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探究

2023-08-10 00:29李昶罕
高教学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开放教育红色文化

李昶罕

摘  要:该文首先阐述红色故事与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从思政學科教学与红色文化的关系、思政学科教学与中山红色文化可以互补发展两方面论述中山红色故事融入学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逻辑机理;其次从以历史年代轴为主线的红色文化划分、以事件为主线讲述的红色文化故事、以历史人物生平事迹和当代优秀人物事迹为元素的社会正能量的红色文化三方面对中山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考察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主要做法。一是提升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起好引领作用;二是引导社团活动开展实地思政教育;三是“请进来”+“走出去”讲好中山红色故事;最后提出运用红色文化提升基层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讲好红色故事,守正创新中拓宽红色教育的方式和渠道,结合学生实际,合力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关键词: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中山红色故事;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180-05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Red story and the Red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 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d Story in Zhongshan Township into the schoo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from two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 and the Red Culture, and the complementary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 and the Red Culture in Zhongshan township; Secondly,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Zhongshan are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ivision of red cultur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hronological axis, the story of Red Culture based on events, and the Red Culture with positive social energy based on the life stori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the deeds of contemporary outstanding figures. On this basis, the main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Red Culture in Zhongshan township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o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full-time and part-time teachers and do a good job in leading; the second is to guide community activities to carry out on-si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is to "please come in" + "go out" to tell the Red story of Zhongshan well.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rass-roots open universities by using the Red Culture. Use modern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to tell the Red story well; broaden the ways and channels of Red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tern.

Keywords: Red resources; Red culture; Red story; Red Story in Zhongshan Township; open education

故事是文化最好的载体,也是最鲜活的载体,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是社会主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革命老区和红色发源地,每个场合对革命文化的阐述都充满了深刻意蕴,特别是从2021年开展党史教育以来的讲话。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维度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利用、挖掘,使其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潮流,以达到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提高传播中国声音目的,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红色文化活的灵魂,也是紅色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举足轻重,崇论宏议、微言大义的传统文化精神既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动力与源泉,这种精神更是激励整个民族奋发向上的力量,也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学校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利用地方本土资源,融合红色文化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更贴近实际生动体现价值认同,为优秀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目标的完全融合。

一  红色故事与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是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诠释,在不同时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践行,因此,红色文化是一种文化类型,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表1)。

(二)  红色文化的价值

红色文化的价值在于传与承,即讲清楚红色文化的来源、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学什么或启发,其价值主要体现时代价值、当代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几个方面。

一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时代价值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与价值观念,按照红色历史的发展进程,主要包括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集体主义。近几年的党史教育就是对红色文化的时代解读,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再到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回首每一步艰辛的步伐都警醒我们牢记初心和使命;当前经济社会所取得成就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背后深层次的意蕴就是要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因此,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

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当代价值。红色文化的起源就是反帝、反封建,探寻救国图存之路,红色文化的发展涵盖了近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程,距离我们更近,也更能够引起历史和政治记忆。对红色文化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入,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从心底里发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

三是精神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时强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红色文化就是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站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核心要素,红色文化所提炼出的精神谱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四是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亦是文化实践的结晶,深深植根于社会民众心中,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具有较深的影响力和极强的实践性,孕育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动力。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就是把包含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的建设保护以及创造性转换,红色文化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全面认知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就体现在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精神洗礼、实践中去亲身感知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所处的时代及对比所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达到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  中山红色故事融入学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逻辑机理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路径,在不同环节渗透红色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教育和思政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势在必行,思政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丰富教学内容、活动内容。

(一)  思政学科教学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红色文化发源于抗战时期、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是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色的宝贵财富,体现着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不屈精神、乐观精神。红色文化的有效学习,对人的精神发展、人格塑造而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促进的作用。红色教育的全面渗透,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对思政学科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是非常有利的。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用心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此外,红色文化又作为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实现民族文化大融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为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复兴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擘画宏伟蓝图。在物质横溢的社会,开展更有效的思政教学迫在眉睫。

(二)  思政学科教学与中山红色文化可以互补发展

第一,红色文化是思政课的“活教材”。根据对中山红色文化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表示很难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一方面,思政课的教学活动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同学们对单纯的红色文化的理解探究兴趣不大,思政教学大多以口头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里被动学习,整体效果不尽人意。另一方面,红色教育或者红色故事表面化,没有理论和背景的铺垫,也难以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从深层次角度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达到教学效果。第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助力大思政教学。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重要的是传承这个载体,因此,必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民族复兴,让其在新时代放射出新光芒。当前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都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优良美德、奋斗精神、起到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究其原因,红色文化教育是激活思政课的重要开关。只有通过文化传承,构建起能激发不竭精神动力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推动红色文化润心田,革命精神代代传,党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青春永续。

三  中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考察

一是以历史年代轴为主线的红色文化划分。中山市的前身是香山县,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以时间为节点,主要阶段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大革命运动和中共中山组织的建立,以及开辟抗日根据地建设;二是乘改革开放东风,中山市改革开放的成就(表2)。

二是以事件为主线讲述的红色文化故事。中山是珠江纵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五桂山作为珠江纵队的重要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指挥部;以及三乡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的经典红色文化,无论是中山解放前还是解放后,中山的发展变迁可以从事件中展开脉络,见证不同时期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了解不同时期的背景,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是以历史人物生平事迹和当代优秀人物事迹为元素的社会正能量的红色文化。人物是“活”的灵魂,红色文化更能走近心灵的是人物。红色文化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并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是两者兼之。中山市红色人物可分为党史人物、革命人物,这些在中国革命、建设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人物就是宝贵的资源和丰碑。改革开放后,中山市涌现出的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中国好人等,都是激发内心世界的向善、向好、向上的动力。以及围绕红色文化特征,寻找具有红色文化标签的人或物,挖掘红色文化故事,例如中山本土的大布村被称中山“小延安”,曾经有六十多人投身革命;以及中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慕濂等。

