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3-08-24 20:33高贵英
中国民商 2023年7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城市措施

高贵英

摘 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同时城市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与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实施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对可回收利用物进行二次利用,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目标,保证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而当前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理念贯彻落实的还不够彻底,仍然存在垃圾不分类、回收率不高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进一步研究当前城市中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背后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实现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的转变。

关键词:城市;垃圾分类;问题;措施;分析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述

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全国各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收运体系,为市民转换思想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西安市从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的大致流程一般为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以后,由所在区域的工作人员将垃圾分类运输到指定回收地点或转运站,筛选出可以重复利用或回收的垃圾资源,对其进行二次回收和处理。相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流程来看,进行垃圾分类再回收利用仅仅多了一个分类环节,就可以获取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意义。而国家大力提倡并要求城市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也是为了后期更好地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利用,节省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垃圾回收和利用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分类投放的准确率还不高。市民的自觉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小区督导员、宣传员、引导员队伍稳定性不高,引导人员的实际作用发揮不到位。

“前分后混”“混装混运”等问题时有发生。生活垃圾收运环节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力度还需加强。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情况还不够均衡,在部分城市中,会存在生活垃圾乱投放和焚烧、分类效果不显著、对垃圾的二次回收利用工作效率低等情况,笔者经过大量数据信息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来当前我国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四点问题: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比较薄弱、城市中关于垃圾分类的公共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垃圾分类没有达到市场化、体系化的效果,以上都是在当前城市中遇到的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处理,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难以修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从而加大城市运转的经济成本,进而延缓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进度。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与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也是要求城市化建设必须重视垃圾处理问题的具体体现。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成因

首先,城市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来说,政府需要保证按照一定居民生活人数的比例来进行垃圾桶及垃圾处理站数量的投放,在城市中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需要多投放一些分类垃圾桶,最简单的就是可回收与其他垃圾桶的投放,将平常可见的塑料瓶、纸巾、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与塑料袋、电池、废弃口罩等其他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但实质上,很多城市的人流量大的地方并没有充足数量的分类垃圾桶,这就没办法保证垃圾能够按类别进行二次回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现象的产生,对城市的文明发展和容貌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城市的垃圾分类活动需要人人参与,政府应该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行权力下放和政企分离。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设施建设,进行经济补助和扶植相应的工厂和企业,给予工厂和企业一些经济优惠和补助政策,引进生活垃圾处理的设备设施,鼓励企业进行生活垃圾二次回收和利用,以降低经济生产成本,取得经济效益。

再次,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国家提倡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部分城市只是一成不变的传达,而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自身城市对于垃圾分类情况的运转,导致相关法规政策死板、不够灵活,同时也不贴近自身城市的发展现实。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时候就会产生效率低下、分类意识不高的情况,或者是居民对于法律政策的了解不够清楚,并不知道需要分类回收垃圾,这些都是造成垃圾回收率低下的原因。

最后,城市中部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比较薄弱。自身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条例不够清楚,而政府部门对于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与培训不够全面和彻底,就会造成对于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不彻底性、不全面性的局面。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借鉴国外主流城市实践经验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情况运用年限较长、经验较丰富,同时也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我国需要正确应对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以积极学习的心态向有经验的发达国家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经验与知识。

例如:在新加坡和日本,他们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各自有一套发展程序,也经过了多年生活实践的检验,证明这一套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新加坡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成功经验体现在很多方面,就拿最具有学习性的环节来说,比如垃圾末端处理以焚烧为主要方式,将各类产品的包装材料进行技术性改良,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包装,以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环保理念,对垃圾进行二次利用,这一操作流程对于新加坡的垃圾循环利用率大有帮助,经研究表明,新加坡的垃圾循环利用率高达64%以上,这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而在日本,无处不在的宣传教育推动分类习惯的养成,政府首先做好了宣传与教育民众的思想普及工作,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培养好,并逐步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日本市民的分类意识主要是宣传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持久用力,将环保教育列入义务教育法,是中小学生课本的必修课。日本政府也创新了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外形与标识,根据不同类别的垃圾投放了带有不同标识和形状的垃圾分类回收箱,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居民形成分类回收垃圾的意识,久而久之,居民便可以自觉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也是日本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渗入。另外,日本政府还根据不同垃圾的回收时间不同,制定出来系列具体信息的计划表,并制作成日历的形式发放到每户人家,这样可以将政府的管理要求具体地呈现出来,也推动了垃圾分类处理制度的运行,从根本上为居民树立垃圾分类回收的理念,贯彻并响应可持续发展观。

