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墨动画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2023-08-10 10:13苏菁莹刘子建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数字时代

苏菁莹 刘子建

摘要: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在美学上拥有极高的造诣。水墨画起源于东晋,与我国的哲学、美学一起发展、变迁延续至今,是我国哲学、美学意境的具象化体现。最初动画常用作电影开始之前的暖场,随着“赛璐珞”制作工艺的出现,早期动画技艺趋于成熟,开始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新的影片类型。改革开放后,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沿用了“赛璐珞”技术,将水墨画搬上了荧幕,开创了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一经问世便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也因此诞生了中国动画学派。作为水墨动画的创作团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过不断尝试,将这种类型的动画推到了难以企及的发展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受到了市场的冲击,日渐退出大众的视野,但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学派代表性的美术风格被沿袭下来。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创作者将水墨动画运用在数字作品创作中,虽然难以再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的辉煌,但与技术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侧重不同。文章试图从水墨动画的开端开始,从技术上分析不同时期水墨动画制作团队的表现形式与表现特点,探寻传统水墨动画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水墨动画;数字时代;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3

1 水墨动画——从开端到转折

传统水墨画是我国传承已久的一种绘画形式,其绘画风格典雅生动、富含韵味,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美术风格之一。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厂”)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将传统水墨画第一次搬到了大银幕上,开创了水墨动画这一我国独有的动画风格。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是在继水墨动画片段之后对中国水墨动画的第一次尝试,那么《牧笛》就是对中国水墨动画的一次升华。从1960年到1995年,上美影厂共摄制水墨动画片4部,分别是《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每一部都有其特色、创新与进步,使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在中国美术电影的鼎盛时期,制片厂的艺术家响应政策号召,开始大胆探索前卫的美术风格,不断把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寻找寓教于乐的动画片题材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使中国动画发展进入了第一个辉煌阶段。由上美影厂创造的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动画中,虚实相生的意境和优雅灵动的画面将动画片的美感推上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形成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

巨大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老一辈艺术家们。此后,上美影厂开始投入巨大精力创作水墨动画,除了上美影厂资历深厚的动画大师外,还邀请了许多国画名家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种高标准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才在国际盛会上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其背后的工作量与影片中所展现的美学高度在日本动画界甚至被称为“奇迹”。但也正是其较高的制作难度与不计成本的美学追求,使水墨动画出现了与商业价值剥离的现象,此后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1]。水墨制作过程烦琐,且耗时耗力,并且需要制作者拥有纯熟的动画制作經验与对国画的美学造诣,这种苛刻的条件难以实现,毕竟世上没有一位画家能在宣纸上作画,并将连续画面中人物或动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2]。虽然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活动的水墨滃染的效果,但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而角色部分则由传统的动画技术来实现。让人倍感遗憾的是,《山水情》成了上美影厂水墨动画片的收官之作。两年以后,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国家电影局停止了对上美影厂的资助,上美影厂开始自负盈亏。由于水墨动画烦琐的制作工艺,因此其在商业化背景下难以再创辉煌,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2 二维技术下水墨动画的传承

2000年后的传统水墨动画,不再继续使用烦琐的制作工艺,而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呈现与上美影厂风格近似但又完全不同的二维水墨动画短片。

2006年成立于深圳的中国风动画工作室,在数字时代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该工作室致力于水墨动画技术研究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在创作过程中研究更有效率的水墨动画制作方法,让水墨动画创造商业价值。该工作室致力于在商业和艺术间找到平衡点,并创作出吸引各年龄段的经典水墨动画片。其经典代表作《桃花仙》是一部以意境为主的水墨动画,从唐伯虎的诗句中获得灵感:“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此外,还创作了世博会开幕水墨动画,以及《绝弦》《水墨花季》《水墨功夫熊猫》等作品。迄今为止,中国风动画工作室还在专注于制作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故事题材选自家喻户晓的典故或诗词,其美术风格是对上美影厂完整的传承。同年,环球数码出品了取材于陶渊明笔下家喻户晓的同名故事《桃花源记》,该片不再单一地使用水墨风格作为讲述故事的载体,还加入了皮影、剪纸等元素,与《桃花仙》相比,更是一种水墨动画的传承和大胆创新。环球数码制作出品的一系列短片,既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又用富有创意的新理念来诠释水墨动画,在思考艺术创新的同时平衡了商业价值,在国际和国内赢得了无数奖项。更重要的是,它利用三维动画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从而寻求更深层次的社会影响,开阔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视野[3]。时至今日,三维技术的兴起使环球数码不再专注于创作传统风格的动画,而是转向CG创作及制作、数码内容发行展示以及计算机图像培训课程。

2011年,熠动漫制作了“沿着歌声走贵州”系列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故事《侗寨寻歌》,相较于中国风动画工作室而言,其在美术风格上不再那么具有传统水墨画的特征,而是将水墨动画作为一种载体,与民间传统艺术相结合,在宣扬地方民族特色的同时,创造了商业价值,形成了一种水墨动画形式的宣传片。此系列创作的精神宗旨是:走进贵州、倾听贵州、宣传贵州,让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贵州形象为更多人所了解。

3 三维技术下水墨动画的发展

进入三维时代,以迪士尼为代表的众多动画公司纷纷拥抱三维市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优化,通过更精巧的技艺与足以以假乱真的精细画面,再一次将动画观众的审美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说之前的二维时代还只是动画与动画之间故事剧本和立意的角逐的话,那么三维时代在剧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技术的较量。

