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2023-08-09 20:26赵灵
新农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监管体系质量安全经济发展

赵灵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农产品质量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民众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农业建设体系是否完备。鉴于此,做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助于加强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扩大产品影响力、加强国际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监管能力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经济发展

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有的人口大国之一,14亿人群每天的食品消耗量可谓不计其数,而农产品又是餐桌上常见的主食,支撑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总的来讲,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回顾以往,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农药违规使用、残余药物过量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加之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农作物被污染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鉴于此,应从源头上加以整治,维护民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是世界各国人民主要的消费对象。自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建设稳中向好,总体处于上升态势,科学技术的大力引用,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民众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显著提升,生活标准从过去的“吃饱穿暖”逐渐攀升至“吃的放心”这一层次。可见,当务之急是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要确保农产品的种类繁多、质量上乘,整体形象在民众心中有一席之地。近几年,随着民众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农产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大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倘若产品质量低劣、不符合健康标准,无疑会降低民众对农产品甚至是对政府的认同感、信赖感,当这种负面情绪一旦形成社会效应时,其后果可想而知。再者,民众为追求安全放心的饮食,就会在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之间进行比对,一旦进口产品形成规模占据市场核心要位,则容易引起“内动力缺失”,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而经济不稳则意味着社会环境出现大问题。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谓是刻不容缓,为有效避免“信任危机”,从根本上保障民众的身心健康,必须针对安全问题开展监管研究,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监管工作能够准确无误地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各阶段、各环节之中,提高农产品的总体质量和安全程度。农产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只有民众放心、安心,促进消费意识、提升消费意愿,农产品的销路才能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保证“内动力”的富足、平稳,方可对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循环效应。

1.2 有助于加强对外联系

时下是一体化、全球化的年代,国与国之间可谓关联紧密、彼此制约,“牵一发动全身”,一国之经济变动往往会引起他国经济的具体走势。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大国,在对外贸易中,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大、种类多,加之“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可以说农产品质量代表着国家的信誉与形象,而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纵观过去,由于技术水平受限、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多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这也就决定了我国早期农产品对外出口的特点,即以数量“取胜”。然而西方各国巧设障碍、另立屏障,用更加严苛的标准对我国农产品进行限制甚至打击,目的是确保各国市场环境稳定增收,减少外部因素对本国产品的竞争和威胁。全球化环境下,产品买卖流通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信誉力,转变观念是第一要务,即全面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水平。而想要保证产品质量,就要让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执行到位,为农产品的海外之路开辟一条新道路,让国际社会正视我国的农产品水平。

1.3 是“从严治农,依法治农”的总体要求

国家是依靠党和人民来治理的,而法律则是党和人民手中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突飞猛进,已然形成不可撼动的国际地位之势,在发展进程中,农业可说是厥功至伟,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实际效率决定着农业的兴旺或衰败,因此加强监管效率、健全制度服务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农业监管层面的法治建设,让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发挥执法工作在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巨大作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同富裕阶段的挺进,勢必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或阶层矛盾,而农产品质量事关民众的身心健康,间接影响着社会各界的稳定程度,切实加强对产品监管环境的重视、创设,有利于消除解决矛盾问题、恢复经营秩序[1]。“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填补了农产品监管法律的空白,但要想真正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从现实角度看待问题,立足于问题的根源探究矛盾的本质,严肃整治任何情况下的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知法触法等问题。

2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农作物种植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水平息息相关,我国疆域辽阔,地质地貌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出现差异化特征,农产品无论从管理标准还是质量监管任一方面,都缺少一套相对完备的适用性体系,这种现象加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比如针对农作物的用药标准,虽然各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施肥过度或农药残余等问题,加之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部分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或是执法过度,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集中体现,如此便难以保证农产品的最终质量,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

2.2 经营水平有待提升

农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大、体系不健全,有很大一部分受技术水平、规模有限、种植分散等因素制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经营水平歉收、管理能力不足,加之各地区的种植经营理念参差不齐,加重了监管工作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种植技术,导致农产品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背井离乡、远赴城市,留守农村的老人就成为农作物种植的主力军,他们通常存在着传统守旧的意识思维,并且对农业技术缺乏整体认知,难以在第一时间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全面普及,比如针对病虫害问题要采用“预防在前、治理在后、综合处理”的科学手段;比如对于化肥和药剂的使用要遵从农业生产原则,要结合“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等政策信息制定较为适宜的种植策略。然而就现实来看,种植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且对新的技术理念往往带有抵触情绪,仍然按照个人的经验和理解施肥用药,从而导致化学药物、肥料等过度使用,残余物超标进而引发质量问题;第二,农产品在对外流通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小规模的贩售点或商超缺乏产品质量意识,存有问题的农产品被消费群体购买食用,进而产生健康隐患,所以监管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必须注意对农产品进行追踪溯源,避免类似问题频繁发生。