(二)优化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设计

对于垃圾分类处理来说,并不应该仅仅是对于垃圾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更多的是将不同材质、用处和材料组成的垃圾进行细化分类,同时物尽其用的进行二次回收,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的是居民的配合与响应,因此,国家必须要站在居民的立场,以人为本的设计并优化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拒绝死板、传统的垃圾粗放分类,而是要贯彻人文意识,以人为本,确立合理、科学、人本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将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规范性的分类标识。例如:在西安市某小区内,社区为居民投放了带有绿色的垃圾分类回收站,在这个站点,居民可以进行不同材质、用处的垃圾投放,并且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进行个人垃圾回收地记录,积攒够一定的次数以后,垃圾分类回收站会自动弹出一个带有环保元素的小饰品或小挂件,以此来鼓励居民进行生活垃圾的高效率回收,也是与居民进行正面互动的一个有效形式,能够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活动,更好地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

(三)提高垃圾分类精细化监管水平

垃圾分类活动并不能仅靠居民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还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以制度来约束居民的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才能更高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来说,需要政府部门首先加强对居民的知识普及与培训,在小区内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点宣传与讲解,发放垃圾分类知识手册等,以直观的教材或图画来帮助居民更深刻地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要求。

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管理平台,由于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都习惯在手机或电脑上查看信息与参与决策,因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关于垃圾分类的监督管理平台,并在政府官网上定期公布垃圾分类执行的相关政策,表扬并鼓励垃圾分类回收响应程度高的小区或区域,另外,还可以实行奖惩制度,开通投诉渠道,启动居民监督与举报的方式,共同鼓舞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活动。久而久之,在居民群众中形成有效的監督与管理氛围,更好地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最后,政府部门要重视对于城市活动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并投放充足的垃圾分类管理机构。在这个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不断向发达国家和城市学习先进性经验,因地制宜的进行方案的调整,不能一味地学习和照搬制度。再者,还要由专业人员对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垃圾处理的技术和手段,重点对垃圾分类、清理及末端治理等设备进行检查和升级,保证各项技术型设备处于最优化状态,有效提升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效率。

(四)市场化运作提升全程分类效率

市场化运作表示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时,要考虑多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储存和再回收环节的一体化,只有不断提升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节省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时间,才能更高效地提升全城垃圾分类效率。

政府部门需要深入居民生活中,进行居民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见与建议收集,从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方向,针对性地改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相关要求,灵活性的调整方案。针对居民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意见,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提出系列改善和优惠措施,例如:为居民免费发放带不同标识的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袋等,这样可以极大地在居民投放垃圾的过程中帮助居民潜移默化的知悉并记忆垃圾该如何分类,久而久之,可以实现居民的主动性垃圾分类行为。

同时,实行垃圾分类的产业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的水平也是帮助政府部门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办法之一。企业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结合国内外的创新技术来改善产品的包装材质、所用材料等,尽可能地使用可回收垃圾制成的环保材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推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支持度与信任度,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入也是带动产品销售的一个营销关键点,企业如果可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收获一些优质的长久客户。

(五)加强垃圾分类针对性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要想保持居民长久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就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从思想上教育居民学习垃圾分类回收概念和要求,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但是为什么不能持久地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究其原因是垃圾分类意识的不彻底、不深刻。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要求社区进行定期的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点的宣传与讲座,按时进行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竞赛,并提供相应的奖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活动。

此外,不光要对居民进行表面的教育知识培训,还应该主动深入到学生课堂中,从娃娃抓起,灌输垃圾分类回收理念的意义和重要作用,要求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思想活动教育,并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相关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手工品展示等方式来带动学生们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活动,建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在小学生的寒暑假期间,邀请学生自觉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监管工作;鼓励在职的党员、团员进行主动自觉的垃圾分类回收监管活动,全方位的带动社会团体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的参与,做好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每一位社会居民的责任感、归属感。

四、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施,政府部门需要推动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的参与感,垃圾分类回收不仅意味着可以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回收,还意味着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减轻土地资源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节约经济成本,这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列举出几项关键性的改进措施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带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是新形势发展下贯彻环保理念的体现,也是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精细管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演进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2,40(03):93-97.

[2]刘清华.应用“互联网+”技术重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N].山西科技报,2022-03-10(A06).

[3]李航,李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南宁市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22(01):10-16.

[4]仲继燕,王博,仇伟.国际视野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对策研究[J].云南化工,2022,49(02):60-62.

[5]郭施宏,李阳.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政策执行逻辑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2(01):60-70.

[6]李朝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1):133-135.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城市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