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3-08-25 02:39何元媛
南北桥 2023年16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何元媛

[摘 要]现代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复杂的環境,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必须立足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战略目标为导向,聚焦职能定位,通过统筹内部资源,加强模块间的耦合、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从而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企业的价值创造,对两个会计体系在预算管理中的融合路径展开研究。首先,对预算管理的功能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两个会计体系在预算管理中的功能定位;最后,有针对性地探索融合路径,促进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预算管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到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开展管理优化与创新,进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并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两个会计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立足各自的功能定位,参与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协同效应,增强预算管理的职能,优化决策方案,提升管理效益,助力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深入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将两个会计体系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重塑管理理念、重构管理流程,全方位地探究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

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统筹资源的配置,通过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战略目标的高效实现,即预算管理。强调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要素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立足战略目标,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通过预算考核与评价,强化刚性约束,梳理经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与优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实现价值创

造[1]。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中主要有两种功能,且相互渗透与促进,为企业的稳健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1 决策导向

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统筹内部的各项事务,着力推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结合成本管控工作,实施耗费识别,与业务活动相匹配,进而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预算管理的制定与实施,立足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促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持续提升,更好地聚焦价值创造,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

1.2 控制导向

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格执行监督,能够全面统筹企业内部的资源要素,对消耗、支出等实施控制,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制度的刚性约束,特别是将预算管理工作渗入各个业务模块,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过程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存在偏差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纠偏,全面掌握数据信息将其运用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提高成本控制质量,增强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并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能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率[2]。

1.3 两种功能关系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更倾向决策导向功能,在实践中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编制未来一定期限内的预算报表,加强对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控制,实时跟踪财务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市场、行业信息,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由此,预算管理的功能定位更具综合性,以避免预算的片面性。例如,由于预算编制具有预测性,虽然是以历史的财务数据、当前的市场格局与战略目标为基础,但在实践中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及时跟踪差异并进行调整,能够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导向功能,由此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将企业的未来规划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机融合,能够聚焦市场与行业,全面提升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管理会计的功能及其在企业预算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会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能够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管理会计更侧重面向未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可以说,管理会计的功能定位是管理决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必须立足于市场与行业,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将管理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亦是发挥预算的决策导向功能,通过模块间的耦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实施“计划—执行—考核”机制,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3];聚焦管理会计,对各类直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解读,结合预算目标的分解与细化,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与岗位,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实现既定的预算目标;多维度地搜集市场、行业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业务拓展增长率等,了解行业动态与供需关系,科学地开展预测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3 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中的地位和功能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相对较为传统,主要是依据相关的财税法律、法规,进行会计账目的处理、数据汇总,生成财务报表。可以说,财务会计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运营中的日常事务,功能定位则是会计核算。因此,将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亦是发挥预算的控制导向型功能,通过模块间的耦合,为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性数据,为预算执行提供实时数据,并据此作为考核内容。例如,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利润表、成本数据、现金流收支等,均是反映企业运营的相关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内容。工作人员需要基于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相关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深层次解读,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数据的归集,结合市场信息确立总体的预算目标。预算编制实际上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但必须依托真实的财务数据,结合业务拓展、市场发展情况等进行编制与调整,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有机结合,能够提升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增强预算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在数据归集中,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与财务会计的对接,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实时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使预算管理小组能够通过系统平台实时跟踪各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纠偏,增强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4]。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对成本耗费进行识别,减少无效作业,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融合路径

将两个会计体系融入预算管理中,必须加强各个模块间的耦合,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各岗位协同作业,从而全面提升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4.1 预算编制阶段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必须立足战略目标,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综合性发展进行规划,通常是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单位,促进作业协同、信息共享、资源优化,为企业的业务拓展与战略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

首先,预算编制工作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通常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过程中,会确定三年或五年的战略目标,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对目标进行细化与分解,并落实在会计、预算工作的总体目标中。根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进行总目标的分解与细化。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与业务拓展实际相契合,促进预算管理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相匹配。

