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3-08-23 17:38沈惠娜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生

沈惠娜

传统教育理念和单一固定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国家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变得更为重视,因此在现代教学中积极大力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时代所趋。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更多是片面的、狭隘的,这就使其可塑性相比于成年人会更强。教师应该更为注重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结合适应小学生的教学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小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其法制意识是最有效的且非常有必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加深其道德法制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正确的引导显得特别重要。大力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祖国的未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提升越来越重视。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是时代所趋。要想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实际学情出发,敢于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本文分析法治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系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特点,论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实践,即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思考,为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概述

(一)法治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系

从国家层面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公民拥有强大的道德法治观念尤为重要。想要更多人都有强大的法治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学生角度出发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这样一来,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学则不可或缺。由于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了解都不够深入,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也非常有限,这就使学生的可塑性更强,更容易接纳新事物。小学生现在还不足以有能力理解什么是相关法律法规,不懂依法做事是怎样的概念,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所以,要想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通过灵活的课堂互动方式、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让小学生对法治这个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可见,大力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提升小学生法治道德观念是一种扎实基础、更為有效且非常重要的方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讲,很多事物都是新奇的,他们想探索未知的东西,这就导致小学生对待学习的专注力不会太强,容易“开小差”。对待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就像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接受起来会相对困难一些。所以,为了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有效创新,加大改良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此类教学的亲身体会,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教师一直讲解,而导致学生毫无参与感,这样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有效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多举一些贴近社会生活的例子,使小学生对此类课堂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更为深入;需多鼓励学生进行多向化探讨,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加深理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小学生对事物好坏的判断能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对来自各方面信息的接纳程度强,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各方面信息或多或少的影响,可能会因此形成不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容易造成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为了避免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大力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还能提升其道德法治素养。由此看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人民对道德的要求和法治的建设没有停止过,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阶段学校课程体系中,美德和法治作为重要课程之一。新教材从以前的《道德与生活》变更为《道德与法制》,这就需要教师对这门必修课的教育已经不是单单局限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必须进一步贯彻对相关法制观念的教学。走进学校的道德和法制课堂,不难发现还有很多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背诵的情况,还有很多教师还是在用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主观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开展不能高效进行。如今,在道德与法治观念普及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更需要变换以前的教学模式,要以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会主动学习,领悟知识的内在,达到最终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目的。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获得了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同样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高低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新课改之后,我国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列为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诸多方面,为提升小学生道德法治观念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撑和依据。为了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必要。未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层面会获得更大的突破,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会越来越强,道德与法治素养会越来越高。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实践

(一)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习成效变得事半功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专注力是难以掌控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最主要在于教学方式要新颖、被喜欢,教学内容要生动形象,要让小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要让学生在无压力无负担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容易领会知识的内涵,对理论知识才能记得更牢靠。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不能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只让学生一直听,没有互动和参与,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变得压抑。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会更难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以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采用创新改良后的教学方式,让没有生机的课堂变得灵动起来,让学生在亲身领会教学内容之后,努力将课本内的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进而化为自身强大的信念。

(二)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对很多事物都有积极探索未知的心态,这就导致他们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对待一件事情的专注力相对难以集中且容易分散,对待自身认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更不会继续学习下去。所以,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便可灵活、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把原本逻辑性强、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容易接纳且较为喜爱的方式,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小学生对知识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拓宽自身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可见,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显著。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亲身体会能让记忆更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待事物的专注力不够,道德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相较于成年人来讲,小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有的甚至会自我否定,对自身成长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对以后处事方式也会造成干扰,缺失自信,不愿主动尝试,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高效开展。

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需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效,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高效有序。教师需要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相关教学有参与感,亲身领悟知识的内在。鼓励式教育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长处,激发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有足够的参与感,从而扎实掌握知识。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各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成效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促进小学生社会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课程。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发展,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普及。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而言具有起步成长的重要意义,是整个人生阶段对道德与法治认知的关键基石。道德与法治会始终伴随着我们终身,不管是在学习阶段还是以后的人生历程中都会显得尤为重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使其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态度变得更为重视,教师不再一味地只关注学生文化课程的成绩,对学生渗透德育相较于之前也更为注重,五育并举正在进行。当小学生在思想上认同这样的教育之后,自身会对此门课程学习提起兴趣,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来,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理论知识的领悟程度有所提升,慢慢学会将知识带入社会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因此,大力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注入了不凡动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反思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并非仅为了开展而进行的无用功,而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能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年龄的限制,不足以让小学生对待事物有足够高的专注力,对待各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完善。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提升道德与法治观念对学生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认清是圍绕哪一群体进行,要明确道德与法治和小学生生活的关联性。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不能仅限于课本学习,组织的教学活动要贴近社会生活,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引入生活案例,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去,而教师需要发挥正确引导和答惑解疑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把道德与法治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习惯,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高要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模范,要制定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计划,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良,营造一种不压抑的教学氛围,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相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为了促使学生能够专注听讲,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相关活动一定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充分理解到理论知识蕴含的意义,才能将理论知识化为自身信念,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实践性作业实施路径探究”(项目编号:KCA2023290)课题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我是小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