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阁寺》看三岛由纪夫的审美观

2023-08-08 13:16周翠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阁寺审美观念

周翠平

内容摘要:三岛由纪夫结合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对《金阁寺》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进行精心雕琢,尤其是塑造了像沟口等人物形象,并把《金阁寺》里面的小说人物与三岛由纪夫私人经历与私人空间里面的各种情绪进行交叠,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镜像世界,从而对美和丑陋之间的对立与和谐进行的思考与讨论,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学审美情趣。

关键词:《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审美观念

三岛由纪夫在创作《金阁寺》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了日本文学中的传统审美情趣,另一个方面,三岛由纪夫又带有其独特的风格,用其极为深刻的手法打造了小说人物的独特心理世界。特别是《金阁寺》这一部小说,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日本古典美学进行了承继,三岛其小说技巧也十分流畅,有着澄澈和深远的意境,细腻地勾勒了种种独特的心理世界。三岛由纪夫被公认为具备极为独特才华的作家,在其小说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具有个性的心理,是过去日本传统小说的历史中未能见到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而且三岛由纪夫结合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意识,对《金阁寺》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进行精心雕琢,把《金阁寺》里面的小说人物与其私人经历与私人空间里面的各种情绪进行交叠,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镜像世界。

一.《金阁寺》里沟口扭曲心理的审美

《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一部小说,一经问世也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关注,三岛由纪夫借助这个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小说故事,对当时美和丑等方面的审美概念进行了讨论。在探讨和思考美和丑的过程中,不同时代的小说作家都通过其所塑造的各种小说人物进行了思考与讨论,正如日本的文学评论家光村夫对于《金阁寺》这部小说进行评价“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面都有这么一座寺庙,对于已经被疏远的感情有所憧憬,经过破坏各种所有的方式,恐怕这也是生命的一种根本形式。因此三岛由纪夫不仅仅创造了这么一部小说,而且对人的伦理问题和为何会出现生命这种更根底的思考也是一种重要的冲击。”

因此在整部《金阁寺》这部小说里面,三岛由纪夫实际上是通过这部小说里面塑造的这种理想性的寺庙象征,对美的固定观念进行了讨论。沟口作为小说里面的一个主要的角色及之所以出現扭曲的心理,也和这座寺庙所代表的象征密切相关。在小说里面,沟口可能是一个看起来丑陋的人,但是他对于寺庙所象征的这种美有着极大的憧憬,如何摆脱执迷于镜像中的错误思想,实际上是沟口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其扭曲又变态的心理,与三岛由纪夫笔下的这种审美之间又形成了极为剧烈的碰撞、对立,也正是《金阁寺》这部小说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审美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分析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这部小说里面的审美观念,就离不开对其主人公沟口的分析,实际上这一主人公沟口是身上就带有这三岛由纪夫的感情与思想。

在三岛由纪夫的笔下,小说的主人公沟口是一个天生具有生理性残缺的人,这个角色不仅仅身体相对比较孱弱,而且说话有口吃结巴,外貌相对丑陋。但是这个角色并不是觉得自身的这些残缺是自身丢脸的一个问题,而是把这些残缺与不足作为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独特的象征。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沟口这个人物角色实际上对世界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以一种对抗或者对立的姿态与之相交接。三岛由纪夫在塑造这一角色的过程中,其认为人生的缺陷或者是身体上的生理缺陷,对于主体上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被夸大已经不是一个比较主要的问题,但是尽力地体现出主体的不完美,也是三岛由纪夫在这部小说《金阁寺》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审美情趣。

而在这部小说之中,沟口这个角色从小被父亲所种下的,对这座寺庙的向往已经在其内心的封闭世界里面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甚至在他的内心世界里面,其父亲所描述的这座寺庙已经远远的比现实中的这座寺庙还要更加伟大。在其内心世界里面,把幻想中的这座寺庙去替代身体上面所缺失的这一部分,甚至把沟口与外界进行沟通与和解的这一部分能力也进行取代,这就包括了爱的能力以及性的能力。可以理解,在拉康的理论当中,主体是标志着虚无和缺失的这种符号,把自己的欲望寄托在各种幻想的对象身上,从而随着生命的不断流失而产生流转,这种过程,源自于主体的渴望无法满足,其内心的空虚无法填满,这也是三岛由纪夫在讨论、塑造这一角色的过程中希望达到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基础。这也是三岛由纪夫在创作这部小说过程中,希望能够思考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沟口这个主体出现缺失的一个角色形象与完美的内心世界幻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际上是小说里面审美的重要部分,也是三岛由纪夫要创作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正是在上述的这些原因之下,沟口内心对于美好幻想所聚合出来的这种迹象是其身体和心理上面相对匮乏和相对力的部分,其虽然并没有见过这座寺庙,但是通过其父亲以及外部的各种语言,已经在其内心世界里面构筑出一个独特的模型,这个模型全部都是以简单的美所构筑出来的整体框架,但是却没有其实质性的内涵。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扭曲和变态的心理之下,他会用内心的这种幻象去替代这个世界上所有美的事物,比如夏天的小花或者美人的脸蛋等,这些本来具有多层次的复杂含义之事物,在其内心世界里面却用一种圆满而又简单的美去进行替代。这也意味着沟口与现实世界之间出现了脱离的现象,其想象之中的这种金光闪耀与黑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着越来越大的差别。沟口一旦远离这个世界,用其内心当中的幻想去取代现实世界之中的美,这种美的意趣实际上是扭曲而又变态心理的延伸。在传统的文学评论之中认为,沟口是因为嫉妒美或者是其内心世界邪恶的本性而产生心理世界撕裂的冲动,但是如果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上看,其内心世界的这种对欲望对象的保持一致,是其毅然选择行动的心理机制,因此其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通过焚烧这座寺庙的突发行为让其回归到现实世界,这也可能是其行为与心理交错之下所做出来的一种反应。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沟口这个人物角色一直处在于这种平衡的内心世界结构,里面虽然一度传来了空袭的消息,但是小说里面的这座寺庙并没有受到破坏,战争如同漩涡一样,对于沟口的镜像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沟口寄希望于外部压力对这座寺庙进行破坏的想法也随之破灭。而且沟口的内心两种不同的意念冲突所形成的审美张力,也对其与这座寺庙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之间又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与方丈之间的关系又日益恶化,不断旷课出逃等情况,因此可能会被逐出寺庙等种种的压力,对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其原本扭曲而又变态的心理机制之下,又添加了更多的压力。

