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对比研究

2023-08-08 10:44蔡雨晴曹雪芬
关键词:社会效益上市公司经济效益

蔡雨晴 曹雪芬

【摘  要】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及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各省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爆发力。论文通过河北与东部沿海3个省上市公司发展的对比,从上市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潜力4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河北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河北上市公司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上市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7-0056-03

1 引言

2022年6月2日,河北省政府印发了《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的通知》(冀政字〔2022〕31号),其配套政策《关于扶持企业上市的十一条政策措施》中指出: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1]。同时,建立领导联系上市公司工作机制,注重倾听上市公司声音,了解上市公司诉求,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开展并购,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发展产业集群,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各市、县和雄安新区研究出台支持辖区上市公司首发及再融资募投项目落户优惠政策,保障企业合理用地需求,在项目立项、环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上市公司规范健康发展,严格风险管控,遵循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形成“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发展格局[2]。

2 上市公司发展情况

2.1 上市规模情况

2.1.1 上市公司数量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东上市公司数量为771家,浙江为592家,江苏为580家,河北为69家。河北69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省11个地级市和雄安新区,其中石家庄19家,唐山14家,保定9家,沧州、秦皇岛和廊坊各5家,邯郸和邢台各3家,衡水和张家口各2家,承德和雄安新区各1家[3]。从增长幅度上看,2017-2021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上市公司数量均增加200家以上,而河北增加的数量不足20家,直观反映出河北上市公司数量增幅方面有巨大提升空间。相对于GDP,河北2021年GDP为4.04万亿元,约为广东的32.5%、浙江的54.59%、江苏的34.41%,而2021年上市公司的数量却只占广东的8.95%、浙江的11.66%和江苏的11.90%,显示出河北上市公司数量与GDP体量不匹配。

2.1.2 上市公司融资规模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连续5年占据IPO融资金额前五位置,2021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达到了685.08亿元、671.89亿元和651.74亿元,河北为55.98亿元,河北的IPO融资金额不足广东、浙江、江苏三省IPO融资绝对数值的十分之一。IPO融资是首次公开募股,属于直接融资,2023年2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企业上市行动方案》中提出: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全省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明显提高。

2.2 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情况

2.2.1 上市公司市值

2021年,河北上市公司市值共计27 283.82亿元,广东为481 908.78亿元,浙江为158 156.23亿元,江苏为151 862.84亿元。河北69家上市公司有33家市值超百億元,3家超千亿元。从绝对值来看,河北上市公司市值仅占广东的5.67%、浙江的17.25%和江苏的17.97%,与对比三省差距明显。从相对值来看,河北上市公司平均市值395.42亿元/家,广东为625.04亿元/家,浙江为267.16亿元/家,江苏为261.83亿元/家。总体而言,河北省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发展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有一定优势。

2.2.2 上市公司净利润

2021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皆已进入千亿大关,分别达到了7 857.89亿元、3 383.24亿元和2 493.26亿元,而河北仍在百亿元阶段徘徊,2021年为90.33亿元,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投资者来说,如果净利润高,投资者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考虑投资者因素,河北省的净利润低于对比三省,投资者的意愿会相对较低,企业募集到的资金少,又会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最后陷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循环。

2.3 上市公司社会效益情况

2.3.1 上市公司税收贡献

上市协会相关统计显示,整个上市公司(税收)占全国税收将近四分之一。2021年,国内税收收入过万亿的省份共有6个,分别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其中,广东上市公司税收以2 915.65亿元排名第一,浙江和江苏分别为730.49亿元和563.27亿元,河北仅为138.60亿元,这与河北省的上市公司的利润较低情况有很大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是税收贡献的基础,净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税收,四省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其纳税总额排名一致。

2.3.2 上市公司员工数量

2021年,A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为2 872.34万人,对比2020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2021年,广东771家上市公司共有551.31万人,浙江592家上市公司员工201.12万人,江苏580家上市公司员工168.87万人,河北68家上市公司员工50.70万人。从绝对值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分别占全国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的19.19%、7.00%和5.88%,而河北上市公司就业人数仅占总数的1.77%,员工数量少,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相对值来看,河北上市公司的平均员工数量为0.75万人/家,广东为0.72万人/家,浙江为0.34万人/家,江苏为0.29万人/家。相对值方面的对比河北优势明显,这与各省的产业结构和行业板块分布具有一定联系。

2.4 上市公司创新潜力

2.4.1 上市公司板块分布

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3周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当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了439家。从地域分布来看,这43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分布在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江苏省85家、广东省71家、上海市65家、北京市59家、浙江省37家。河北暂无科创板企业,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硬科技”问题十分凸显。

