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循环模型理论与应用分析

2023-08-24 10:49刘欣然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发展区域

刘欣然

摘要:如何发展、优化和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大问题,但至今没有解决。 “促进产业发展合理化升级”是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重点工程,关键是解决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对其他产业板块的影响和优化问题,基本上是产业发展和板块发展的问题。文章考察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内部分布的动因、过程、结果和原则。首先,针对罗斯托的“经济增长是主要产业分工的结果”原理,基于产品扩张和生产力的方法,结合生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模型作为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规划方法,创造出更好的建业发展之路; 然后,利用可持续发展技术(SDA)的原理,工业建设和合理发展的内部分析模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际研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内循环模型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发展从一个更广阔、更稳定的全球市场中获益良多,还更加敏感于不利的外部因素。由于人口众多、国民经济比较完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经济周期的效率。因此,通过结合经济发展理论和新型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分析国内外经济周期之间相互协调和互补的特点,研究国内外经济周期与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经济全球化,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非常重要。

变革的第一个想法是将变革与发展和行业进行比较,不发达国家处于历史初级阶段。近年来,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及其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吸引了很多学者,他们认为第三世界具有独特的性质,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原始形式”。通过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发展中国家面临独特的发展问题,这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杜德勒社会发展学院都提倡使用不同国家的个体分析来研究发展问题,在国际贸易方面,鲁尔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走向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进口政策。日本和中国的政策及其工业化经验成为成功的范例,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思路和启示。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可以从日本和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长期稳定增长结论指出,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外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速度,因此将这些持续增长的外部因素视为固定不变。在索洛模型中,资本积累最终会导致收入收敛。新经济增长理论力求找到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途径,从不同角度探索经济增长的源泉,在更大范围内解释经济现象,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新增长理论可以分为:技术理论、分工理论、商业理论和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分工与业务成本理論、技术影响理论、横向创新模型和纵向创新模型,这些理论不仅涉及宏观经济内部分配,还讨论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并从全球经济周期中受益。其中包括技术和生产要素等内部和外部理论,为成功的额外经济周期研究提供了思路。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法、多用途规划法和SDA原则,对产业发展进行循环研究,划分收入产出分析和分配的原始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客观地描述实际运行中的国民经济,还可以考虑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规定。用于分析经济发展中需求因素(包括生产技术、净出口、内需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各部门产出缺口,从而在储蓄假设下实现社会总生产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保护。

实施有两个主要条件:第一,将基期投入产出模型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优化和驱动力测算,作为构建层次模型、判断矩阵、目标函数和强制作用的依据。第二,在分析各部门发展的方差因素时,需要在基期和报告期都建立投入产出扩张模型,用价格指数换算生产和扩张两种不同的现行价格,年进入可比的投入产出扩张模型。由于我国尚未正式编制投入产出扩张模型,我国及各省、市、区定期编制投入产出模型,为使用该模型提供了客观依据。行业设计扩展是在现行的投入-生产表的基础上,除了单独列出集中使用的污染控制单元,然后扩展到污水、占用等部分。因此,当前的投入产出模型也是完全相关的(如本文中的实验研究),但模型中使用的整个支持系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

二、内外经济循环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模型

(一)基本思想

前后概念背后的主要思想是将系统置于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连接系统内外的两个经济领域。 当外部环境为正时,外部向前推进,进而推动系统的发展; 当外部环境不好,内部经济环境的优势则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损失。当内外环境都处于良好状态时,通过协调双方优势可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当内外环境都不理想时,双方可以相互支持,以减少损失。将中国视为开放型经济体,国内外经济周期协调互补的特点,这一特征有利于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同样,这种特点也能减少全球环境对中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多元复杂,在各省市和地区都拥有丰富的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空间,因此,实现内外循环并协调发展将会促进各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理论回顾