其次,各职能部门要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必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当年预期的业务拓展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列明明细。例如,将人事費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待摊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按照一个会计年度、四个季度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过程中,以会计数据为参考,与两个会计体系相融合,既要减少重复劳动,又要合理利用资源[5]。职能部门的管理层必须更新管理理念,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重视,使预算为业务拓展服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将两个会计体系的逻辑与思维相结合,例如,财务会计更倾向控制导向功能,而管理会计则侧重决策导向型功能。聚焦统筹管理,能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进行融合,促进预算管理与经营活动、发展目标相契合,促进企业稳健经营。

最后,预算调整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因业务拓展需要而追加资金、资源,因此各职能部门在追加预算时,必须提供相应的资料,且根据追加的资金实施授权管理,报有权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审批。一方面,预算调整工作要具有严谨性,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开展,且若涉及金额巨大,则管理层要集体决策,全面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预算调整工作必须讲究效率性。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其目的是为业务拓展、战略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提升预算调整的效率,提升企业内部的响应速度,更好地进行商业布局,以免失去最佳的商机。

4.2 预算执行阶段

企业在实施预算执行阶段,必须以审批后的预算编制表为基础,严格监督执行情况。

首先,企业要设立预算管理小组,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由于预算管理是一项动态循环的工作,管理者应基于上一周期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效率。通常,预算管理小组设在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进行汇总、报批、下发,并动态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同时,预算管理小组的成员亦是财务人员,具有会计管理的专业知识,在执行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动态地跟踪企业的财务数据,将预算管理与经营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

其次,严格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纠偏与改进,提升企业的资金、资源利用效率。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企业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并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及其他模块衔接,通过模块间的耦合,使预算管理小组能够动态地跟踪预算执行情况,由系统平台通知各职能部门完成进度。针对部分指标项目存在着较大偏差的情况,及时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挖掘,识别其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改进[6]。在开展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融合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实现对数据的全方位搜集与分析,解读数据背后的信息,能提高控制与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管理的全面性。同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从而全流程地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助力,实现降本增效。

4.3 预算考核阶段

企业在推进两个会计体系与预算管理的融合过程中,要健全制度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实施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升制度的刚性约束,促进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调动全员积极参与,从而提升预算的控制功能。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将预算管理工作纳入其中,占据一定的权重,例如,各职能部门30 %的绩效为预算考核,各岗位个人的25 %绩效为预算绩效考核,由此,通过落实预算指标以及制度的刚性约束,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同时,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亦要考虑例外事项,使绩效考核既具有权威性,又具有灵活性。例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某部门一季度正常完成了相关的指标,在第二、三季度时,执行预算指标为40 %~50 %,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且由预算管理小组及部门负责人一同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但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供需关系变化等,要进行预算的调整,且在绩效考核中不会对部门、员工产生负面影响。整体而言,企业将两个会计体系融入预算管理,要严格考核指标体系,涵盖范围广,且设置相应的权重,调动全员参与,在具体实施考核时,要兼顾灵活性。

5 结语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面临内、外部复杂环境,在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能够加强对数据的分析、搜集,给预算工作提供信息参考,而管理会计则能够从参与决策的层面着手,增强预算体系的科学性。将两个会计体系融入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增强预算功能,通过各个业务模块的耦合,提升联动效应,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当前,企业内部管理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要通过构建系统平台,更新预算管理理念,实施流程重构,从预算编制、执行、考核三个维度着手,全面地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将两个会计体系融入其中,聚焦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陶震.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融合[J]. 今商圈,2022(22):17-20.

[2]陈曦.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融合[J]. 财会学习,2022(4):1-4.

[3]刘兆玲. 企业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分析[J]. 上海商业,2022(1):136-137.

[4]许芳慧. 浅析企业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0):78-80.

[5]刘锐. 企业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J]. 商情,2022(23):7-9.

[6]都林. 企业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J]. 理财(审计版),2023(3):46-48.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