春市罡恒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经皮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具体如下。(1)乳果糖口服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经皮导药仪治疗:撕开包装,分别取出浸有水基凝胶的无纺布和贴片(主要成分为山楂、厚朴、枳实及大黄),将探头置于止水碗一侧,撕掉止水碗外侧的离型纸,将浸有水基凝胶的无纺布置于止水碗内部,将装有超声耦合剂贴片的一面贴于患者结肠处皮肤表面,将探头与铝片同时用胶带固定在皮肤上,治疗时间设置为30 min,结束后,取下探头和贴片,1 次/d。

两组均以14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 个月门诊随访。

1.3 观察指标

(1)肛门直肠动力: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8 d 后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压、肛门括约肌静减压、直肠最低敏感量和直肠顺应性。(2)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达到排便1 次/d,大便通畅,即为痊愈;临床症状减少60%以上,达到2 d 内排便1 次,大便通畅,即为显效;临床症状减少30%~60%,3 d 内排便1 次,排便硬等情况有所好转,即为有效;临床症状减少低于30%,排便困难为无效[7]。(3)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14、28 d 后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共4 个维度(生理、社会心理、满意度、担忧),28 个问题,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高[8]。(4)临床症状积分: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 个月后填写《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问卷含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间隔4 个问题,每个问题设4 个评分标准,计0~3 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肛门直肠动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肛门直肠动力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 后,两组直肠最低敏感量及直肠顺应性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门直肠动力比较(±s)

表1 两组肛门直肠动力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直肠静息压(kPa)最大收缩压(kPa)治疗前 治疗28 d 后 治疗前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1.22±0.32 1.04±0.17a 9.66±0.58 10.23±0.45a对照组 32 1.23±0.35 1.05±0.22a 9.57±0.46 10.14±0.52a t-0.108 -0.228 0.695 0.738 P 0.914 0.820 0.489 0.464组别 例数 肛门括约肌压(kPa)肛门括约肌静减压(kPa)治疗前 治疗28 d 后 治疗前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5.13±0.61 5.07±0.64 3.27±1.01 3.35±0.85对照组 32 5.14±0.55 5.18±0.47 3.28±1.02 3.32±0.91 t-0.071 -0.786 -0.041 0.142 P 0.944 0.435 0.968 0.888组别 例数 直肠最低敏感量(ml/kPa)直肠顺应性(ml/kPa)治疗前 治疗28 d 后 治疗前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193.49±11.26 154.27±10.17a 38.42±4.97 30.73±5.27a对照组 32 194.34±12.02 184.64±11.26a 38.27±4.16 34.17±5.93a t-0.292 -11.323 0.131 -2.452 P 0.771 <0.001 0.896 0.017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PAC-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C-QOL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 后,两组PAC-QOL 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AC-QOL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PAC-QOL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PAC-QOL 为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组别 例数 生理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2.47±0.61 1.59±0.08 0.48±0.07a对照组 32 2.45±0.58 2.08±1.02 0.97±0.19a t 0.136 -2.713 -13.743 P 0.892 0.009 <0.001组别 例数 社会心理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2.67±0.66 1.46±0.92 0.68±0.11a对照组 32 2.62±0.27 1.84±0.46 1.37±0.31a t 0.394 -2.090 -11.886 P 0.695 0.041 <0.001组别 例数 满意度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12.08±2.48 9.14±1.06 6.67±1.59a对照组 32 11.69±2.71 10.92±0.82 8.51±1.39a t 0.601 -7.518 -4.929 P 0.550 <0.001 <0.001组别 例数 担忧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28 d 后试验组 32 2.57±0.51 1.28±0.12 0.53±0.07a对照组 32 2.53±0.49 1.49±0.18 0.97±0.16a t 0.320 -5.475 -14.262 P 0.750 <0.001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间隔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 个月后,两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间隔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粪便性状 排便困难治疗前 治疗结束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结束1 个月后试验组 32 2.96±0.73 2.04±0.35a 2.40±0.71 1.00±0.38a对照组 32 2.88±0.73 2.32±0.48a 2.60±0.65 1.48±0.47a t 0.437 -2.659 -1.172 -4.495 P 0.664 0.010 0.246 <0.001组别 例数 排便不尽感 排便间隔治疗前 治疗结束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结束1 个月后试验组 32 2.04±0.61 0.70±0.26a 2.32±0.48 1.22±0.44a对照组 32 2.12±0.60 1.04±0.31a 2.40±0.50 1.56±0.58a t-0.531 -4.767 -0.653 -2.637 P 0.598 <0.001 0.516 0.011

3 讨论

3.1 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利于改善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直肠最低敏感量及直肠顺应性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动力是指肛门直肠在排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压力变化和运动功能。正常情况下,肛门直肠动力受神经、肌肉、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保证排便顺畅。慢性便秘患者往往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表现为直肠感觉减退、直肠推进力减弱、内外括约肌协调性差等[10]。肛门直肠动力障碍可导致粪便在直肠内滞留,增加粪便干硬度,加重排便困难。低频超声导药仪是一种利用低频超声波促进药物渗透和吸收的新型医疗器械。低频超声波能够产生机械效应、空化效应、温度效应等多种生物效应,对组织有一定的刺激和修复作用[11]。乳果糖是一种不被小肠吸收的还原型二糖,能够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 值,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从而起到通便作用[12]。张晓波[13]的研究发现,便秘患者的直肠具有高耐受感和低敏感度,导致肛门直肠动力存在异常。Lee 等[14]的研究发现,产生甲烷的肠道细菌可能与便秘有关,采用乳果糖治疗有利于缓解便秘症状。因此,我们猜测低频超声导药仪可通过促进药物渗透到直肠黏膜层,增加直肠内液体量,刺激直肠感受器,增强直肠感觉和推进力,促进排便反射。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一方面可刺激肛门直肠的平滑肌和神经末梢,改善肛门直肠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肛门直肠的张力和收缩力,提高内外括约肌的协调性;另一方面可促进乳果糖在直肠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保护肠道黏膜屏障[15]。

3.2 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利于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PAC-QOL 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估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慢性便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降低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我们发现,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能够降低患者PAC-QOL 各维度评分,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和身体不适,减轻患者的排便困扰和腹部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和自信心;其次,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可增加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参与度,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隔离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和满意度。

3.3 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疗效

临床症状是指便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排便情况、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等指标。临床症状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间隔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高祥悦等[16]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究其原因,神经性便秘的最主要病因在于患者肠蠕动能力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因此,兴奋结肠肌,改善肠胃蠕动功能,阻碍肠道内水分的吸收尤为重要。乳果糖口服液具有增加肠内渗透压、肠内酸性成分,促进肠道内保留更多水分以软化大便的作用[17]。同时,超声经皮导入药物不仅可使药物直达皮下组织6~12 cm[13],且其电导脉冲、超导脉冲效应还具有电活动功能,通过增加峰值电位使肌体神经、经络发生反射传导,从而有效兴奋患者肠肌组织,并能阻碍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使患者肠内粪便性状更利于排出[18]。此外,本研究低频超声导药仪使用的便秘贴,主要成分是山楂、厚朴、枳实及大黄,用于调理肠胃的大横穴及天枢穴,具有兴奋肠组织,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及腹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神经外科便秘患者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及排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果糖肛门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雪莲果低聚果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肛门瘙痒不能挠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