而且我们再分析一下小说的主人公沟口在缺失的欲望对象作用之下,与现实之间所产生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敏感的少年为了维护自己内心世界残留的自尊,不愿意让其他的人轻易的进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初的时候,沟口被自己的父亲托孤给住持,得到了其师傅的信任和依赖,得到了其他人无法获得的大学学习机会,但是又因为一些误会又无法进行解释的情况下,让自己与寺庙之间的关系逐渐的陷入到猜忌和决绝的境地。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沟口与公寓里面的姑娘以及插花师傅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女人对于沟口看来,就是她们曾经表示过对沟口的轻蔑或者拒绝,这就导致了沟口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其心理正常的发展。

二.三岛由纪夫的审美观念:《金阁寺》中对美和丑的冲突与和谐

实际上对《金阁寺》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审美观念进行讨论,就需要对三岛由纪夫的这部小说中所布置的美和丑之间的对立与和谐进行思考。从上述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这部小说里面,三岛由纪夫并不是塑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小说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塑造一个心理扭曲而又变态的人物,通过传统意义里面的丑陋形象,去反映出三岛由纪夫对于美的思考。因此在整部小说里面冲突和对立是小说作者独特审美观念的一种寄托,在小说的主人公以及其人生经历里面可以看出,虽然主人公的父亲描绘了这座寺庙的富丽堂皇很美丽,但是实际上一座寺庙是否美,与其个人世界的认知密切相关。从本质上看,美丽与丑陋都是有着强烈的个人价值理念的影响,可能在普遍的认知里面,对于美丽和丑陋有着一定的基本判断标准,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其对于美丽与丑陋的情况却各不相同,这也是作者三岛由纪夫讨论的一个重点。

在小说之中,作者三岛由纪夫还塑造了一个女性角色形象“有为子”,这个女性形象实际上是一种感官性的美之象征。沟口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对于这一女性形象进行暗恋,但是却遭到她无情的嘲笑和鄙视,这实际上加剧了沟口内心世界的自卑,导致其扭曲的心理世界又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从而加深了沟口与女人之间的巨大鸿沟,为能够体验与青春期相适应的一些灿烂而又炙热的感情。而且在沟口的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同学鹤川则是与沟口有着鲜明对照的阳光青年,他是一个唯一并不会嘲笑沟口说话口吃结巴的朋友,是沟口内心世界阴郁的一个化解者。

从上述的这些人物角色包括沟口内心世界对于寺庙的想象,其实都是对于美的思考和象征,这三者有着一定的共同点,其实都与着外在或者内在的美好,这些美好与小说的主人公沟口之间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如果其自身的内心世界里面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评判价值标准,那么很有可能在审美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这也是三岛由纪夫在小说当中之所以会制造这些美与丑之间的冲突与对立的关键所在。因为审美作为极为私人的思维活动与客观世界之间所产生的交流不仅仅完全是统一与和谐的,而且由于受到个人世界的审美,以及其自身世界里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在审美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有可能直接导致内心世界里面的扭曲和影响,正如沟口在小说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极端的现象。

沟口在寺庙的老师安排之下进入大谷大学学习,他遇见了由于内翻足而走路像淌泥水一样,而且总是孤身一人在后院吃着盒饭的同学柏木。沟口本来以为这个同学与自己一样都有身体障碍应该是属于同一类人,因此他与柏木这个同学进行交流,但是这个同学玩弄女人的手段竟然像诈骗罪犯一样高明,甚至连上层社会里面的女子都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中,因此沟口深深震撼于柏木无视于他人,嘲笑却能够不断的左右他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又覺得他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正确的,十分的辛苦。因此他们同样对于这个世界有着不满,但是对这个世界所采取的报复行动却各有不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沟口这个人物角色,在美和丑之间的对立过程中,其实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社会报复心态,这也是其扭曲心理最终产生的归宿,是其内心世界不断畸形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所创作的《金阁寺》这部小说,实际上是对于审美与丑陋形象之间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文学尝试,虽然这部小说里面带有极为扭曲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但是依然瑕不掩瑜,带有着非常强烈的独立思考色彩,尤其是对于审美与世界之间所产生的对立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学洞察力。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里面所塑造的沟口等人物形象,对于人的行为与思想进行极大的探索,尤其是沟口作为传统意义里面的丑陋形象,与其内心世界的憧憬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与对立,也正是这部小说所表现出来独特审美观念的一个重要缩影。

参考文献

[1]董雄儿.假面自白,真实自我——三岛由纪夫创作心理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34-37.

[2]邵薇.欲望·交感·生命——韩国生态诗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特质[J].当代外国文学,2018,39(3):120-129.

[3]姚心语.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的“美丑”意识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8):31-31.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金阁寺审美观念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柠檬》与《金阁寺》的美学对比
暴烈与美
趣味教学——让学生拥有发现形式美的眼睛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金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