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健康教育课程的“三度”思政探索

2023-08-08 17:30赵晶刘宇珊张燕李思瑾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赵晶 刘宇珊 张燕 李思瑾

[摘 要] 在建设健康中国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广州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高度、温度、难度的“三度”课程思政探索,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弹性理论为基础,将多种教学设计和思想政治相融合,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理论结合实际,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和实践策略。在此背景下,广州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开设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开展了具有高度、温度、难度的“三度”课程思政探索,为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认知弹性理论;健康中国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应急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202113699);2020年度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防控形势下思政融合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赵 晶(1981—),女,山西介休人,硕士,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思想政治研究;刘宇珊(1978—),女,广东梅州人,硕士,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思瑾(1986—),女,河南开封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4-0091-05[收稿日期] 2022-06-10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是各类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2017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等接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主体作用。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2]。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

在大健康背景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旨在帮助健康教育者服务不同层次、背景的对象,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提高疾病管理技能[3]。

(二)教学意义和未来影响力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教育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宣教工作与预防医学密不可分[4]。2021年,根据调查可知,62.9%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下简称公卫人)参与过健康科普活动[5]。因此,随着社会对健康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课程教学的關注也日渐提高。作为公卫人才的后备军,预防医学生经过优质健康的教育学课程培养后参加相应岗位工作,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我国专业健康教育队伍的薄弱状况,深化大健康观念,还有助于提高大众健康水平,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3]。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6]。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非专业人士传播的“伪科普”、健康谣言往往引起公众不必要的焦虑,甚至造成健康威胁[7-8]。因此,高校教学应解读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其背后的战略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普及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国家的层面自觉担负起职业责任和使命。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辩证统一的科学精神区分真伪,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帮助人民群众走出伪科学的陷阱。

2.健康科普工作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多种原因,公卫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意愿较弱,参与度较低[9-10]。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引导预防医学生关注国情和社会热点,聚焦人民健康问题,提高其进行健康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人文情怀,让课程充满“温度”。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岗位胜任力的体现[11-12],然而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高校健康教育课程采用传统理论讲授式培训模式,学生缺乏实践机会[13],导致就业后公卫人普遍缺乏专业科普技能、沟通和演讲技巧、多媒体应用技能等相关培训,对开展科普信心不足[5]。对此,提出在课程中设置有难度的健康教育任务,深挖临床医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整合医学、心理学、演讲与表达、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制作科普作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预防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二、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践的策略探索

(一)课程思政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弹性理论,从准备、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构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见图1)。

(二)理论基础

思想的构成与改变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有利于增强思政对象的接受性,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认知心理学指导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践[14]。课程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弹性理论为基础,将多种教学设计与思政相融合,强调学生的知识习得是参与沟通与文化实践的过程,是促进个体与世界互动的过程[15]。其中,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根据信息时代的需求,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以探索现实问题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3,16],从而分阶段达成布鲁姆认知目标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17]。教学过程中贯穿多元化评价,从专业知识、技术、态度与行为四个方面评估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践的学习效果[18]。

(三)具体实施

1.课前准备。开课前,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合准备各种教学资料并集体备课,对授课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包括思想政治融合策略、认知弹性理论、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情学力、社会实践目标等内容,以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推进。同时,与学生办积极联系校外单位,保障后期社会实践的开展。

2.开展课程。开课后布置制作科普作品的任务,以任务贯穿授课,驱动学生学习。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开展加涅的“九段教学法”,该方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系统地将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准备、知识获得与作业表现、保持与迁移[19](见图2)。教师结合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和雨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学习过程智能化,课前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参考文献和幻灯片供学生提前学习,开展课上在线考核,保障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3.知行合一。教师联合三甲医院、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的专家,从战略高度出发,以国家和行业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等有关健康科普信息的政策文件为标准,指导学生查找文献和新闻热点,了解我国较普遍的健康问题,选定科普作品或科普动的主题,将课堂所学与其他学科(例如临床学科、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医学、毒理学等)内容相整合。同时,学习多媒体技术,制作宣传单、幻灯片、漫画、推文、视频等材料,利用网络平台、合作单位等渠道发布使用,并在社区和合作单位组织健康科普活动,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后学以致用,在社会参与中形成有“温度”的职业素养,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三、课程思政融合实例

