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应用情境教学法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3-08-08 07:29方燕和
考试周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建构

方燕和

“双减”政策是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正式登上教育舞台的开端。“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需要在深度领会“双减”本质的基础上探索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课堂内容通过创设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能够顺应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通过建立鲜活的立体课堂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赏情境、画情境、议情境,以此发挥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双减”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意义

(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兴趣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权威式授课法,树立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理念。情境教学的应用目的是以活化处理语文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展开互动,促使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知识的探索中。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相应知识的探索者。情境教学法是疏通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隔阂的新教法。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优化学习方案,建构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环节。情境教学法便是一种从学生兴趣出发,激活课堂氛围的新教法。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核心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熟悉的生活、生动的语言等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情境教学法中教师会结合课堂内容,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然后创建适合的课堂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理论知识,而是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课堂产生探索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内在动力。

(三)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知识大多是在教师专业的讲解中得以呈现的。学生在课堂上需要通过被动倾听来机械地学习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下语文课堂是较为死板的理论知识传播平台,课堂缺乏人文气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则是对生硬的语文课堂进行了灵活性、人文化及立体化的处理。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情境化元素,教师将语文理论置于鲜活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借助情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温度。这样学生就能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刻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特点。这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建构人文性立体化的课堂模式,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通过“赏情境”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赏情境意欲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所展现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体验中感受到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意境及表达的深意。初中语文课文描述了更多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集聚了形形色色的词汇语句。初中语文更具抽象性与理论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阅读来深刻感悟文本,更难通过课文中的语文描述来赏析蕴含的情境。因此,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降低。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能够建构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学习为例,本堂课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美的措辞将对春天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春》是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后学习的第一课。这时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及相应情境的体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寻找春天的印记。通过细心地观察,学生可以看到树枝上刚刚长出的鲜绿明艳的叶子、天空中成群飞翔快乐鸣叫的小鸟、草地上缓慢爬行四处张望的昆虫,并感受到芳香四溢的桃花香以及温柔拂过脸庞的和煦春风。学生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中能够通过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欣赏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赏情境对《春》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实物情境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赏情境不仅是对情境的直观体验,更是对情境内涵的深度理解与体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学生只有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深度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地内化知识体系形成认知,然后再对其进行头脑加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才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实物情境能够综合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对实物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达到赏情境、深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借助实物情境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的学习为例,这篇课文既是一首现代诗又是一首歌词。课文以慷慨激昂的词语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品格,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情怀与爱国之情。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理解黄河蕴含的文化,体会黄河的精神内涵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很多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并不全面,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实地欣赏黄河的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基于这个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创设实物情境,让学生在对黄河的实物欣赏中触及内心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对黄河的情境欣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让学生感悟黄河奔流过程中展现的磅礴气势,深刻地体会黄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通过对黄河实物的观察,学生能够被黄河的源远流长及恢宏的奔流气势所震撼,从而深刻理解课文中对黄河的描述与歌颂,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创设语言情境拓展学生语文思维

在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情境教学法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赏情境过程中的思维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来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借助语言的启发性和引导性,通过创设语言环境来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这堂课程中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围绕思维导图来拓展思维,生动地欣赏中国的名著故事情境。在学生的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展现如下思维导图(图1),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多角度思考这篇名著。结合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同学们,《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杰作。它曾多次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这张思维导图从多个角度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进行了概述,那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部作品的呢?”借助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导图展示的多元化角度来对作品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思考。如有的学生从作者老舍先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出发,认为《骆驼祥子》是其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有的学生从祥子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出发认为这部作品刻画了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有的学生从每个人物的性格两面性出发,解读了作品的真实性。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点评与交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实现了思维的拓展,促进了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通过“画情境”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美术情境带领学生感悟细节

