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语言能力量化评估及培养

2023-08-20 07:42蔡晖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蔡晖

摘   要:通过计算中考物理成绩与语文成绩的相关性提出语言能力强弱可能对物理学习有影响,给出佐证案例,并论证其原因。以“分子热运动”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对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进行有效的量化评估及跟踪培养。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出培养学生物理语言能力的建议。相比于以往用“双基薄弱”来评价后进生,先评估后进生的语言能力进而分析其学习物理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来改善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语言能力评估;语言能力培养;分子热运动

引言

(1)物理与语文成绩显著相关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实践”[ 1 ],启发笔者思考一个问题: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可以联系在一起,那么,一个学科的主要能力是否会影响另一个学科的学习呢?

笔者用EXCEL软件的CORREL函数计算2022年莆田市某中学中考语文和其它科目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所示。

与其它理科科目(数学、化学、生物)相比,物理成绩和语文成绩的相关性最高。语文成绩的高低反映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强弱。物理成绩和语文成绩显著相关,说明语言能力强弱可能对物理学习有影响。

(2)在日常评价和教学中观察到语言能力强弱对物理学习有影响

笔者在某次单元检测中设计了如下两道题:

题目1:如图1所示,R1=5 Ω,电源电压U=3 V,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0.1 A,求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题目2:为确保交通安全,我市交警部门大力推进酒驾常态化治理。图2甲为酒驾检查时常用的酒精测试仪,图2乙为其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3 V,定值电阻R0=4Ω。R为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改变的可变电阻,其部分情况下的阻值如图2丙所示。将一个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并将其刻度改为酒精气体浓度。求:{1}当被检者的酒精气体浓度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2}当电流表指针满偏时,被检者的酒精气体浓度是多少?

题目1和题目2均考察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电路相似,难度相当,区别仅仅是后者增加了电阻和酒精气体浓度的对应关系,字数更多一些,但后者的得分率仅为0.42,明显低于前者的得分率0.71。许多学生题目2得分不理想,询问其原因,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题目看不懂”。

此外,语言能力对物理学习有影响,在教学中也不乏佐证。如:一些后进生不愿意课前看课本,询问其缘由,回答大多也是“看不懂”。又如:某道题目讲解完后,大部分学生表示听懂了,甚至还觉得“很简单”,但仍有个别学生紧锁眉头,表示“没听懂”。笔者课后找到这些学生,用比较慢的语速把原来的内容再讲一遍,他们就能听懂。

(3)分析语言能力强弱对物理学习有影响的原因

{1}语言能力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听课、交流、阅读、文字表达一一对应,是学生学习时思维活动的外化体现,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

{2}初中物理偏直观、形象,往往来源于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离不开语言表达;物理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关系紧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同样需要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述。

(4)提高语言能力对物理抬底有现实意义

许多后进生的真正短板不在于缺少物理知识,而在于未完全具备与其年龄段相对应的语言能力。若一名学生的语言能力偏弱,会在其学习物理的過程中长期一知半解,在考试中不断体会到挫败感,随着时间推移,兴趣消失殆尽,成绩也慢慢落后于其他学生。

教师常常不会将成绩落后与语言能力偏弱联系起来,更不会去考虑如何提高后进生的语言能力。因为当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是“听懂了”“很简单”时,没学好的孩子会被简单地归因于“比较笨”“反应慢”甚至“没办法教”,另外,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大部分人看来是语文教师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抬底有很大帮助。下面笔者以“分子热运动”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对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进行有效的量化评估及培养。

1  物理语言能力的量化评估及培养

1.1  对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1.1.1  限时自主阅读

请学生用5分钟左右时间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注意记住关键词,对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用手指引导阅读、习惯性回读等进行纠正。

1.1.2  完成量化评估

请学生合上教材,阅读如下填空题(在多媒体一体机上显示),将题号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同桌互评,将成绩上报课代表,由课代表汇总记录。设计题目分值时尽量使满分为10分,以便不同课时之间进行横向对比。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构成的。(2分)

{2}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径约____m。(1分)

{3}分子如此之小,用____显微镜才能看到。(1分)

{4}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____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1分)

{5}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1分)

{6}____、____和____之间都可能发生扩散现象。(1分)

{7}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有________;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这种运动又叫热运动)(2分)

{8}铅柱挤压后结合、压缩固体或液体很困难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力和____力。(1分)

答案:{1}分子 原子 {2}10-10 {3}电子 {4}推断 {5}扩散 {6}气体、液体 固体 {7}间隙 无规则运动 {8}引,斥

1.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

1.2.1  应用问题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演示气体扩散实验。设计如下问题串:

{1}本实验用到哪些器材?

{2}实验前如何装配器材?

{3}实验时看到什么现象?

{4}该现象可以推断出分子的什么情况?

演示铅柱挤压后结合。设计如下问题串:

{1}实验前需如何处理铅柱?

{2}实验时看到什么现象?

{3}该现象可以推断出分子的什么情况?

{4}有人认为铅柱结合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如何设计实验反驳?

总的原则是让学生有话可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抓住其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兴趣和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1.2.2 通过流程图的设计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完成前面的阅读、观察和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罗列出本节课基本内容的关键词句,依照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设计出本节课基本内容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知识网络。

1.2.3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用多媒体一体机展示延申阅读材料“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表2所示。请学生阅读后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为什么分子间作用力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

{3}在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了缩短时间,能不能让两个玻璃瓶的位置对调?

在液体扩散实验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1}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扩散也就越快。

{2}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而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而斥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不能,对调后无法排除因二氧化氮密度较大而下沉导致气体混合的可能;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使两种液体被动混合,不是扩散现象。

通过小组讨论,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规律背后的本質以及可能未注意到的实验细节等,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浅表学习转入深度学习。

2  结论及建议

2.1  物理语言能力量化评估

总之,语言能力的提高对物理学习有促进作用。部分物理学困生是由于语言能力偏弱造成的,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对提高底部平均分有重要意义。在学生限时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若干填空题,以十分制的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量化评估,进而跟踪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变化。

2.2  物理语言能力培养建议

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

{1}听:教师的课堂用语应简洁、规范,做好物理学科语言的示范。

{2}说: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确定的主题进行交流、表达,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3}读:课堂上让学生限时阅读教材及延申材料;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科普著作,如《数理化通俗演义》《剑桥文丛》等。

{4}写:在校本作业中适当加入一些主观性、开放性试题,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在课堂上设计思维导图、流程图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33-38.

[2] 肖德好.  全品学练考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上)RJ听课手册[M] . 银川:阳光出版社,  2022.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试分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