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实现途径探索

2023-08-16 03:08高光宇苏晓迪曾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体育文化立德树人

高光宇 苏晓迪 曾伟

【摘 要】民族高校有自身特殊性,不仅是各民族思想交汇交集的文化思想阵地、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阵地。要在组织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上动脑筋、下功夫,切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章以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为例,结合民族高校育人的特点和工作实际,从精神层面与实现途径上,将立德树人与体育育人有机融合,为发挥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提供参考、为培养“强健体魄、健全身心、完善人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参考、为培育“体魄康健、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优秀人才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文化;立德树人;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106—03

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文化育人的共同属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民族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必须牢牢遵循两点思想引领,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明确立德树人方向。工作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对民族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要客观分析,主动作为,有效化解育人难题,形成与立德树人导向、办学育人理念、学风校风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努力培育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和人生品格,讓各族学生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体育文化育人在民族高校的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成为高校教育者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体育文化育人,重在“育人”,首先要借“体育”之五力,达到“育人”之志。所谓五力,即强身健体之力、激励导向之力、价值引领之力、人格塑造之力、能力培养之力,此“五力”缺一不可。其次要紧紧围绕“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机制层面,做好高校体育文化育人之调查分析工作。从“五力”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民族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特点、内涵以及本质,探索出一条属于民族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新路子,为进一步丰富民族高校文化育人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人格培养,体育为先”。体育运动的作用不仅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精神与品格上的引领与锻造,那么如何培养与弘扬,内涵有以下三点表现。

第一,锲而不舍的意志锤炼。作为一项苦与乐共存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各族学生面临的不仅是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对毅力、意志的磨炼。对于体育运动来说,优异成绩的取得没有捷径,唯有奋勇拼搏、持之以恒、刻苦训练。因此,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要以持久的坚持和拼搏,在不同的赛场上挥洒汗水,享受酣畅淋漓的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品格,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运动场,不断挑战体能和技能。

第二,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体育运动中明确的竞技规则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比赛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要遵守规则,所有人都要服从裁判,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在此过程中规则意识的养成对培养学生认同法律条规,遵循社会公德,促进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保障,做好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有助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第三,团结协作的精神凝聚。在120多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曾无数次见证体育团结的力量,高校的体育竞赛亦是如此。唯有集体项目,方能让青年学子切实体会齐心协力、团结一体的深层含义,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子,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与潜能,并让所有的个体力量最终在体育比赛中汇聚成能够取得胜利的强大合力。而这个力量汇聚过程,正是对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分工的考验。

在民族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专业知识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能力,体育育人重在培养行动能力,与文化教育培养相辅相成,并且更好地弥补了学科教育的不足。首先体育育人可以让青年学子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获得群策群力的智慧;其次体育育人可以让青年学子在行动中心态开阔,真正理解合作意识。群策群力与合作意识可以促进民族高校青年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高校体育文化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综合以上分析,民族高校在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在有效发挥体育的德、心、体、美功能方面,要充分结合体育运动,要动脑筋、下功夫、想办法,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二、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实现途径探析

(一)育体旨在育人

无论是体育竞技比赛、体育文化活动或是素质拓展,都应强调体育精神的意义和内涵,通过高尚的体育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熏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学子起到思想引领作用,挖掘学生潜能,启迪了智力,磨炼了意志,培养了顽强拼搏、坚持到底、永不言败的品质,对高校青年学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体育精神也跟随时代,时刻引领着广大青年学生。民族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旨在追求真理、传播精神、崇尚奋斗,让各民族青年学子在面临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可以在体育文化育人中汲取勇气,获得力量。所以,在体育文化的构建及发展历程中,应当高举中华体育精神的旗帜,坚持科学的体育育人观念,将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借助健康、积极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培养优质的体育习惯,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让高校青年学生在体育精神、爱国敬业、顽强拼搏中,获得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体育精神的弘扬与传播,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锻造、能力提升起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三)拓展民族高校体育文化内涵

体育独具魅力,挖掘体育文化内涵,通过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增强各族学生团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促进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文化活动本身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具有培养高校学生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作用。各族学生通过体育運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生动诠释立德树人理念,共铸中华情,使高校体育文化立德树人在各族师生心中生根开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四)打造体育文化育人品牌

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在增强学生体质、激发运动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嵌入式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校内田径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构成赛场内外双向互动养成机制、拓宽体育文化育人空间的赛事和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厚植各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培育高校青年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自身的责任担当。

1.校运动会

运动会是高校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是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是高校青年学生的体育盛会和体育爱好者的重大节日,是培养学生凝聚力、意志力、责任感、优良品行的有效途径,它在传播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广泛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的奔跑、跳远、投掷,啦啦队在场下呐喊、助威、加油,服务人员在场边提供后勤保障,这生动的场景使校运会成为一个体育文化育人的大课堂。在这里,师生们切身感受到团结拼搏、勇于进取、奉献协作的优良品质,体会到文明观赛的精神风貌,对于激发师生的荣誉感、责任心、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文化节

以广大青年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体育竞技场为活动依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体育文化节,一直被视为高校体育盛会。这场盛会既可以有效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团队协作的能力,为打造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它将传统体育与新兴体育点、线、面全方位、多角度融会贯通,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真正激发体育文化节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乐趣的培养等方面蕴含的无穷潜能。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内涵丰富的、师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及素质拓展,包括新生运动会、棋类竞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让高校青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愉悦身心,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深埋于各族学子心中,使各族学子在体育竞赛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指引下奋勇拼搏,在日常教育与实践中切实感受体育文化之精髓,在良性竞赛气氛中茁壮成长。

三、结语

青年学子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生力军,体育文化育人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立德育人的重要途径,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中国奋勇拼搏,并能将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内化于高校学生的价值准则中,外化于各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之中,全面诠释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桃.“石榴籽大团结金课”——以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为标杆[J].民族学刊,2021(2).

[2]徐金庆.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与建设路径探析[J].体育风尚,2020(5).

[3]周士杰.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7.

[4]董文梅.开展民族体育运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国民族报,2019(32).

[5]肖丽琴,黄晓龙.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以音乐院校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22(12).

[6]张璐斐,张艳丽.论体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定位、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3).

[7]汤萍.从广播体操到体育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16).

[8]李孟璐.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内涵的探索与实践——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7).

[9]刘心丰,宁庆鑫.新时代公安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12).

[10]欧佩.提升校运会的文化育人功能——某高校运会改革实践探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8).

[11]孙宏艳.新时代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J].少先队研究,2022(6).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党建引领‘三全育人耦合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光宇(1982—),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苏晓迪(199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曾伟(1980—),男,土家族,湖南石门人,本科,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体育文化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