2.3 检测技术有待优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具有系统化、复杂化特征的工作,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就是技术,而技术的运用水平,往往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息息相关,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的实际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就现状而言,国内不少地区在农产品质检方面尚未形成专业体系,用于产品检测的人才、机构、设备及技术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整体检测能力与有关标准尚有距离。部分单位的农产品质检人员缺乏对市场动态及政策信息的掌握,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责任感,一些乡镇单位的质检人员并未给予农产品检测足够的重视,实际操作中随意检测、应付了事,这将直接导致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难以有效保证质检的真实性、精确性,检测环节出现问题,无疑会加重监管工作的负担。

2.4 监管职责有待明确

质量监管并非仅仅对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实际上,一套完整的监管流程要渗透到产品的原料控制、生产加工、产品运输等多个阶段,由于项目众多、精力有限,为强化监管效率,不少地区政府安排工商部、农业农村部、监管部等多种部门协同监管的方式进行。然而“政出多门”的监管模式加大了农产品监管的实际难度,比如因农产品质量问题遭受投诉,由于职责划分过于模糊、分工不明确、监管针对性差等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致使责任追究难上加难。

3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完善措施

3.1 加快实现农产品监管的组织化、规模化

鉴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监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有关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市长牵头组织各部门、科室成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内容、统筹事务处理。要求各乡镇级农业局调派人手协助市小组跟进项目,将具体职责落到实处,同时成立安检机构,设置农产品监管专项研究室,根据具体安排进行人员调动。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地位,市小组扩大考核范围,将监管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范畴,乡镇农业局就农产品质量认定推行“一票否决”制度,将农产品质量与惠农补助直接挂钩。此外,为强化防控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市小组决定成立应急专项领导组,推进“风险防控”、“生产纠纷”等事项有效落实,制定相关制度预案作为理论基础,将生产、加工、运输等重要环节的有关职责落到个人,要求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禀报、快速处理。

3.2 积极推动农产品检测的专业化、常态化

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产品检测能力是否满足实际需求,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好坏,鉴于此,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当务之急。从市级全面撒网、重点布设,下至乡、镇及各经营主体形成监测网格,要求各级地区、单位配备组建产品快速检测机构,明确单年检测的数量底线及质量标准,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后顾之忧,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整体式覆盖,全力构筑首道检测线。市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产品执法建设,要求对特色品种、重点产品进行样检、抽检、群检,定期指派巡查員进乡进站开展监管指导,力求实现监管服务的全面渗透。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行动,可最大程度带动相关责任人及工作人员参与质量监督、形成主动意识。强化学习违禁药品的使用指南,贯彻农业生产“专业管理、专人负责”的理念思想,市小组协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本年度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整治方案、风险监控、行动计划等,充分坚持“一体联动、一流标准、一并处理”的工作模式,对果蔬、禽蛋、肉类及水产品等进行重点勘查,于具体环节、细节之处落实有关职责,如种养期间存在滥用违禁药、滥用肥料、残余药物超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给予严肃处理,力求突出监管工作的震慑作用。

3.3 加强品牌创造,推广优质产品

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实现产品质量向产品效益的过渡转变,为农产品开辟销路市场奠定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农产品生产要强调技术化、健康化、绿色化,时刻关注乡镇农产品特色品牌发展状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市场调研,强力投入科学技术和财政资金用于项目研究,争取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效益显著、影响十足的优质产品。

3.4 推进信息建设,实现网络监管

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借助大数据技术、云处理技术等架设全国覆盖式农产品监管网络,及时获取农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数据,要求网络监管人员重视监测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比,与市、省等上级网络形成信息对接,力求打造一个实时性、互动性突出的监管系统。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将“质量安全准则”、“食品安全法”以及将贴近生活的真实事件整理成案,通过手机App推送至监管教育窗口、经营主体以及全体种养户,确保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强化资金投入和技术引入,研发制定一种切合动植物成长规律、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移动应用,智能识别所用药物、种子等是否符合检测标准,有效解决因技术匮乏所造成的检测遗漏、安全隐患等问题,为监管单位及种养户解决后顾之忧。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效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还应进一步提倡建立统一的农产品标准体系,监管单位及各科室人员应充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大力推进地方农产品生产经营一体化,实现对农产品管理、检测、包装、存储、运输等项目的标准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渗透向栽种阶段再到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监管人员应全力坚持标准认证的产品检测方式,地方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协力配合监管部门完成工作计划。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产品对社会的价值、作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广大民众的福音,更对农业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程度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要求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将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发动群体力量共同建设农产品的“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刘桂伶.浅析阜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22(6):41-43.

[2] 王昀.乡村振兴战略下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109-110.

[3] 秦国正,白新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食品,2022,28(22):136-138,155.

猜你喜欢
监管体系质量安全经济发展
台湾地区食品监管对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