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方式

2023-08-20 07:42谢小云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内容

谢小云

摘   要:在职教改革背景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将中职数学教学相融合,落实课程思政、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中职公共基础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增与减,更好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职教改革;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增与减

职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进入快车道,职业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课堂作为职业教育的主战场,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临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如何实现数学与专业融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如何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人从课堂教学角度阐述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方式

1.增加立德树人思政课程质量,减少生搬硬套、生切、任意嫁接课程思政,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党育人,在数学课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讲究方法又要讲究效果,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数学课又不是德育课,这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要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在课堂上施政,却让数学与思政春风化雨般的高度融合,避免数学突然生切到思政,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者数学随意嫁接思政课程,充分挖掘课内外素材,在教学各个各环节掌握时机进行思政课程,确忌生搬硬套,要注意思政与数学相互衔接,避免泾渭分明;

聚焦传统数学文化,如杨辉三角比帕斯卡三角早400多年、圆周率、古代经典数学问题,如讲数列求和这一章节时,让学生计算《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为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若冬至、立春、春分日影长之和为尺,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尺,则谷雨日影长为(    )

A.2.5   B.3.5 C.4.5 D.5.5

通过这题向学生介绍悠久数学文化,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聚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解指数函数概念时,情景引入新冠病毒细胞分裂呈指数式爆炸增长,以此强调我们国家抗疫重要性,体现我国所做的抗疫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生命健康,病毒无情人有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聚焦工匠精神,如小数点精确到那一位,体现专业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精益求精精神。

在数学课程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认知高度,减少学生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思想,内化于行,外化于心,通过施政更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

2  增加主观能动数学实验教学,减少被动灌输式教学,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分析中职学生学情,学生学习痛点在于初中数学基础不牢固,数学核心素养没有形成,在课堂上借助数学模型、软件、自制教具来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数学定理运用条件及解题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

实验器材:三角板    实验方法:探究法

实验步骤:探究1:直线L垂直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能否判定L垂直于平面?实验操作的方法是,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BC在平面上,直角边AB绕着BC旋转,观察AB是否垂直于平面.观察易得直线 L不垂直平面。探究2:直线L垂直于平面上无数条直线能否判定直线L垂直于平面?操作步骤:让三角板任意固定一个角度,直角边BC在平面上沿垂直于BC方向平行移动,三角板得到无数条直线都平行于BC,显然这无数条直线垂直于AB,容易观察得出AB不垂直于平面。探究3:直角三角板ABC一条直角边BC在平面上,边BC在平面上绕着直角边AB任意转动一个角度变成BD,观察直角边AB能否垂直于平面,让学生用三角板测量平面上任意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AB,并分析实验結论,探究出直线L垂直于平面的判定定理。

在解析几何中也有很多内容可以借助实验教学方法来研究。如圆的最值问题,可以从点与圆的最值、直线与圆的最值、圆与圆的最值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教师预先设置实验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思路,然后让学生自制教具,亲自演示数学实验,最后用理论来验证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让学生体验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执着专注及职业素养。

3  增加主动建构,减少被动获取,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习惯和创新能力,学生没有积极探究。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前行,例如结合实际在课堂上实施“引、导、探、建、解、测、拓”七步教学法,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表述、动手、思考、小结,让学生在动态思考中探究数学的本质,开展师生、生生之间有效推动,进行深度学习。

如讲解函数单调性概念时,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很抽象,讲解效果不好,如果教师采用主动建构(图1),从初中学过函数一步一步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4  增加多媒体教学质量,减少视频单一呈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作用。

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多媒体有大量教学资源,使用方便,在教学时有选择的采用资源呈现给学生时,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用几何画板画立体几何图形时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特征,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要多让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切记电影式的播放,简单的呈现。如用高教版课件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主要是通过观察一元二次函数图像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单纯的播放课件视频,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主要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画图、看图知识,如果我们在用这个课件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画图,然后再分析课件的图像,找出X轴上方、下方及X轴上的对应的图像,得出X的范围,再用课件一边演示一边分析,学生掌握效果就好多了。总之:没有思考就没有消化。

5  增加数学与专业融合,减少学生因数学问题影响专业学习焦虑,发挥数学基础性功能

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数学服务于所学专业,体现了数学本质属性,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数学是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的基础,一方面,很多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许多公式的推导要直接用到数学知识,理工科许多专业知识很多也要用到数学思想,当前,中职学生往往数学基础薄弱,而所学专业知识很多是高等院校专业的基础知识,造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差与专业知识对数学知识高要求这一突出矛盾。如机械专业的机械制图,很多学校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机械制图课,机械制图是在立体几何三视图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到专业上的应用,如果学生没有学好立体几何基础知识,没有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大多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就显得非常吃力,学习过程很焦虑,如果机械专业的学生开设机械制图课前,把数学立体几何(必修模块二)以及拓展模块三视图知识及斜二测画法提前授课,把专业制图与数学高度融合,学生学习这门关键专业课就容易多了,一方面机械制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打下坚实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6.增加作业设计质量,减少作业数量,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发挥提质增效功能

数学作业设计是教学重要一环,是监测课堂质量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作业设计要让学生想做,享做上下工夫,根据学情设计高质、精简的作业,考虑到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设计也可增加激励性语言,如“试一试,相信你能行;想一想,相信你能做;挑战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也要分层次设计,如易、中、难按7:2:1比例设计,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求知欲;考虑到学生个性化,作业设计也可以采用设计成闯关式、游戏式。增加作业评价设计,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考虑用优良、中、差四个档次进行评价,关注学生作业动态评价过程,增加小组互评、小组评比,让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补充、完善、提高。

总之,作业设计也要秉着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激励性的原则,同时设计出个性化、开放性的作业,实行作业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情况,落实教学效果。

7  增加过程性评价,减少唯分数评价,关注增值评价,发挥评价功能

评价任务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活动、提问和回答、板演与交流,诊断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述水平,评价也是一門艺术,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过程中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体验,不断改进评价方法,矫正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偏差,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减少唯分数一刀切的平价。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进步,职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也要不断优化与时代共同发展,才能提高职教水平。

参考文献:

[1] 江畅.“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试题变化的思考[J].数学之友,2022.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上好中职数学讲评课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