2.4.2 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河北制造业企业占大多数,2021年的69家上市公司中有51家属于制造业,占比73.91%,在河北省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营业收入排名前五位的有钢铁、汽车、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和煤炭行业。相比较而言,广东上市公司覆盖的行业较广,拥有多个行业的龙头或标杆企业,产业优势突出,上市公司排名前五大行业分别是: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浙江上市公司在电子、银行、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建筑材料、医药生物都有领军企业。江苏制造业强省的特征十分明显,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达全国第一,同时,在医药生物、电气设备等方面存在大量行业翘楚,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数量为全国首位。

2.4.3 上市公司科研投入

2021年,广东上市公司的R&D经费投入达到了

2 270.12亿元,浙江为1 139.00亿元,江苏为923.72亿元,河北为277.89亿元。当年河北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69%,广东为1.82%,浙江为1.54%,江苏为0.79%。纵向对比而言,2020年,广东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

1 853.93亿元,浙江为901.18亿元,江苏为727.28亿元,河北为191.40亿元。2021年四省研发投入金额较2020年分别增长了22.45%、26.39%、27.01%和45.19%。河北增长幅度位于四省首位,優势明显,但河北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和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省,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3 河北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盈利能力差,经济效益有限

盈利能力是公司经营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相较于全国而言,河北上市公司的市值和净利润排名与各省平均值有较大差距,更是远远低于对比省份。究其原因,河北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较多,环境问题凸显,能源结构不协调,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河北地处“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三者间产业结构差异大,产业的上下游关联性和相互依赖性少,也较难通过产业协作与融合达到利益互惠,最终导致河北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距各省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3.2 就业人数少,社会效益较弱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2021年,河北69家上市公司员工数量为50.70万人,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有7 348名员工,而对比三省的数据分别为广东7 151人/家、浙江3 397人/家和江苏2 912人/家。由此可见,河北每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员工数量居于四省前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上市公司总量少,最终导致河北上市公司虽然平均员工数量多,但总体员工数量有限,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3.3 板块行业分布不均,创新潜力较差

板块分布方面,2022年10月20日,河北省首单过会科创板IPO项目通过,为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分布方面,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业,但河北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钢铁和煤炭行业在河北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业和金融业的公司屈指可数,创新潜力与对比三省相比差距较大。

3.4 上市公司数量少,融资规模小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河北上市公司数量为69家,虽然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中等水平,但仅占全国上市公司的1.65%,与选取的广东、浙江、江苏3个对比省份相比,数量少、发挥作用有限,具有巨大提升空间。同时,河北上市公司IPO融资规模小于东部沿海三省,尽管可能会减少选择小规模融资导致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但这种融资策略也是一柄“双刃剑”,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4 河北上市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只有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的上市公司,才能从其内部机制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进而增强公众的投资信心[4]。因此,河北上市公司应完善相关公司治理结构,如积极培养职业经理人,完善经理人体系,注重中小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同时,由于数据化的推动,信息部门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各种大数据技术来促进企业内部科研创新能力的增强,使公司更加适应动态环境。利用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开发新市场,最终实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5]。

4.2 增加员工吸纳,提高社会效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企业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过程,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一方面,企业要吸引更多员工就业,需要重视人才引进和员工留用与培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另一方面,政府要稳步增加上市公司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增强上市公司的员工吸纳能力,从而加大对当地的就业贡献,提升上市公司的社会效益。

4.3 增强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要支持建立完善的基础产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一方面,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二者都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正面影响。2008年我国通过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我国采用税收优惠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财税政策。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建立完善对R&D补贴政策有补充和催化作用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补贴机构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高效发放补贴[6]。

4.4 加大上市储备,扩大上市规模

保持充足的上市公司储备资源才能够较好地发挥上市公司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而河北上市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不仅会影响融资金额,也会影响企业净利润的提升及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应当利用好各级市场,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树立共赢合作的理念,积极充实企业的有效资本,也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保证股本扩张的实现。

5 结语

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上市公司则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企业的上市工作,对于企业自身以及行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的繁荣,都具有重大意义。与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上市公司相比,河北省上市公司存在规模小、经济社会效益有限、创新潜力较差等问题。精准推动企业上市,已经成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比较了河北与东部沿海三省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发现河北上市公司发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河北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从而有效支撑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企业上市的十一条政策措施解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0):25.

【2】河北省出台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的企业上市支持政策 关于扶持企业上市的十一条政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0):23-24.

【3】石晓飞,李桂荣.河北上市公司蓝皮书:河北上市公司治理研究报告(2021)[M].河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4】刘宇嘉,刘力钢,邵剑兵.组织冗余、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绿色创新战略——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2(05):3-7.

【5】李向阳.大数据技术应用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21,42(01):117-124.

【6】安同良,千慧雄.中国企业R&D补贴策略:补贴阈限、最优规模与模式选择[J].经济研究,2021,56(01):122-137.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上市公司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好刊社会效益高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