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推进路径

2023-08-18 03:07张晖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双减

张晖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文章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各方亟须认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拓宽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途径,增加学生的劳动机会,发掘生活中的劳动资源,不把劳动教育“禁锢”在学校中。

关键词:“双减”;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

一、问题提出

“双减”政策颁布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压减校外培训,其实施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还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机会的增多。劳动教育过程是多主体和多途径综合实施的过程,家庭可以适当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社会可以适当激励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如今,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与误解劳动教育,导致劳动教育缺失、缺位。而“双减”政策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时机,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从而“拧成一股绳”,有效推进劳动教育,形成合作育人共同体。

二、内涵界定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檀传宝教授认为,劳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劳动素养和劳动价值观为核心目的的教育活动。柳夕浪教授指出,劳动教育主要是开展于家庭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劳动中,目的是让学生用心感悟劳动光荣,教育者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劳动实践。班建武教授指出,劳动教育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实现真正的“结合”,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劳动价值感和满足感的基础上,个体能真正提升审美人格。笔者认为,劳动教育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能做到“四爱”,即爱劳动、爱劳动者、爱自己和爱国家。

三、家庭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

(一)家庭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矛盾的教育观念

一方面,部分家长将孩子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教育上,把孩子完全交付给学校,忽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忽视学校教育,学习怎么样都不是负担,但只要劳动就是“负担”,盲目地给孩子增加沉重的课外辅导,导致孩子的学业压力特别大。

2.忽视劳动实践

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名次,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家长往往选择忽视,严重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如此,家长习惯于承担一切家务劳动,孩子缺少参与劳动的机会,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出现了不愿劳动、不会劳动和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二)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的推进路径

1.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要亲自参与,言传身教,做好孩子劳动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并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在言语上教导,在行动上示范,如带领孩子一起做饭,家长可以炒菜、焖米饭,孩子可以盛饭、摆碗筷等。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和标杆,所以要为孩子做好劳动表率,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生活习惯。

2.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的第一堂课,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点,也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家庭的劳动教育应该紧密衔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22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应参与适当的日常家庭生活劳动。因此,家长应引导和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培养孩子基本的劳动技能,使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合适的家庭劳动

过量的家庭劳动会占用孩子的课外时间,增加孩子的负担,消耗孩子的精力。家庭劳动教育要挑选适合孩子的劳动任务,如扫地、擦桌子、叠被子、叠衣服、洗衣服、擦鞋子、做饭、刷碗等基本的生存活动,还要把握好劳动时间。针对不同特点的孩子,家长要分配适当的劳动任务,而不是做一些机械性的、力不能及的体力劳动。

四、学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学校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重“劳动形式”轻“教育意义”、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导致劳动教育陷入形式化、片面化和空心化的困境。

1.在认识观念上存在问题

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多仅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呈现于“虚拟课表”中,且受成绩观和分数观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更加注重“主科”,劳动教育课程因为不是考试科目,出现学校不理会、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在乎的问题。有的学校虽然实施劳动教育,但是内涵已经完全歪曲了,变成了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或是学生学习之余的放松方法。

2.缺乏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

大多数学校缺少劳动教育课程的专业教师,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相关研究发现,学校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极少,而且有大量教师反映所在学校既无劳动教育课,又没有配备劳动教育专职老师,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缺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应热爱劳动,热爱劳动教育事业,精心传授学生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今,勞动教育课大都是机械化的灌输劳动知识,教师把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知其大概,却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如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者照本宣科,或者依靠课件演示,甚至布置的劳动课作业,学生完成的形式就是照片上传,很多学生都是摆拍完成的,这样的劳动课形同虚设。

3.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不足

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劳动的意识,既不具备丰富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又没有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缺乏劳动锻炼的机会,家务劳动都由家长代劳。而在学校的劳动课上,本来每周仅仅一小时的劳动教育课也经常被其他考试科目取代,劳动课堂上的劳动理论知识也不能起到锻炼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作用。

(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推进路径

1.学校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

学校是劳动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场所,应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劳动教育层面的号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并倡导教师开发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置劳动教育课考核标准,将劳动教育课也纳入学生考核范围。就考核方式来说,教师既可以设置学生劳动电子档案,又可以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

2.建设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力军

学校可以多举办培养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培训活动,加强校际合作,联合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讨会,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学校还可以经常举行有关劳动教育的教师教学技能交流讨论活动,如开展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教师研讨会,举行教学比赛活动,让教师互相交流经验。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或到农场、工厂、敬老院等志愿劳动场所,与学生共同体会劳动的乐趣。

3.劳动教育渗透在学习中

教师亟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将隐藏在各学科中有关劳动的内容挖掘出来。同时,学校通过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并以劳动教育为核心,融合其他四育,丰富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

五、社会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发挥支持作用

(一)社会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劳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考试选拔制度,使得全社会只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功利主义思想的长期发展,导致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校是否办学成功、教师是否优秀、学生能否成才的准绳。与此同时,一些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劳动价值观。

第二,缺乏优质劳动教育资源。社会中各种教育资源数量庞大,质量却良莠不齐,国家对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监管不够完善,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的影响力不足。

(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发挥支持作用的推进路径

第一,全社会树立正确育人观念。社会就是各个家庭单位的集合,而社会不良风气最终也会影响家庭观念。社会对不同劳动者的态度,能体现社会对劳动的认可,所以社会各界要正确看待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家庭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

第二,拓宽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当地企业和机构要积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如植物园、农场、养殖场、社区养老院等,给学生提供各种劳动实训的机会。学生参与社会性服务劳动,能积累社会经验,在劳动中品味生活。此外,学校可以建设各种种植园,研发劳动校本课程,并邀请专家定期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做植物栽培笔记,利用与学校合作的新闻媒体刊登优秀劳动学习作品,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总之,“双减”政策为劳动教育提供了育人的有利契机,劳动教育又可以为实施“双减”政策提供强大的内部动力,两者共同指向育人目标。各个育人主体要共同完善家校社结合的协同育人环境,引导家庭和社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以健康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的育人成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并进的协同育人格局。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成为一个关系良好的合作共同体,在劳动教育中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融合力量。

参考文献:

[1]钟佳容,欧阳修俊.“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2022(3).

[2]郭维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0).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

[4]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4).

[5]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1).

[6]翟博.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教育研究,2016(3).

[7]范涌峰.新時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24).

[8]方晨晨,曹连喆.家庭劳动对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

[9]沈胜林,蔡巧梅.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