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ell发育量表言语能力测试部分的语言学原理及本土化建议

2023-08-15 23:55李婕韩馨瑶袁青骋胡雪婵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言语语音发育

李婕 韩馨瑶 袁青骋 胡雪婵

1 引言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的智力发育遵循正常发育顺序,但言语表达能力或理解能力未达到其年龄相应的水平[1]。言语能力测试(speech ability test)是言语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理解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和了解儿童语言障碍具有重要意义。言语能力测试是语言发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早期语言发育诊断、监测及干预的前提。近些年,儿童语言康复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语言发育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引起了学界关注,家长开始注意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国内尚没有婴幼儿语言发育水平的专门量表,大多使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GDS)对婴幼儿的言语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估。

2 Gesell发育量表言语能力测试的主要内容

Gesell 发育量表是评估0~6 岁儿童发育水平的心理测量工具,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编制,是心理学界、医学界和教育界公认的经典量表。

按照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2],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按照基因规定有序进行,儿童行为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因此,格塞尔制定的Gesell发育量表重视儿童发育过程的顺序,通过对上千名儿童的观察,发现正常儿童各种行为规范出现的顺序及其对应的年龄规律。Gesell发育量表以正常儿童行为模式为标准,对儿童发育水平进行评估诊断。儿童在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月、24月、36月时,行为会显示出飞跃发展,其称这些年龄阶段为“枢纽龄”,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会达到不同的发育水平。Gesell 发育量表以这些枢纽龄为节点,把不同年龄段出现的行为作为检查项目和诊断标准,考察儿童的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其中言语能指儿童听、理解、表达言语的能力。

3 语言学原理阐释

儿童语言发展是按照语音、理解、表达的顺序发展。Gesell 发育量表中的测试项目也大致以这个顺序进行设置,第28周及之前主要考察儿童的发音情况及听觉行为,第32周开始增加对儿童理解能力的测试,第36周开始对儿童的词汇等表达能力进行考察,遵循了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序列。儿童语言发展也是连续性的,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完全分离,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项目设置也是交叠的,对儿童的表达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时,继续测试其理解能力。

Gesell发育量表中言语能力测试部分考察儿童听、理解、表达言语的能力,量表中言语能力测试部分项目包括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面部表情、手势、语言前发声、咿呀学语和与他人交流,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系统,本文从儿童语音、词汇、语法3方面能力的发展规律出发,阐释Gesell发育量表中言语能力测试部分的语言学原理。

3.1 语音

儿童语音系统的发展不仅涉及发音,还涉及对声音的听辨。从出生到12个月是儿童的语音发展阶段,通常出现在前语言阶段,儿童的语音发展是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

感官运动发展对语言的获得至关重要,尽管儿童刚出生时的感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但已具有一定听觉能力,能够用听觉器官捕捉周围信息,对声音进行粗略定位。Gesell 发育量表中儿童第4 周要能进行不持久的注视,这是对儿童注视环境中声音的能力要求,在第8周发出表示舒服的咕咕声,第12 周能咯咯笑,第16 周能出声笑,24周能明确进行不愉快地发音叫,都是对儿童声音听辨能力的测试。4~6 个月,儿童逐渐对发声玩具感兴趣,当面对强烈的听力刺激或听到言语声时,婴儿会产生抑制肌肉的活动,并试图转向声源[3]。Gesell量表根据这一发展规律,在20 周这一年龄阶段设置头转向铃声声音处的测试项目。

