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清单」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2023-08-15 13:16郑建钢
科教新报 2023年13期
关键词:级新生学科知识幼小

郑建钢

再过半年就要上小学了,该不该给孩子补课?这是大多数面临幼升小的家长都会思考的问题。近日,象山县大目湾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宁波市政协委员侯珊红,将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和她多年来对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观察相结合,制成了一份幼小衔接的“训练清单”,以供家长们参考。

(3 月28 日《現代金报》)

“幼小衔接”在每年夏天都会成为准小学生家长热烈讨论的焦点,讨论话题基本一样,要不要“抢跑”,提早向学龄前的孩子灌输拼音、古诗词、算术、英语等学科知识?

家长们提前给幼儿灌输学科知识,也有一套能够自洽的逻辑。但根据小学老师普遍反映,刚入学的孩子,存在心智、行为、能力、习惯的缺失,两者并不匹配。也就是说,有些家长心里总是惦记着“幼小衔接”要“抢跑”在先,免得落后,其实是用错了力。

不是吗?上课坐不住、上课不动脑筋、写字做作业速度很慢、学习粗心、不合群、不会整理书包、常忘带作业或书本、不会根据天气或活动情况脱穿衣服、不会系鞋带、上完厕所或脱掉外套后不会整理着装……类似一年级新生入学常见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这些需要家校携手去做的事情,不可能只单方面推给一方。

所以,怎样帮助家长摆脱“一年级恐惧症”,让家长更轻松地享受孩子的点滴变化和进步,侯珊红老师认为,幼小衔接阶段,应该要培养身为“准小学生”的基本自理能力,熟悉小学的作息,懂得小学的规矩,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一份“训练清单”厘清头绪,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事实上,比起学科知识的预先学习,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看似不“抢跑”,却比“抢跑”更有用。

在相应的年龄段只能做相应的事情。

面对孩子幼升小之后即将出现的多方面“断层”,家长应当放平心态,多给孩子正向激励,培养他们及早养成学习上、生活上的好习惯,辅助孩子做好身体上、心理上的各种过渡,这才是“幼小衔接”正确的打开方式。

猜你喜欢
级新生学科知识幼小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