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2023-08-07 04:53刘艳
江西教育C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刘艳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效。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为了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反思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本文从实验导入、合作学习、信息化教学、思维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这五个方面探究了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探索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积极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使物理实验成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有力支撑。

一、优化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展开课堂教学,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必须优化实验的导入环节,借助趣味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展示等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以“眼睛与光学仪器”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开展“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实验前,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验导入。首先,考虑到视力正常的学生很难与近视的学生产生同样的视觉体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近视程度下看同一张风景图片时的状态,让学生感受近视患者的生活不便之处。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人眼的成像原理,并展示其剖视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眼中的哪个部位发生变化会导致近视或远视”这一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知识,将人眼中的晶状体與凸透镜做类比,理解晶状体的病变会导致视力问题,并借机引出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不同的光学作用,让学生理解眼镜的工作原理。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这一实验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根据人眼成像原理对光具座进行改良,分别放置凹透镜和凸透镜来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进行由浅至深的铺垫,能激发学生对实验主题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是初中物理实验活动的主要实践形式。然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个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却很少关注每个学生是如何完成实验的。这就容易导致组内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长期处于“旁观者”的状态,实验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动手实践能力未能获得真正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优化小组合作的实验方式,通过制定合理的小组实验方案、跟踪小组实验过程、关注小组实验结果等,确保组内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切实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以“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属于初中物理的核心探究实验,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实验任务。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物理实验水平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所有小组都拥有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教师要严格按照“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步骤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促使组内成员都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验过程来划分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科学的实验分工。明确划分小组成员的职责,能够确保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充分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升实验教学成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为思维可视化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展示功能及交互功能,将不便于动手实践的实验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获得相似的学习效果,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成效。

例如,“从永磁体谈起”中“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这一实验结果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课堂实验中通常无法清晰地呈现出磁场分布的情况。因此,除了开展示范实验,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实验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清晰直观地感受铁屑在磁场中的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观察与体验,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四、问题驱动引导,培养学生实验思维

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大多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和教师的讲解来依次完成实验内容,对物理概念与实验理论的认知大多来自教师的直接灌输,而缺乏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生成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发展,重视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获得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富有逻辑性的实验问题,驱动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以“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为例,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物体的运动距离与摩擦力有关”的知识点后,笔者提出问题:“小车的运动距离除了受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影响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各个变量,如“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小车滑落的初始高度”和“斜面的角度”等。最后,笔者组织学生模仿课本上的实验,自主设计验证其他两个变量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思维。

五、融入生活元素,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都聚焦于物理理论的推导和实验案例的解析,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割裂,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呈现出“从课本到试卷”的趋势。新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挖掘物理实验中的生活元素,将实验内容与生活场景连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一课中有“观察液化”的实验内容,这一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实验。比如,教师可以请学生对着玻璃窗或眼镜哈气,然后观察玻璃上产生了怎样的现象;也可以请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液化现象,如冬天说话时口冒“白气”、吃火锅时眼镜“起雾”等。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物理教学素材,能使物理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将学生放在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位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物理基础水平来组织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环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宝盈,李丽君,袁训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3(1):141-145.

[2]钱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29):41-42.◆(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