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5W”模式的微传播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认知行为干预中的意义

2023-08-08 23:05金施恩金雪妹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恐动症置换术医护人员

金施恩 金雪妹

[摘要] 目的 探討围绕“5W”模式的微传播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认知行为干预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管理,研究组给予“5W”模式的微传播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恐动程度、膝关节功能、焦虑及抑郁心理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的恐动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跛行、承受能力等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应用“5W”模式的微传播方式干预患者的认知行为后,恐动程度明显降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进一步普及应用。

[关键词] “5W”模式;微传播;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0.023

Significance of micro communication around “5W” mode in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phobia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IN Shien, JIN Xuem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 communication around the “5W” mode in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phobia in the elderly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12 elderl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56) and the study group (n=56)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5W” mode. The mode of micro communication mode compared the degree of phobia, knee func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hobi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discharge for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P<0.05). The scores of lameness and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role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both groups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 are intervened i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5W” mode of micro communication, the degree of phobia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function of knee joint is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improved. It can be further popularized clinically.

[Key words] “5W” mode; Micro communica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hobia; Cognitive behavior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等的治疗方式逐渐完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作为治疗以上疾病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术后患者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粘连等,但部分患者术后易发生恐动症,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恐动症是指身体对疼痛损伤敏感性过高,产生对运动的非理性、过度恐惧。Güney-Deniz等[2]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概率为22%,恐动症导致患者产生过度的疼痛感,对运动产生恐惧,不利于身体功能的恢复。认知行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对于运动的过度恐惧[3]。“5W”模式是现代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提出的著名模型[4],包括“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找出影响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因素,目前已被应用于医学护理中,但是对于“5W”模式在老年人认知干预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将研究“5W”模式微传播的方式在老年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中的意义,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纳入标准:①患者依从性高;②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③无精神病史;④年龄在50岁以上。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并发心肾等功能障碍;②有下肢手术史;③合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④合并肿瘤血管等疾病;⑤精神异常。对照组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4±7.51)岁,病程7~19年,平均(16.12±4.34)年,屈曲挛缩畸形10例、膝关节外翻9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膝关节内翻14例、骨关节炎11例、其他5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62~78岁,平均(72.19±6.41)岁,病程6~18年,平均(14.81±3.74)年,屈曲挛缩畸形11例、膝关节外翻14例、类风湿关节炎9例、膝关节内翻7例、骨关节炎12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过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2-011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術后管理,护士向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强调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实施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环境及疼痛护理等基础护理服务。研究组应用“5W”模式微传播的方式对患者认知行为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1  干预小组  每个干预小组包括1名骨科医生、2名骨科护士、2名康复治疗师。小组成立后首先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技能考核;以讲座、视频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培养,包括查询恐动症的相关文献,学习有关疾病的定义、临床意义、治疗方法、恐动程度的测量和心理疏导等[5]。除此之外,掌握如何指导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及描述也尤为重要。在对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及时向上级反馈。

1.2.2  干预内容  ①认知干预:医护人员首先告知患者,康复不仅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也包括术后的锻炼[5],而术后恢复的关键点之一是要正确看待恐动症。小组成员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宣传术后及时进行膝关节锻炼的重要性[6]。②行动干预: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指导其进行运动锻炼,包括手术当天以10min/h的频率按摩下肢远心端及近心端的肌肉,进行5~10s的踝泵运动,频率10~15次/h;术后3~7d,进行5~10s的30°直腿抬高及主动屈膝活动,频率10~15次/6h;术后8~14d,进行10~15s的60°直腿抬高和患肢负重行走,频率10~20次/6h;术后15~28d,进行频率为15~20次/6h的下蹲运动和上下台阶运动[7]。除此之外,还应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表达疼痛的分级。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相互之间指导交流减轻心理压力,减少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1.2.3  干预对象  “5W”模式的主要干预对象是患者,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如何在术后科学合理的减少对运动的恐惧,提高生活质量。

1.2.4  干预途径  术前,医护人员建立患者电子档案,记录姓名、联系方式、年龄、家庭住址、临床诊断、出院时间、复诊时间、干预行为内容等[8]。术后,医护人员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的干预,每天定时解答患者的疑问等,利用微传播媒体增强健康宣教的多样性[9]。

1.2.5  干预结果  医护人员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恐动程度、膝关节功能、焦虑与抑郁心理、生活质量等评分,比较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恐动症发生情况  分别于干预前、出院1个月后、出院3个月后、出院6个月后,采用恐动症量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共17个项目,每个项目有4个选项,分别为坚决不同意、不大同意、同意、强烈同意,对应分数为1~4分,最后计算总得分,评分超过37分即患者有恐动症,分数越高说明恐动程度越强[10]。

1.3.2  膝关节功能  采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跛行、上下楼能力、承受能力、下蹲起立、关节肿痛等,满分为100分。95分以上为优秀,94~85分为良好,84~65分为尚可,65分以下为差。

1.3.3  焦虑与抑郁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后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DS评分标准:超过73分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低于53分为无抑郁;SAS评分标准:超过70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低于50分为无焦虑[11]。

1.3.4  生活质量  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item short-form,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等方面,每部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恐动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恐动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恐动症发生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Lysholm评分与SDS评分、SAS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各单项Lysholm评分和总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干预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群多发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内外翻、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组织顺应性降低,机体功能下降,骨质脆弱,因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显得尤为重要[13]。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难点在于恐动症的发生,邓波[14]研究表明,恐动症作为机体对运动产生疼痛的过度反应,将导致患者对锻炼甚至日常活动产生畏惧,衍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膝关节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等。因此需要对患者认知行为进行干预,以降低恐动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5]。

本研究结果显示,“5W”模式患者在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恐动症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5W”模式对于老年人恐动症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医护人员在“5W”模式中,重点阐明术后锻炼的必要性、术后锻炼疼痛的必然性,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表有关恐动症的文献,利用老年群体对专家、知名人物的信任以提高宣教的效果,减少恐动症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16]。李云霞等[17]研究表明,恐动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担忧锻炼时引起的疼痛会再次损害关节以及疼痛会导致关节丧失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5W”模式的微传播方式对患者认知行为进行干预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微信群、QQ群内患者相互沟通交流术后的锻炼进展,不仅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有利于降低疼痛神经元的阈值,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而疼痛感减轻又会促使患者坚持康复锻炼,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降低患者的恐动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目前手术技术已取得顯著进步,但在术后患者出现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仍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Lysholm评分为常用评价膝关节功能的评分[18]。在本文研究中,通过老年患者应用“5W”模式微传播的方式干预,在加强认知行为的同时,其功能锻炼依从性也得到提高,进而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得生活质量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应用“5W”模式微传播的方式干预患者的认知行为后,恐动程度明显降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1] 黎燕, 丁心逸, 舒曼, 等. “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及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16): 180–183.

猜你喜欢
恐动症置换术医护人员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恐动症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自我效能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恐动症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膝骨关节炎病人恐动症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构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