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探究

2023-08-08 07:29林春花
考试周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师

林春花

新课标的实施让课堂优化具备了明确的方向与指导理念。高中物理无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必须秉承创新教育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技巧来展开课堂教学,才能逐渐提高核心素养。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方向以及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教育方式、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不断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从物理学科角度出发,直接讲解概念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刻板的印象,并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于心,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教师需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探讨和交流模式的教学指导,改变学生以往“呆坐”式的听课状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新课标的教育优化改革必须要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活力,帮助学生找到思考和探究的方向,也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一)激发热情,提升学生自主性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知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想帮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我们完成教学计划、实施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完成某项工作指标。陈旧的课堂模式使得课堂学习呈现出一种呆板的状态,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能力都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增强自主思考与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物理学科素养的关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导权,如此学生才能自我探索并发现问题。其实通过对过往课堂的实际分析,我们都知道传统课堂最为落后的并不是教学形式,而是教育理念。教师主导整个学习过程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形式培养了大量的应试化学习者,造成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显著不足。物理教师需要对以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将自己视作一个“向导”,而将学习过程更多地交给学生去进行探索。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偏离正确的学习方向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辅助和引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学习,减少课堂专注度不足的情况。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教学问题,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物理教学进行结合,教学引导的形式也要多样化,长期使用某一种教学引导方式,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学习认知,学生会按照固定的思路去解决变化的问题,继而出现种种无法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创新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融入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把趣味的教学资源引入物理课堂上,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而新颖的学习资料、学习素材能够让学生在探索中产生充沛的学习热情,而且遇到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多样。这样学生可以尝试对物理问题进行自行解决,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有所增强。

(二)加强多样化教学活动布置

新课标提出了多种教育发展理念,也需要教师进行逐一的落实。对高中学生而言,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单一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能够使他们更专注于课堂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在形式和内容上显得相对单调和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往往难以自我激励和调节,因此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和有趣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拓展教学宽度。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育实践者应该引入新颖的元素和素材,让教学内容与物理学科素养相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综合性的教育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加有意义,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元素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指导下,信息化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活动等教育方法都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教学活动,它们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也能使学生从逐条概念背诵的学习模式变成发散式学习、灵活式学习,培养物理学科素养。学生产生了探究意识,就能对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物理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都得以树立。这也是我们一线物理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物理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因,一定要改变以往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按照例题的思路去分析概念的方式,要启发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去完成物理知识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一)利用生活化问题引导创新趣味课堂

