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23 17:38周春情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

周春情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高效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科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区别,在化学课堂中巧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化学物质、化学结构以及化学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本文聚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工作火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俨然成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关键。全新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核心任务即依托化学课程改革工作,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效落实。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深刻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一)化学素养

化学素养这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国内学者也对化学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究,一般从两大层面阐释化学素养。一方面,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将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化學知识掌握扎实;另一方面,则强调基础专业训练,例如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拓宽知识面、提升化学素养的目的。

(二)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应当作为最中心、最重要、最核心的素养。校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很多素养都有机会获得提升,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素养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关注最为核心的内容。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即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人才。所以筛选出每个人获得优质生活,发展健全个体,应对复杂多变社会所需要的共同素养强化培养,这就是核心素养。

(三)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较为广泛的概念,但对于化学学科而言,仅属于核心素养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还将学习其他学科时必备的素养涵盖于其中,当然学习化学学科时应当具备的素养也包含在内。立足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视角来看,求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点非常有限,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仅占学科的极小一部分。初中阶段作为学习基础阶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初中阶段,化学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更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科学知识学习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等等本身也作为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素养。初中阶段作为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阶段,学生今后不一定从事化学行业,我们注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想培养化学家,而是关注学生未来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并不强调学习的深度,而是关注“核心”,重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明确初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细致剖析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区别,真正立足于化学学科的属性层面出发,保障针对性更强、科学程度更高的教学方案的高效制定,打造“求真”化学课堂。首先,教师应当做好物质宏观表现及微观构成的教学解读工作,助力学生立足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层面了解物质、探索问题,掌握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的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在化学课堂采取更加规范的教学用语,助力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表述的好习惯;最后,教师还需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倾注更多精力,充分运用化学实验、化学游戏、知识竞赛、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活动载体,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化学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及应用水平的提升,为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攻。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习劲头不足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展开,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及方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关注。化学科目学习时间集中在初三阶段,学生背负着中考压力,学习时间相对紧张,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学习成绩提升方面。纵观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对于课程标准、教材、辅助资料的依赖性较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拟定出考试纲要,考点和知识点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学生一边听一边记,死记硬背的方式配合海量练习试图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短时间内获得提升,但强迫式的灌输知识无法让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得到重视,大部分学生无法对化学学习提起兴趣,甚至迫于压力学习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这对高质量化学课堂的打造十分不利。

(二)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纵观我国初中化学教学,部分课堂依然没有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及理念的束缚,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教材解题技巧,学生在台下记录答案及要点,大部分化学课堂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加之班级人数过多,班内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而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引进或者创新可行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法,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使得组间良性竞争的形成,促进学生团结意识的提升。教师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演示没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通过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化学课堂中,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角色互换法,由教师和学生互换位置,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教材内容,教师纠错,完成重点内容的延伸及补充。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聂荣的丰富程度,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始终充满新鲜感。

(三)实验探究不深入

化学学习中虽然涉及的理论内容丰富,但实际上还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各种化学实验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理,同时还对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化学实验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学生在展开化学实验时,不够认真或者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和化学书实验结论不一致,学生不断更正错误,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印象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考虑到化学物品使用有安全隐患,再加上实验展开时间把握起来相对困难,所以教师索性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来上,或者涉及实验部分仅仅自己来为学生演示一遍即可,实验课沦为讲解课,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实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无法深入细致地理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始终无法达成。

四、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巧設学习情境,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效展开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将目标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既定学习场景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使得其观察力、辨析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当然教师需要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的真实性、生动性,将更多直观性教学素材融入其中,为学生直观、深刻地观察奠定有力基础。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C60”相关内容时,想让学生把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碳单质记住难度系数不大,难的是引导学生立足于微观视角来理解构成它们的物质的基本特征及显著差异。教师通过提前搜集整理相关图片、视频,为学生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将金刚石、石墨、C6O的微观结构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找寻其中的不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观察,深刻意识到其在微观构成及碳原子排列方式层面的差异,同时也加深了对微观结构对物质特征影响的认知,为学生宏观辨别及微观探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有利前提。

(二)高效展开实验活动,提升学生操作水平

化学作为标准的实验性为主的学科,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之后物质性质及相关变化规律,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找寻探索或者验证物质性质及变化的规律。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组织展开对应的实验活动,达到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有利前提。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感受探究带来的趣味。初中化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化学实验教学高效运用起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好奇心,那么自然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其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具体来讲,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把握好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将一些趣味十足的化学实验呈现给学生,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提升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让学生弄清楚“白磷为什么要用铁丝引燃,并不是直接将瓶盖打开点燃白磷”。教师以实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具体问题展开思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能够不断创新来提升实验的趣味性,融入问题情境当中,对实际问题展开细致深入的思索,在探究过程中巧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及经验来展开相关推理,其化学核心素养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三)提出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时间不长,无论是经验还是方法都稍显不足。教师以问题的思考作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索,突出更具层次化、针对性化学问题的引领价值,将化学课堂学习任务进一步细化,拆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保障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优化,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思考过程中,逐步增强化学学科的思维能力,达到学科核心素养高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知识时,教师联系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效拆分教学内容,精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新知展开探索学习,例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有哪些”“两者的具体用途有哪些”“两者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等,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内容,这一过程也恰恰是提升其化学辨析能力、改善学习方式的良好契机。

(四)拓展应用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感悟

化学本身是一门生活化学科,与平时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与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功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影响巨大。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牢牢树立起生活化教育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处理好教学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知识的技巧,既能够将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又可以促进其应用化学知识能力的提升,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透过生活探寻、察觉更多化学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培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多元化教学方法,助力学会打牢化学基础。依托科学高效的课后练习以及阶段性复习教学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尝试着把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然后鼓励学生尝试着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对应问题,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最后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回归教材,教学活动顺利结束。日常以来,初中教师以知识的拓展应用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将化学教材以及生活这两大要素把握扎实,切实提升化学学习成效,依托教材获取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强大助力。

(五)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既要记忆大量知识,还需要掌握学习运用化学思维的正确策略,这是提升其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着重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加大对学生正确化学思维培养的力度,同时把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以及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知识,例如,在讲述燃烧和灭火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相关资料,总结平时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化学品储存不当导致的火灾案例,从而达到拓展学生化学知识面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广泛关注,把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做好教学策略的制定、调整、修改等工作,使得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引导学生尝试着探索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正向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为其关键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学生才能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