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

2023-08-23 17:38李威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手段历史信息技术

李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2.0时代全面来临,信息技术2.0时代为现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也是如此,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系统整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保障历史课堂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提供助力。为此,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为题展开探讨,明确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价值,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模式,反思了教学“短板”,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意见,希望对打造高质量历史课堂起到借鉴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是以往的机械单一式的教学模式俨然不符合学科素养培养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彻底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更多新型、高效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就是其中之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有机会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历史学习自然变得轻松许多。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机械陈旧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逐步优化,但是整体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教学手段机械陈旧是首当其冲的。依然有部分教师没有摒弃陈旧教学手段的束缚,机械地以成绩来衡量学生,所以整体教学活动也单纯地围绕考试进行,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强行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显然没有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单纯地记录理论知识,课下背诵笔记,机械而又死板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情况,俨然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消磨,历史教学效果也始终得不到强化。长此以往,阻碍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也成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样的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改善,学生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阻碍。

(二)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其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促进价值。伴随着现代科技力量的增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广度及深度大幅提升。但是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手段,单纯停留在基础层面,难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导致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很难变得趣味生动。这样一来,初中历史教师试图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时,往往表现得有心无力。

(三)没有把握好应用度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甚至出现了为了应用而应用的情况,显然没有把握好信息技术应用“度”。无论讲述什么样的知识内容,都依赖于信息技术来呈现。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整堂课都在用ppt展示,加上提前录制的旁白,让学生陷入听课-学习-再听课的循环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比较,显然没有太大改善。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无法实现教學模式的高质量创新,数字化课堂教学无奈流于形式,甚至会激发学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大大减弱。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目前,传统历史课堂存在较多“短板”,长此以往,课堂教学效率难以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以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优势补足传统教学的弊端。将信息技术手段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促进价值体现深刻。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教学策略的网络化、智能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致力于初中历史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梳理工作,提升教学方式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优化教学元素及资源,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

其次,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历史教学情境的高效创设。单纯地通过文字、图片来讲授历史知识,俨然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再现历史,在声音、动画、视频等的助力下,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学生被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深深吸引,愿意全情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在历史课堂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稳步提高,一堂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跃然眼前。

最后,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历史教育肩负着思想教育重担。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不少课程可以依托史料视频等方式呈现,带给学生多重感官体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产生深刻的体验及感悟,促进其爱国主义热情的顺利形成。在信息技术助力下,学生在有效学习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追求真善美,正向价值观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一)课堂演示模式

信息技术常常作为演示工具存在,也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作为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最初形式。教师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多媒体资源库,找寻恰当的内容来完善历史课堂。还可以依托多媒体制作工具,例如ppt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的辅助下,清晰、细致地完成目标学习内容的讲授,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巧用图表、动画等方式来呈现出来。

(二)情境学习模式

所谓情境学习模式即依托多媒体集成工具或者网页开发工具手段,使得待呈现的学习内容依托多媒体、超文本等方式实现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标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促进直观、形象、生动、趣味的历史教学情境的高效创设,鼓励学生积极联想,有效探究,高效协商,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把握,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助力。情境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创设情境的对象既可以是老师,当然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师生互动创设。

(三)随机学习模式

随机学习模式也是在网络技术高质量发展下的产物,强调学生依托不同的路径及方式投入到同样内容的学习环节,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及把握。当然,多次进入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巩固一般知识及技能而重复机械的学习,而是每次进入的学习目的都是相对明确的,问题的侧重点也是充分明确的。具体流程为完成教学软件的制作,然后呈现基本情景,引导学生随机进入学习状态,促进其思维发展,展开小组合作,评价学习效果,总结拔高阶段。

(四)资源学习模式

资源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网络,将网络上的文字素材、视频素材、动画视频以及网页视频,包括比较完善的网络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依托资源库及网站等形式高效表达出来,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情灵活学习。

四、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

(一)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历史课堂增添趣味

大量教学实践研究显示,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直接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程度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使得历史课堂变得趣味十足,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堂学习中。例如,历史教学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教育手段、远程教育手段等等,使得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融入历史课堂中,将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等呈现给学生,学生有一种观看趣味影片的感觉,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目标知识点。同时,这样的阿教学手段还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多元程度及立体水平,为接触难度系数更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奠定有力基础。例如在学习完《统一国家的建立》这节课内容之后,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大秦帝国》影视情节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片段,在影片的辅助下,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了秦朝统一中国具备的历史因素,采取如此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学生受到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的冲击很大,自然而然地全情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促进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的同时一堂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就此呈现。

(二)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拉进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

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受到学生与历史的亲近程度的影响,学生真正可以亲近历史后才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关联知识的需求,在学习当中对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依托信息技术展开初中历史教学,使得学生与生俱来的信息素养被高效调动起来,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以平时的生活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把握好学生注重穿着打扮的特征,通过服饰来延伸到历史服饰和文化表现的层面,历史教学自然而然渗透到学习当中,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亲近感。这一过程的难度系数较大,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活与历史教学整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浓浓生活气息。例如在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部分内容时,依托影视资料、PPT等等方式将这一时期服饰变化的突出特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时期人们审美的变化,将这一时期的服饰与当前服饰流行变化对比,从而让学生对历史服饰文化有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初中历史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顺利找到了让学生亲近历史的突破点,历史学习变得轻松、高效,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就此顺利打造。

(三)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虽然历史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历史又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巧用丰富的史料展开教学,为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创设有利前提。促进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需要在史料研究方面倾注更多精力。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讲,历史史料的融入过程,单纯依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知识量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凭借海量信息技术内容优势,丰富教师收集知识点的渠道,将丰富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同时也使得其视野不断开阔。例如在学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节课时,教师巧用影视作品以及史料图片等等手段,把该时期人们服饰的变化及审美的变化,通过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此为基础,依托视频、图片、文字等等形式辅助讲解,将该时期的整体发展改变情况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形成该时期发展的构建标准以及细致的架构,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显著改善。

(四)整合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显然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弊端,学生将应付考试作为历史学习的主要目标,并没有在深入理解知识点方面倾注更多精力,久而久之,学生历史文化素养难以获得真正提升。为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助力下,达到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的目的。例如巧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展开教学,助力学生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把学习历史知识的目标从获得漂亮的分数转变为理解内容,用理解记忆来取代死记硬背。学生细致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把知识点记忆深刻,同时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强大助力。

(五)整合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终身学习作为新世纪的“通行证”,强调学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合作能力的综合提升。合作交流作为当代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能力。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历史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相關内容时,鼓励学生思索“什么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是如何抗击洋枪队”的等问题,让学生通过网页课件提供的相关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史,了解近代名人,例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后,教师做好总结引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多边协同、高质量互动的课堂新格局顺利形成。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高质量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本着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历史教学,找寻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切入点,将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价值体现充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手段历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历史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