四  中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主要做法

由于中山开放大学面向的对象分布各镇区,来源范围广,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者,属于“新中山”人,如何让其融入中山、了解中山、认同中山,讲好中山红色故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俗易通的中山红色故事也让其听得懂、学得下去,为此中山开放大学围绕学生结合本土文化实施了一系列的做法。

(一)  提升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做好引领作用

首先从学校层面构建多阵地平台。一方面依托国开和广开以及中山网平台,引导学生结合课程所学,集合本土文化进行思考,例如在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广泛开展课程讨论,引导学生寻找本土红色文化,通过深入了解中山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城市、对学校的认同感。

其次从教师层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思政教师队伍形成常态化实践研修制度,结合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走进社会。例如了解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振兴、中山红色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促进教师进一步了解中山市情,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  引导社团活动开展实地思政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打好红色文化牌,引导学生实地走访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已经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感受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开展环保志愿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山的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社会实践成为生动的“思政课”。

二是结合学生活动和时间节点,引领开大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强本领。例如每年的清明时节前往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六一时期带领学生慰问生活困难儿童,七一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等,通过与老党员亲切深入的交流分享,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当年生活的艰辛与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举办的朗诵比赛、歌唱比赛等,把中山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例如《我不能把枪放下》《五桂山之歌》《打倒反动派》《五桂山区之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山红色歌曲,更了解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也是对学校在“三化”“三入”“思政教育”的加强。

(三)  “请进来”+“走出去”讲好中山红色故事

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做好开展课程学习和思政教育的方案,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学习,使教育形式多样,鲜活生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实效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一方面通过“请进来”方式,邀请退休老党员、优秀校友、传统文化传承人等走进各类课堂,通过授课人精选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在座同学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热情,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立足实际,进一步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讲好中山红色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多门课程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思政教师还现场开展了讨论交流活动。这种“走出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上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感受到中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五  运用红色文化提升基层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山本土文化,既对中山市发展历史有了认识,又增强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引导开放教育学子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

(一)  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讲好红色故事

一是凸显开放教育网络优势。在信息社会,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思想观念也受到了网络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必须面对实际情况,利用好这把“双刃剑”,通过建立红色文化阵地,建立红色文化专区,定期分享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有便捷的渠道深入了解中山市的红色文化,思政教师在红色教育上要下足功夫,不断增强中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教学平台和智慧教育手段,铸造红色教育品牌。可在学校本部设置红色文化研习内容,机器人交互设备,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返校学习红色文化内容,善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校园生活。

三是学校建立相关教研室,设置相关课题立项,形成系列。一方面支持鼓励教师根据市场时代的变化,灵活设置相关课程,建立本土的红色文化思政案例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用正确的理论为学生解惑答疑。

(二)  守正创新中拓宽红色教育的方式和渠道

第一,注重将中山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首先在教学方式方面创新,在个别科目上进行试点,赋予一线任课教学的老师更大的教学选择权,如面授+网课的选择、上课地点、上课方式等。其次,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通俗化,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最后,学校在政策和管理层面,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探索。同时,还可以效仿普通高校,在学生当中成立“助力军”,让学生给学生讲红色文化,实行开放式和互动式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激活学生的认知模式。

第二,开展市史校史教育。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山市和中山开放大学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市史校史学习教育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新的力量。在中山开放大学开展市史校史教育非常有必要,让青年学子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归属感。

第三,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立足红色基地,依托人文优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为契机,促进革命精神薪火传承。开展相关“红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参观红色基地,拜访革命前辈等活动。红色教育要不断优化,积累经验,逐渐从学历教育覆盖到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等领域,全面覆盖,使红色教育逐渐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形成传统。

(三)  结合学生实际,合力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基于学校学生的成人特点,都是已经走向社会后又回到学校深造的群体,开展思政教育更应该站在大思政的角度,关注中山市社会热点,利用好社会的热点,利用好中山市的红色文化资源,每周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收集与整理,给予充分重视并加以利用,让学生能够从中山市社会热点事件或新闻中受到教育,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思政政治觉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

此外,学校还要加大红色教育的投入,加强红色教育的宣教,加深红色教育的文化浸润。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在校园文化交流、班级活动、业余班思政辅导等环节更好地运用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布置红色文化作业,设置红色文化打卡,使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深入感悟红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再有,思政教育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带动红色教育的覆盖面一拖多。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艰苦奋斗能力。从开放大学的招生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外地籍,对中山市的历史了解并不多,学校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磨砺的机会,通过组织不同时期的模拟场景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积累人生经验,增长生活阅历。针对工学矛盾突出的学生家庭,还允许带上家庭成员一起参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擴大了学校思政教育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郑秀雅.红色文化融入政治课堂教学的对策探析[J].智库时代,2019(22):108-109.

[2] 高春丽.红色文化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J].新西部,2020(1):344-345.

[3] 王钊.学校政治教学中红色教育的融合研究[J].赤子(中上旬),2019(13):60-61.

[4] 张文龙,邓永禄.论红色文化现实意义的重要性[J].党史博采(理论版),2021(6):66-67.

[5] 张文,王艳飞.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16(23):126-127.

[6] 孙泽海,陆卫明.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思想源流、现实理据与实践路径[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37(1):68-75.

[7] 贺旭,张惠军,申燕伟,等.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决策探索(下),2021(16):16-17.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开放教育红色文化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