强化教学互动和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指示。问题引导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问题引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适时转换,既要是问题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要是学生的协助者和评价者。同时,问题的创设也是教学导入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将问题引入课程内容,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物理概念。良好的导入过程能够使相对烦琐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容易被学生吸收,并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了成功地导入问题,教师需要提前策划好问题的内容,确保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这样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将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也可以进行联想,在联想中实现思维发散,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学生也会改变学习态度,保持更高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相互作用》相关教学中,教师首先选取一些生活常见的教学素材,作为问题引导的“引子”,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并且提升学习欲望。比如在讲台上放上几个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比较常见,学生感到好奇,为什么老师要放几个矿泉水瓶到讲台上呢?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趣味小问题:“同学们,大家平时有没有用矿泉水瓶进行娱乐活动呢?”学生立刻不假思索地踊跃发言:“老师,我们可以将矿泉水瓶当作接力棒,玩接力活动。”还有学生说:“老师,我喜欢踢空的矿泉水瓶,经常踢得很远。”此时教师结合教学主题延展问题深度:“我们在用矿泉水瓶接力的时候,自己的运动节奏会有什么变化?在踢瓶子的时候,如果瓶子里面有水,我们会产生什么感觉?”学生经过联想、思考之后回答:“接力的时候由于瓶子比较沉,会导致我们的跑步节奏变慢,而在踢瓶子的时候,如果矿泉水瓶子里面有水,我的脚也会感觉很疼。”接着教师可以将力的相互作用原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结合刚才教师的问题引导,迅速理解了自己踢矿泉水瓶的时候,“脚疼”其实正是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而且简单,而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变得非常透彻。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指导,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问题引导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效果和体验,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完成自主探析式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程的引导性和生活性,合理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和亲近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物理问题,从而形成灵活的学习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分层教学设计,创建以人为本课堂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学针对性显得非常关键。其中,采用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层次上接受教育,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层教学,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逐步提升,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这种增强自信心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同时,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们在分层管理的时候,对不同学生的任务布置感觉有难度,但是分层布置任务会让教师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些老师总是会带着不同的心态去面对,有时候会思想固化,认为这个学生就应该是什么样水平的,进而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造成了教学分配不均的情况出现。学生的思维各有不同,教师要以客观的态度审视学生,要设法激发后进生的长处。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都能在创新课堂中完成高质量的学习,所谓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基础知识内容完成初步教学过程,然后以分层的教学引导模式帮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教学引导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同时要优化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创新课堂的构建之前,首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做一个小调查,掌握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具体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有很多学生思维灵活,能够快速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促使拓展延伸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物体A放在物体B的倾斜面上,保持静止,如果给物体施加向下的外力,物体A是否会移动,如果放其他物体,是否会移动,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问题层次,比如如果倾斜面比较粗糙,当物体A加速下滑的时候,能否计算出加速度。而很多学生对基础概念尚未理解透彻,他们需要的是基础指导。比如:物体A与物体B为什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A与物体B的合力是多少等内容,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认知分析和理解,提升学习效率。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分层指导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得到最为适宜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可以形成相互的补充。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学习方式不够高效,直接造成自己付出的努力难以得到预期的回报。分层教学与物理课堂的融合,给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最为有效的教学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从而促进个性化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后进生能够受到感染,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其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提升。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归属感,提升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三)结合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伴随着现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都应时而生,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手段可以快速打破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材内容里枯燥的物理知识得到更高效的运用。例如,用逼真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这些新型教学手段的诞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促使教师快速形成先进教育观念并掌握新型教学策略。高中物理知识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概念非常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难度,跟不上课堂学习的节奏,久而久之,严重地影响了物理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现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开展物理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想要提升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带来的画面生动、真实,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是辅助生活化课堂创设的重要方式。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远远超过教材,其展示的知识更加真实生动,学生也愿意观看多媒体提供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来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并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和动画。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圆周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等。通过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例如汽车、摩托车、旋转木马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比如摩托车在转弯时倾斜车身,以及高速公路、赛车道的外高内低的路面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火车转弯、汽车过拱桥等多种生活现象,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最后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圆周运动的实际操作,例如通过旋转转盘来观察圆周运动的规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动态展示,学生可以产生学习的沉浸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探究精神。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和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观看中思维也保持着思考的状态,并且根据画面的切换,自己的思维也不停地进行转换,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改变学生对传统物理课堂的印象,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四)结合案例与演示实验混合教学,提升课堂立体性

多措并举一直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方式。教师在物理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推理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最大化。比如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从解决问题教学角度出发,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当然是最直观的,但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验观察效果,则是教师需要去完善的内容。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寻物理知识的奥秘,而融入案例的方式则可以启发学生的实验和探索灵感。新课标对物理实验观察活动的创设也做出指导。案例与演示实验混合教学是直观课堂的展现,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此为出发点,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活动创设是当下一线物理教师的主要任务。举例来说,在《动量守恒定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在没有外部力的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定律在许多物理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设计碰撞演示实验,为提升学生的实验热情,教师首先导入某城市交通事故的案例,发挥物理课堂的多种教育价值。交通安全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另一个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交通安全实例,分析交通事故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意义,并了解交通安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意义,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落实学科育人。接着布置实验活动,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碰撞实验,以观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首先准备实验材料:两个小球,一个平滑的桌面。接着让学生将两个小球放在桌面上,让它们相互靠近。然后将一个小球推向另一个小球,让它们相互碰撞。接着观察碰撞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最后让学生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碰撞的结果。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碰撞的基本原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有趣、高效的演示实验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课程教学需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考虑物理问题,所以演示实验观察活动的构建过程要具有完善的案例导入设计,并由此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考虑到教学的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具有拓展性和启发性的物理实践活动,而后引导学生互动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验任务。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也能建立一定的配合意识,并且在自主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变化,这种未知性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提升教学技巧,注重完成教学创新。创设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工作任务。教师要引入新颖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且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带着兴趣与热情去参与学习,并展示出充沛的精力与活力。随后与新课程标准相挂钩,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教师
只因是物理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