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8-18 03:07孙振坤顾玉娥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孙振坤 顾玉娥

摘要:现在学徒制通过吸收传统学徒制在技艺传承方面的优点,对现代技术类课程进行优化,是高职院校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有效办法。文章研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徒制运行的管理要求,并对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以此探索推进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学徒培训制度和现代化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创新出来的有效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运用现代学徒制开展专业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价值,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要求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为了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学徒制教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操作平台、实践场所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做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安排,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在校企联合的背景下产生的,高职院校在运用现代学徒制实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利用好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第一,高职院校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实践岗位,协调企业的指导教师;第二,高职院校应做好与企业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保障教学过程有效开展;第三,高职院校可以增设多元化课程,帮助学生适应职业环境。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关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在知网中以“高职院校”“学徒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至2022年,相关的参考文献已经超过500篇。表1为各省市大学学报中对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整理与汇总,笔者发现,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效益与现代学徒制教学存有矛盾

由于高职院校校内课程的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不仅需要计算机设备的支持,还需要实际工作经验的累积。高职院校希望通过企业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将企业成熟的工作模式、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转化为教学资源,借助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然而,大部分企业认为培养学生是高职院校单方面的职责,所以在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时,只是按照新员工培训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工作小组和工作岗位,企业指派的教导师傅也只是简单指导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实习中很难从中汲取有效知识,也无法获得成就感。

(二)存在三方协同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教学是产教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包含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主体,要想充分发挥教学作用,三方主体需要彼此相互协作与配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传统、陈旧,尤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另外,企业也存在不配合的情况。部分企业不想浪费资源,与高职院校建立的协同合作目标无法达到,导致学生、高职院校、企业三者的沟通存在问题。

笔者结合参考文献资料,选择我国东、中、西部三所高职院校,对比分析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后学生就业率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者在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中并未实现较好的配合。

(三)专业师资团队综合力量不够充足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要融入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认知。针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高职院校要从建立专业化教师团队的角度出发,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但是,高职院校在建立专业师资团队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一般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聘教成本比较高,还是以教师的理论技术为主选用专业教学团队。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离、教师培训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问题。

(四)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从计算机行业发展来看,计算机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服务人才。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探索与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融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人力市场中计算机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而且整个社会体系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就会产生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以激励形式解决企业效益与现代学徒制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解決企业效益与现代学徒制之间存在的问题,企业与高职院校可以制订相应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出资,完善人才培养过程。

首先,高职院校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优化计算机专业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法的热情,在校内构建起积极学习、优化技能培育的文化环境。

其次,企业方面。企业可以提高教导师傅的待遇、补贴,增加晋升机会等,提高教导师傅参与学生培养的热情,并且调整人才管理战略,选择表现优秀的实习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保障企业投入的有效性。

另外,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方面。高职院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行业新技术等,以此要求企业提高学生培养的投入经费,还可以在企业与实习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提供一定的支持,以此缓解企业效益与现代学徒制间的矛盾。

(二)构建三方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实施双师教育,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为学生配置多名学校教师和技术师傅,共同引导学生完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熟悉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依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多用案例引导、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企业则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配备相应的技能型师傅,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等带徒师傅配置方式,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进步。此外,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企业可以采用轮岗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做好配合工作,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一来,便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同的目标。

(三)组建多层次教师团隊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团队的作用极为关键。

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组织校内教师带队参加企业实训等方式,系统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一线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

其次,高职院校要系统设置教学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为中心调整教师团队,保证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专业教师的指导,即以学生的层次性需求为基础,系统划分教师团队。另外,高职院校还应按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活动、职业教育等划分课程,组建多层次的教师队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同时,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高职院校还应安排好带队教师,保证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处理,从而提高实践教学与现代师徒制教学的效率。

(四)完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

现代学徒制管理机制是一项双向融合的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设置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第一,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办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过程,引导企业、市场、学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形成与完善,积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经验;第二,高职院校需要系统调整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类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操作能力,为学生参加岗位实习奠定基础;第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中心的专业教学任务,将计算机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第四,高职院校要优化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为之后的实习安排提供资料。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教学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办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还对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校企联合、实现三方共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尽管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高职院校通过深入分析学徒制的实施策略、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深化对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改革,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切实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伟峰,张勇,周志翠.大数据与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商业计算机,2022(23).

[2]朱轩,邹寄燕.高职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构建逻辑和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2023(1).

[3]叶丽君.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2(22).

[4]李晓娜.现代学徒制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22(33).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21JSJG454。

(作者单位: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