感悟课堂细节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带领学生感悟课堂细节,于点滴细节积累中建构扎实的语文基础,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情境教学法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造中感悟细节之美,体会语文细节的微妙。语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美。这与美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文与美术的融合能够由内而外全面呈现表述对象的美。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美术情境,借助美术的直观形象特点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语文中的细节。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的学习为例,这篇课文中作者将对白杨树品格的赞美融合到了对白杨树外形细节的描写中。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细细品读文中白杨树的细节描写是学生掌握本堂课程精髓的关键节点。教师可以创设美术情境,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对白杨树的外形进行具体的观察,通过绘画发现白杨树的各个细节,从而深刻感悟作者笔下白杨树的细节,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绘画时学生通过绘制白杨树能够感受到白杨树的笔直挺拔,通过了解其生长环境感受白杨树的坚毅及强大的生命力,通过绘画白杨树的树叶感受叶子的平展光滑。这些细节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的坚强及上进的生命力。创设美术情境,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画情境中加深对语文细节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语文想象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侧重的教学任务。通过组织学生“画”情境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学生能够借助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应用,从而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形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创造无限的想象,运用语言描绘丰富的想象,以此实现运用想象“画”情境。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的学习为例,文章主要讲述了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的经历。文中详细陈述了航天员杨利伟乘坐飞船的亲身体验,飞行期间所见的太空奇观及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危险与痛苦。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外太空的环境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从而产生无限的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未来世界进行想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让学生理解当前我们所常见的科学技术在很久以前都只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想象。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对未来的世界展开无限的想象。在开放性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描绘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学生想象着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亲历杨利伟的经历,进入太空旅行。我们未来可以去其他太空进行短暂的居住。太空飞船也将会成为人类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等。通过创设开放的情境,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让学生在“画”情境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三)创设表演情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建构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中实现核心素养的逐渐提升。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对特定的内容进行表演。创设表演情境,教师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表演活动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的学习为例,这一课收录了《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经典的文言文。为了借助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表达对这两篇文言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表演舞台,然后以莲花、古屋等画面做背景创设一个氛围浓厚的表演情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取一篇文言文进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古筝曲或者琵琶曲作为背景朗诵其中一篇文言文。学生还可以身着传统服饰,一边表演书法、绘画等传统才艺,一边诵读文言文。擅长茶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演茶艺来还原文言文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配以文言文诵读。在文言文的表演中,学生能够“画”出与课堂相关的情境。在表演情境中,通过诵读文言文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表演的创设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而使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通过“议情境”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

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好语文所需的关键能力。议情境是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议论和评价的学习过程。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相关的表述。这样学生才能在议情境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拓宽视野,促进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表达,鼓励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提升主动学习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的学习为例,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可以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应用。课堂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以结合题目布置这样的问题:“《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笔下的一篇惊世之作。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喜欢写一些美好的事情。那么通过这篇课文你们觉得陶渊明会写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会在学习中带着疑问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同时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语言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你就是那个武陵人,你能综合自己的想象及作者的描述给大家介绍一下桃花源的景象吗?”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通过表述自己的想法及观点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创设主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中,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情境教学法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沟通交流能够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实现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主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主题展开深度思考。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以岳阳楼的景观为主题,让学生在欣赏岳阳楼的风景时,思考范仲淹感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如下图片(图2),然后让学生对岳阳楼这个主题进行观察思考与交流。借助图片学生能够欣赏到岳阳楼的美景。结合《岳阳楼记》中的内容,学生能够感受到居于岳阳楼巴陵郡的盛况能够尽收眼底,洞庭湖的广阔及浩浩荡荡也能一览无余。在广袤的视野下,范仲淹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能够被岳阳楼的壮观所感染。由此得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得。也有学生认为岳阳楼壮观美丽的风景也代表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范仲淹居于岳阳楼想到的却是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来守护国家,保卫国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范仲淹勉励自己的语言。他更希望自己能够看到变法重新到来的那一天,就像现在站在岳阳楼能够看到壮丽景象一样。教师借助主题情境来议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创设人文情境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

“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战场,更是给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场。因此,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要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作为重要的教学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课堂所承担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中要重视人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议情境的过程中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的学习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带着母亲和儿子散步的故事。课文中所描绘的家庭组成也是我国传统家庭组合的类型。中年夫妻需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然而当前初中生在家庭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家中的老人与父母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并不深刻。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中国传统的孝敬文化创设人文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教师可以就“遵循母亲意见还是遵循儿子意见”这个话题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引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深入探讨交流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样的议情境活动中,教师借助人文情境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进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中要深刻地认识到情境教学法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赏情境、画情境、议情境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体验感,让学生能够在丰富鲜活的情境中感受到立体课堂的乐趣,从而提升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语文课堂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