人类的发音器官是在后天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发育健全的儿童刚出生无法立即发出元音、辅音等语音,只能发出哭声等非语言的声音,因为此时儿童的发音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语音发展处于前语音阶段,舌部、唇部运动不发达,发音从喉中运动开始,Gesell 量表中只要求4周的儿童发细小的喉音,这一阶段的声音不具有语言学特征。第8周开始,儿童语音发展进入咕咕声阶段,能够运用口、唇、舌等发声器官发出声音,并有了最初的对话意识,Gesell量表测试中需要儿童在8周时能进行交流发音,20 周能主动和人或玩具说话,28 周能对熟悉的人发音,都是对儿童“对话”意识的考察。从6 个月~1 岁是儿童的咿呀学语阶段,在5 个月时婴儿可以把手放在嘴上“打哇哇”,滑动音流更多,但多是同音重复[4],在此阶段,儿童会发出辅音和元音变换产生的咿呀声,能够发出重叠性双音节和多音节,如/dadadada/不断地重复一个相同音节而产生的模仿言语,因此,Gesell 发育量表对正常发育儿童的要求是24 周能发/mum-mum-mum/音,28 周能发/ah-ah-ah/、/oh-oh-oh/等音,32 周能发出/da-da/或相似音,在36周时能发出无所指的“妈妈”音。在咿呀学语阶段,儿童模仿能力提高,因此Gesell量表要求儿童28周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卡嗒声和咂舌声,36 周听音乐能跟着唱,这都是对儿童语音模仿能力的考察。

儿童早期的发音类型以单元音为主,在咕咕声阶段,儿童的发音会出现滑动音流现象[5],即若干个音节不间断发出的现象,一开始多为双音滑动,随后逐渐发展出现丰富多彩的多音滑动,因此Gesell发育量表要求儿童8周能够发单元音,12周能发2个音节的音,28周能同时发出几个单音节/da/、/ba/、/ga/,符合儿童发音发展规律。

儿童语音的发展是有规律和顺序的,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大致能获得相应的发音能力和声音听辨能力,Gesell 发育量表中言语能力测试部分以正常儿童的语音发展阶段为标准,对早期儿童的发音及面对言语刺激做出的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反应进行测试,考察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语音发展水平,符合儿童语音发展规律。

3.2 词汇

3.2.1 词汇量 词汇是指词的总汇,儿童早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主要通过词汇量的增加表现出来。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高速期,3岁后词汇量增长率递减。Gesell发育量表中言语能力测试部分对儿童词汇掌握情况进行考察,要求儿童40 周能说2 个字,44 周能说3 个字,48 周能说4 个字,52 周能说6 个字,56 周能说8 个字,15 个月能说10~19 个字,24个月能说50多个字。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只有达到相应的词汇量,才能进行足够的词语产出,测试中还有很多命名任务,如18 个月儿童能根据实物说出一件物品的名称,24个月能根据图片说出3件物品的名称,根据实物说出4件物品的名称。总体来说,量表测试中对儿童词汇产出量的要求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符合儿童词汇量的发展特点。

在词类方面,儿童掌握各类词的顺序不同,儿童最先习得的词汇类型是具体词类,随后才是抽象词类。总体来说是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6]:在实词中,名词的比例最高且掌握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虚词如连词、介词等,儿童掌握较晚,且所占比例也较低。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多是与其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词语,如父母、生活必需品等。Gesell 量表要求儿童40 周能喊“爸爸”,44 周能喊“妈妈”,21 个月能说出物体名称,这是对儿童的名词掌握能力的考察。

儿童语言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体现在儿童人称代词的习得上,儿童1岁半左右用直称,1岁零9个月时模仿使用代词,接着出现“我、你”倒置,近2岁才正确使用“我”和“你”,随后习得第三人称代词“他”[7]。Gesell发育量表中要求儿童18个月能用名字称呼伙伴,24个月会用“我”“你”,30 个月会用“他”,大致符合儿童人称代词的习得规律。

3.2.2 词义 除了言语表达,言语理解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面。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可能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都有问题。在对儿童进行有关词语的评估时,需要从理解和表达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考察。根据索绪尔[8]的观点,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概念。儿童习得词汇是词汇量和词义理解共同发展的过程。

儿童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先于言语表达能力。从6 个月开始,儿童就能对大人的逗弄做出反应,分辨出语音中不同语调、语气等,对大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能根据情境进行理解,但并不懂得话语的真正含义。Gesell发育量表要求儿童32周能对“不”的音调或声音有所反应,测试儿童对声音的理解能力。9 个月大开始理解成人的言语,能对成人的命令进行反应,如听到“妈妈在哪儿,爸爸在哪儿”,儿童就会转头找。1岁后,儿童能理解的词语增加,日常生活用品、人物称谓、身体部位名称等大多能理解,能把词和现实事物联系起来,并根据成人的指令活动。