何云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成功研发了一整套数字水墨画笔刷库及表现中国画水墨特征的一系列特效方法,运用该技术可以将中国画传统毛笔中勾皴擦点染等各种笔法以及干湿浓淡的墨晕效果在电脑中生动地描绘出来,而且画面具备传统工具绘制的水墨画的形式美感。这项技术大大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使中国画水墨效果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平台上得以完美实现,开创了中国绘画软件技术在国际绘画软件中流行应用的新时代。2005年,利用该技术成果成功制作了动画电影实验短片《武韵》,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年又制作了水墨和真人合成试验短片《雨夜》。2009年,高妍玫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书法动画实验片《黄帝战蚩尤》。近些年,团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APEC国际会议宣传片《千里江山》、“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宣传片《荷鹤之美》、电影样片《侠情》、寓言故事新编系列片《郑人买履》《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邯郸学步》《临阵磨枪》等。

中国动画产业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再次蓬勃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在三维制作的基础上,以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为基础,添加传统元素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水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制作方式或画面效果,而是一种中国元素的象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白蛇·缘起》,影片开头运用三渲二的渲染手法,将三维模型渲染出了二维的水墨画效果,用黑色的墨汁扩散效果将女主与现实剥离,大量的留白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既符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背景,又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影片中段行船途中的画面,对背景的水墨渲染是“虚”,前景的人物是“实”,这种一虚一实的表现手法正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特点,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影片的结尾,也用到了水墨山水作为背景烘托意境,形成了一幅烟雨江南图,绿色的主调凸显了江南的春和剧情的希望。

虽然在商业电影中随后并没有太多水墨元素或表现手法出现,但实验动画的研究还在继续。2020年,北大电影学院孙立军教授带领团队创作了实验艺术短片《秋实》。《秋实》讲述了一只蝈蝈为过冬做准备收集食物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它面临着天敌的威胁与同伴的捉弄。在故事的最后,它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意外获得了富足的食物。《秋實》创新性地将8K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及中国传统音乐融为一体,虽然没有对白,但对角色的情绪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对节奏把控与昆虫之间习性的重现,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昆虫世界的优胜劣汰。《秋实》在继承中国水墨动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制作技术、动画表演、视听语言、审美表达上均进行了探索与创新[4]。影片在画面表现上借鉴了齐白石画作中的神韵,在技术上将齐白石“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融入三维动画之中,通过水墨画的技法、写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动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使水墨动画真正变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气质的、奇幻的、刚柔并济的艺术表现方式。

4 数字时代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

纵观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从上美影厂的开端,到二维技术的形式探索,再到现在水墨场景在三维动画中成熟的商业运用,水墨动画已不再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追求美学高度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可以将传统水墨动画在影片中的风格分为三种:一是运用电脑技术,实现水墨动画中的意境美;二是将水墨作为一种元素,运用到影片中;三是继承了上美影厂的制作风格。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能够体现艺术美。叶朗认为,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项、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5]。水墨动画的意境美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短片的过程中,通过水墨画的美术风格制作背景来达到一种虚实相生的构图美、情景交融的取境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给予观众一种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在背景中运用水墨动画,使中国风的特点不再只有枯燥的红灯笼、传统建筑,而是出现了一种淡雅的水墨意境的留白风格。这种结合方式十分巧妙,既顺应了三维动画的发展趋势,又将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既规避了传统水墨动画制作对创作者美学造诣的极高要求,又能将水墨画的韵味很好地展现给观众。可以说,是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动画比较成功的商业化结合。

早期二维数字技术对水墨动画进行了许多尝试,出现了大量不同的水墨动画风格。有以中国风动画工作室为代表的,在运用水墨风格创作动画的同时,保留了水墨画的意境美;有以熠动漫为代表的,虽然选择传统水墨动画作为美术风格,但只是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传统水墨风格作为载体,并没有体现水墨动画应有的韵味,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以环球数码《桃花源记》为代表的,运用皮影、剪纸、水墨等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秋实》是近年来较为成熟的作品,将水墨画的“形”和“意”进行了巧妙的融合,找到了一种既能体现传统水墨动画效果的形式,又能够降低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与《侗寨寻歌》的水墨宣传片融合,开拓一条新的创作思路,在画面更有美感和韵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继承上美影厂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意境的同时,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与宣传。

5 结语

水墨动画发展至今,将其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展现韵味,是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发展既继承了水墨动画这一中国特有的动画美术风格,又找到了一条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新方式。这种方式受到观众极高的认可,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解决了水墨动画因成本因素而发展受限的问题。通过对水墨动画意境的不断深入探讨,并与技术相结合,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中国动画将在探寻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 周明扬.笔墨当随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7(22):20-21.

[2] 赵旸.三维水墨动画技术:中国水墨动画的革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203,205.

[3] 吴小武.以环球数码的发展为例分析中国三维动画的特点[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4] 张淼,国天依,苏娜,等.浅谈中国动画学派在实验短片中的传承与突破:以《秋实》《立秋》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22(8):51-54.

[5] 李云凤.中国水墨动画场景设计的意境美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32-35.

作者简介:苏菁莹(1997—),女,宁夏银川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刘子建(1963—),男,江西宁都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数字时代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