亚当·斯密在研究对外贸易时,提出了国际贸易建立在生产价格完全差异基础上的一般思想。大卫李嘉图修正了完全利润学说,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不同国家贸易商品机会成本的差异,即比较利润。比较概念的一个明显障碍是它将工作视为唯一的行动。人们认为可比较的收益完全基于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且认为这种差异是理论上的。Heckscher-Ohlin理论(H-O 理论)认为,国家的大小,即事物的馈赠,是产生可比利益的主要原因和真正原因。因此,与大型和低成本商品相比,该国必须区分进口和出口,并进口较小且更昂贵的商品。Heckscher-Ohlin定理中金融的基本目的不是发展比较利润的思想,而是把两种生产要素的思想作为分析。此后,一些学者用事实信息来衡量准则,但也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论。特别是,对“Leontiv Mystery”的渴望引发了全世界对赫克歇尔-奥林想法的质疑。此后,一些学者离开了赫克歇尔-奥林思想的主殿,提出了各种商业思想。在Gruber和Liyang实施的工业商业理论和Linde(SBLinder)提出的收入偏好理论中,研究了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增加、产品差异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可变性。通过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该理论为国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与两者密切相关。

(三)内外经济循环模型

内外循环模型是基于经济内外循环概念的统一附加设备的经济周期模型。该模型描述的经济周期由三个环节组成:资源获取、生产(增值)和消费(价值感知),它们之间循环往复。选择这三项作为整个模型类别的原因:组织前后产品可以由三个关系组成;这三项是相互联系的,发挥了三方外部控制的作用。由于国内外经济有时间融入财富、生产力和消费三大主要来源,因此该模式在强大的经济背景下结合了前后革命。 这些大圆周运动的效果是由于前后的协调配合。

模型的先决条件如下所示:

第一,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所有信息;

第二,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审慎的经济主体,通过对所获信息的审慎分析做出行为决策;

第三,没有时间等待政府、其制定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他们可以及时反馈市场变化。

示例说明:

地球,包含所有经济环境,相当于博物馆中的所有活动,本节与上一节有关该国环境(包括外国资产和国际市场)的内容没有链接。

国土,不是领土或国家领土的概念,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涵盖了该国所有的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技术、知识产权等资源,是各个方面的总和。国家可以控制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是生产活动的基础,理论上可以在整个集合的范围内进行自由流动,表明资源的来源可以是来自全球的各个地方。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一国的生产设备(包括人力资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调整来源渠道、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生产,生产活动的范围不脱离场地的地理位置,包括受国家控制的生产活动和不受国家控制的生产活动,合作、合作生产活动按合作项目比例或合作水平计算。同样,国家也可以通过对影响内外分配运行的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调整内外循环比例,以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一般超出国家边界,包括所有由国家管理但不受国家控制但参与国内外经济周期的生产活动,范围各不相同。图1是产业经济发展模型。

消费活动规模覆盖国内和国际市场。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来控制和改变国内外国内市场的规模和用途,以协调普遍做法和前瞻性,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这种模式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界定每一个环节,围绕内外强协调互补。当把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措施作为附加形式实施时,实际因素包括经济的不同层次,愿景是困难和多样的。同时,本文讨论的模型主要是关于商品的流通。

三、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理论模型建立

(一)區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地区推进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主要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会受到特殊的经济规律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主导产业的选择、设计和发展中,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必须考虑这些挑战,确定重点产业。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

1. 资源状况

首先,资源类型对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资源在开采、利用、回收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技术、成本和效率。例如,对于煤炭等化石能源,由于其开采成本高、环境影响大,因此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需要寻找替代能源。而对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由于其绿色环保、可再生性等特点,更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其次,资源分布也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因素之一。资源分布不均衡会导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区域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例如,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难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资源开采技术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先进的资源开采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环境影响;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综上,资源状况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分布、开采技术和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以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

2. 市场需求状况

市场需求状况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需求状况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首先,消费需求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例如,消费者对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环保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等。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生产和供应链的优化,促进产业循环和升级。其次,投资需求也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因素之一。投资需求的变化将影响区域内企业的资本结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投资于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的资本将加速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最后,出口需求也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因素之一。出口需求的变化将影响区域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在实现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出口潜力的产品,可以通过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等方面手段,促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选择现代产业结构