以“真伪科普”的授课内容为例。教师导入张悟本“神医”等社会热点事件,介绍国家和医药、互联网等行业为规范健康科普而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倡议,为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营造清朗的健康科普环境,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伪科普及其危害,进而引出教学目标——以科学的辩证思维区分真伪科普。教师以我校预防医学系学生制作传播的科普作品为例,介绍已发布的《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对健康科普作品的标准,并在课堂练习环节提供若干科普案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辨别真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小组的科普作品方案应如何融入该主题的辟谣内容,修改后向全班汇报,由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我校在展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的高度、温度、难度“三度”课程思政探索之后,致力于服务社会,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并广获好评。课程在对社会与学校的影响、学习效果、科普作品比赛中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从2023年开始,在本课程基础上开设“健康教育实践”课程,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

(一)社会影响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情况在美国国际医学教育研究和促进基金会国际论坛上进行视频汇报,并广获好评。此外,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健康科普大赛,并屡获佳绩。在广州市多家中小学、社区、医院中开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参与人数约1 300人次。受众调查问卷显示,活动后受众的知识知晓率提升了32.5%,健康技能掌握率提升了31.8%,满意度达95.3%。

(二)学习效果

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比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期末总评成绩。在期末考核成绩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后的83名2019级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71名2018级学生(81.7vs75.9,t=3.86,p<0.05)。

2.学生调查问卷。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在课程学习过程中,92.8%的2019级学生反馈激发了学习热情,90.4%的学生反馈培养了职业使命感,84.3%的学生反馈激发了爱国情怀,79.5%的学生反馈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学校评教评学系统显示,2019级学生对课程的评分显著高于2018级学生(97.8vs90.9,t=4.44,p<0.05)。

3.学生访谈。在课程结束后,对7位学生开展了专题访谈。所有学生均认为收获非常大,意识到国家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发展决心,并通过制作健康科普作品和开展科普活动提升了全方位的能力。例如,医学知识与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结合、文字与艺术表达能力、协调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5位学生(71.4%)表示,参与比赛和活动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对未来科普工作更有信心;4位学生(57.1%)表示更加了解科普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和需求,并且准备将健康科普纳入职业规划;3位学生(42.9%)表示希望有更多地以专业本领服务社会的实践机会。

(三)科普作品比赛

我校预防医学系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普作品比赛,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中国毒理学会校园科普大赛一等奖,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广东健康科普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广东省卫健委科学就医公众宣教作品征集大赛二等奖,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科普作品大赛一、二、三等奖若干。

结语

近年来,健康中国行动稳步推进,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持续深化。公卫人应利用互联网科技,以专业知识抢占科普高地,不给偽科学可乘之机。作为后备人才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理解自身在国家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要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与服务意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蔡文成,张艳艳.高校课程思政中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融入与贯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7):133-13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2-05-0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汤晶晶,沈明卿,施榕.健康教育学课程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对比研究[J].上海医药,2021,42(11):67-70.

[4]岳红芹.探究发展预防医学之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166+172.

[5]刘涵,牛霏霏,李川,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参与健康科普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8):3358-3361.

[6]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A/OL].(2019-07-15)[2022-05-0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

[7]张星,吴忧,夏火松.在线健康谣言的传播意愿研究:谣言来源、类型和传播对象的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1):200-212.

[8]CHUA AY K, BANERJEE S. To share or not to share: the role of epistemic belief in online health rum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informatics,2017(108):36-41.

[9]赵艳芳,王卓群,耿雪营,等.全国省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开展科普创作意愿及现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0):739-742.

[10]陳玲,李红林.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情况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18,13(3):49-54+63+108.

[11]储海燕,刘璐,张绮,等.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科普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实践[J].广西医学,2021,43(4):519-521.

[12]苏勇林,向杰,陈稳,等.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4):293-294+300.

[13]陈伏生,高萍,仲博,等.基于任务导向法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探索与实践[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4):381-383.

[14]张艺.认知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2018(0):233-241.

[15]钟启泉.学力目标与课堂转型:试析“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心理学依据[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7):14-27.

[16]尹金鹏,杨显国,王辉.基于解剖学课程特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构建[J].解剖学杂志,2017,40(6):760-761.

[17]ANDERSON L W,K RATHWOHL D, AIRASIAN P, et al.Review of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J/OL].Educational horizons,2005,83(3):154-159.http://www.jstor.org/stable/42926529.

[18]申天恩,夏重鑫.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概念内涵、理论溯源与发展态势[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4):49-54.

[19]林宜照.加涅“九段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1):19-22.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Students

ZHAO Jinga, LIU Yu-shana, ZHANG Yanb, LI Si-jinb

(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 School of Marxism,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36,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velopment, the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in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explored a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del of “height”, “temperature” and “difficulty” . It is based on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and integrated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wit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model puts health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serves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strateg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is context, th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offered b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 to cultivate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