在Gesell发育量表言语测试中,儿童被要求在听到新单词刺激时做出相应行为,如在10 个月听到“妈妈在哪儿,爸爸在哪儿”会转头找,在12个月,能找到成人所说的东西,13个月能根据要求指鞋,14个月懂得几个物品的名称,以及指出身体部位、图片或实物中的物件和回答问题,这些都是对儿童词义理解力的测试。

3.3 语法

心理学把句子平均长度作为衡量儿童语法发展的重要指标,所谓句子平均长度是指在采集儿童自发言语样本中,对儿童的每一语句所包含的有意义单位的数目进行统计所得出的平均数[9]。儿童语法的发展显现为句子平均长度的增加。吴天敏等[6]对儿童句长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句子的平均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岁前句长多为5 字以下,2 岁后句长以6~10 字为主。Gesell 量表中对儿童句子长度也有考察,如要求儿童第21 个月会说3~4 个字的句子,30个月会说8~9个字的句子。

儿童早期的语言结构是不完整的,西方语言学界把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划分为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阶段。单词句中一个单词可表示丰富的含义,除了作为事物的名称,还可以表达与事物相关的要求和行为。儿童大概在1 岁半开始进入双词句阶段,将2 个词组合在一起,Gesell 发育量表中要求儿童18 个月能将2~3 个字组合。2 岁左右,儿童进入电报句阶段,如“妈妈抱抱”、“宝宝睡觉”等,表达的意思相对明确,但句子不完整,在早期,儿童的句子结构较松散。

朱曼殊等[10]将汉族儿童后期语言的发展分为简单句、复合句及特殊句型,2 岁儿童逐渐使用完整句中的简单句,2~5 岁儿童语言中已出现少量的复合句,复合句类型主要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中出现最多的是并列复句,偏正复句中出现较多的是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Gesell量表要求儿童在36个月会用“和”或“但是”连接句子,考察儿童对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的掌握情况。

4 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建议

我国目前应用的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是1974年版本,为满足国内儿童发育诊断及发展落后儿童干预工作的需要,北京智能发育协作组根据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于1990年~1992年对Gesell 发展诊断量表(1974年版)进行了修订,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局限。

第一,国内目前使用的Gesell 发育量表是根据国外1974年版本在1990~1992年修订,距今时间久远,脱离时代现状,且不同国家在文化和语言方面都有差异,在引进量表的过程中要考虑文化差异,因此在对国外量表本土化的过程中,应与时俱进,综合国情和文化背景,及时对量表进行修订和更新。

第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是格塞尔通过对美国儿童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记录制定,因此某些测试项目并不符合中国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如汉语是声调型语言,汉语儿童的声调习得早于元音和辅音,甚至在儿童语言习得初期,声调的感知比语音(声母和韵母)的感知更为重要[11]。但Gesell量表没有对汉语声调进行测试的项目,因此,在本土化过程中,需要进行跨文化调适,适当增添针对汉语语言特点的测试项目。

第三,汉语和英语存在本质差异,因此,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和习得机制与英语儿童必然不同,格塞尔根据美国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制定出的言语能力测试及其诊断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儿童。如在对句子平均长度的考察中,量表要求在一定年龄阶段句子达到一定字数,用句子的音节数(字数)考察儿童句子的平均长度,但用来测试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并不科学。因为尽管汉语中有较多的单音节词,但并不是每个音节都是有意义的单位,因此,在对汉语儿童进行句长统计时应以词为单位。在对国外量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要根据中国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建立本土化的常模数据。

第四,Gesell发育量表中语言部分对言语能力的测试不全面,如量表没有对儿童特殊句式的习得进行考察,疑问句、否定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的发展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Gesell发育量表没有关注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在本土化过程中,应综合语言发展各方面的特点进行修订,尽可能全面考察儿童语言各方面能力发展。

在引进国外儿童发育量表时,应综合考虑科学性和本土国情进行修订,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本国儿童发育的评估诊断。

猜你喜欢
言语语音发育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