选择现代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产业结构包括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首先,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技术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和高含量的特点,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其次,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区域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时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例如,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可以提高区域内的消费水平和吸引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最后,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绿色产业具有环保、低碳、可持续等特点,对于实现循环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等绿色产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区域技术水平

该地区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是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和影响因素,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由区域技术发展水平决定。当区域发展总体水平相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同。产业发展与科技产业同步推进,环境发展对本地区工业经济的影響也与日俱增。区域科技发展较好,是产业技术发展和区域科技产业的理想基地。变化是区域科技的发展和区域工业发展的巨大力量和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如果区域内技术发展不正常,区域内技术水平不高,区域内特定产业的发展难以发挥主要作用。可见,区域内工业产业的发展与区域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水平还很低,还存在科技体系不足、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技术水平低下,行业领先,影响行业创新能力。选择和培育本地区发达、繁荣的产业,要着力提高本地区的科技水平。

(二)区域产业发展理论模型

为了评价特定区域内工业经济内部循环发展的选择,需要选择一套相应的评价指标。主要原则:一是客观性。二是效率原则,尽量使用有数据支持但只能被没有可用数据的人丢弃的数据。从上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区域工业经济内部循环发展的选择有很多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迹象都包含在实证模型中。因此,在实证分析中,重要的是确定哪些指标进入模型以选择区域产业发展的内部分布。三是可比性规则,指标的计算值必须一致。四是区域规则,评价指标的设计要适应区域学科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建立了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阶段,区域产业发展;二是指标阶段,产业增长潜力、产业带动能力、产业经济效益、产业技术信息、产业化水平、产业专业化水平、产业和产业水平、劳动力水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三是实施阶段,指标税率、技术支出比、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科技人员比、区位比、出口规模、出口规模、百元增加值当量工人、能耗产值、三项处理系数。

(三)模型应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理念,循环经济需要按照循环经济规划的指导方针来推进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拓展产业链成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和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循环经济研究的重点在于塑造有效的产业链发展规划。

从前文的讨论中可知,一个工业经济中内循环发展的选择有很多指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会被纳入实证模型,这些原因是:指标非常一致;因缺乏数据,指标不属于实际采集;证据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在实证分析中,重要的是确定哪些指标进入模型以选择区域产业发展的内部分布。在设计模型和指标体系时,这些研究都试图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选择最重要和最可衡量的指标,但尚未证实指标的独立相关性。

在实证分析中,一般不太可能所有行业指数值都高于其他行业。根据不同的指标,行业将按不同的顺序排列。因此,在分析文章的重要性时,有必要对指标进行详细处理。

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该模型使用了对特定活动的独特分析。该方法可以将多个具有一定关系的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独立测度,通过量表的缩减,计算出所有量表的总水平,确定所有量表的权重。

四、结语

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经济周期的效率,而研究国内外经济周期与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非常重要。在确定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的关键特征和影响特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关注界定区域的局部水平,让所选指标有量化活动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区域性行业指南,展示主导产业特点,在国家或地区实施主导产业理念并非易事。通过明确区分这些思想,可以解释各个行业的个体和责任,从而为确定该地区的行业重点奠定基础。在阐述了主导区域产业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后,从本区域,尤其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角度,为产业选择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2]嵇囡囡.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3]王丽丽.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庄河市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8.

[4]曾剑秋,任淼.内外经济循环理论及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问题,2005(04):5-8.

[5]梁斌,姜涛.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基于DSGE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6(04):24-31.

[6]郑季良,陈盼.基于序参量的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C].//2013年“中国*实践*管理”论坛论文集,2013:1-10.

[7]许贺.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安徽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9.

[8]褚中微.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9]李文静.循环经济产业链集成模型研究——以攀枝花安宁钛铁公司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发展区域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