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企业燃料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023-08-25 12:55才济民

才济民

【摘  要】燃料成本是火电企业最大的成本。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火电企业现有的燃料管理方式和手段已影响到企业挖潜增效能力的提升。在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煤炭保供稳价的措施后,市场煤价趋于合理化、透明化。各火电企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燃料厂内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燃料控价模式由采购环节的单一管控,向燃料入厂、入炉全流程管控转变,深度挖掘燃料降本空间。论文以A电厂燃料厂为例,通过详细分析企业内部管理情况,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燃料厂内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燃料厂内管理;燃料指标分析;燃料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7-0104-03

1 引言

A电厂地处东南沿海,规划建设4台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2台1 000 MW机组于2016年投入商业运行。A电厂配套35万吨储煤场,自有10万吨级专用煤码头。A电厂设置专门的燃料管理部,负责燃料计划、采购、调运、接卸、库存、验收等管理工作,加强燃料与生产、营销等业务工作的协同,充分研判电煤市场,科学合理开展燃料采购,为企业盈利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A电厂在燃料管理方面过多关注燃料采购环节的管控,疏于对燃料厂内管理工作的重视,存在燃料厂内管理指标对标落后、煤场管理不规范、燃料采制样和化验流程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造成企业虽入厂煤价优于同区域对标企业,但入炉煤价高于对标企业以及发电成本偏高等不利情况。A电厂在加强燃料厂内管理指标的规范化分析、加强燃料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2 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情况

2.1 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设备现状

A电厂为了提高燃料管理水平,压降燃料成本,在燃料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完善,包括建立燃料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和指标分析体系等方面,在燃料管理创新、燃料技术改造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效。但目前燃料管理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手段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其主要体现在燃料计量、采样、制样、化验以及煤场库存管理等厂内管理环节智能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依靠人工完成,燃料厂内管理不能有效覆盖全流程、各环节的管控,严重影响了燃料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①计量环节。A电厂的计量设备包含入厂、入炉电子皮带秤,基本具备电子称重及数据上传功能。

②采制样环节。A电厂采用机械采样、人工制样的方式。机械采样装置基本实现全断面采样,全水分煤样、存查煤样和一般分析煤样均采用人工制样。采制样环节存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样品代表性不强等情况。

③化验环节。A电厂化验室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创建工作。但煤质化验仪器没有接入网络,化验数据无法实时传输,不能实现在线监控化验人员操作是否规范,部分数据需要手工录入才能形成化验报告。

④煤场管理环节。A电厂配置斗轮机及计量装置,能够分煤场、分区域计量煤量,但无法实现不同煤种存煤数量、价格、质量以及存煤周期等信息的实时监控。煤场盘点采用人工方式,盘煤效率和准确度较低,煤场盘点体积、密度存在一定偏差。

2.2 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指标现状

燃料指标反映了火电企业燃料生产经营的过程及结果,是衡量燃料管理成效的重要评价依据。对燃料采购、验收、结算、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指标项目和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是加强燃料指标管理、提高燃料管理工作水平的基础。A电厂能够组织人员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及时、全面地收集燃料量、质、价信息资料,并形成燃料有关数据台账,但在对数据加工整理、科学分析,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方面还存在欠缺。2022年,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的几项主要指标中,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热值差均超出控制范围,造成燃料成本的上升,体现出A电厂燃料厂的指标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3 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指标偏高

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指标是指报告期内入炉综合标煤单价与入厂标煤单价(不含税)的差值,是燃料厂内管理非常重要的指标。2022年,A电厂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完成50.8元/吨,严重超出企业控制目标(≤20元/吨)。同年,A电厂发电量112亿千瓦时,入炉耗用原煤量456万吨,折算入炉标煤量313万吨,按此计算,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每异常升高10元/吨,将造成A电厂燃料成本上升3 130万元。

3.2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标偏高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标是指报告期内入厂煤实际验收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与入炉煤化验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差值,是燃料厂内管理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反映出电厂煤炭验收及煤場管理的效果。2022年,A电厂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完成79.5 kcal/kg,煤场热值损失较大。同年,A电厂采购煤量468万吨,入厂标煤单价1 186元/吨,折算每千卡0.17元,按此计算,A电厂当年热值损失超6 000万元。

3.3 煤场库存盘点不规范

如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煤场库存,极易掩盖企业内部燃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2022年底,A电厂组织人员开展煤场盘点工作,煤场体积、密度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人员进行测量,体积采用无人机测量、密度采用模拟法测量。盘点结果显示,煤堆平均密度为1.15 t/m3。因煤堆密度与热值、灰分有关联关系,一般热值高、灰分高的煤密度较高。A电厂盘点当日存煤平均灰分为18.8%、热值为4 905 kcal,该热值及灰分的煤堆密度一般在1.0 t/m3左右。但煤堆密度测量存在选点不规范、偏差较大的问题。A电厂当日存煤约25万吨,密度每偏差10个百分点,则煤场盘点结果误差达到2.5万吨。

3.4 内部管理的智能化程度较低

A电厂燃料采制化布置比较分散,人工参与度高、劳动强度大,无法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燃料运行及化验专业一般属于火电企业的辅助专业,员工基础条件一般,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存在整体劳动成效较差的情况。虽然A电厂组织了一些与燃料厂内管理相关的劳动竞赛,促进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同时,组织燃料技术监督检查,进行相关问题的整改,但收效甚微。传统的燃料厂内管理手段对于人员的依赖性过强,弊端大,燃料厂内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缓慢。

4 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本文通过对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工作情况的分析,找出该企业燃料厂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4.1 加强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指标的分析和管控

影响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因素包括以下5个方面:

第一,热值差影响标煤单价。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入厂煤单价×(29.271/入炉煤热值-29.271/入厂煤热值),简化后为影响份额=热值差×入厂标煤单价(不含税)/入炉煤热值。

第二,厂内费用影响标煤单价。燃料厂内费用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燃料厂内费用/入炉综合标煤量。

第三,燃油影响标煤单价。燃油费用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燃油费用/入炉综合标煤量。

第四,其他不明因素,即除热值差、厂内费用、燃油费用等项目以外,影响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因素。不明因素如果数量过多、影响过大,通常反映出企业在期初、期末库存数量和价格方面,以及厂内管理方面存在的人为调整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期初库存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期初库存标煤单价-报告期入厂标煤单价)×期初库存标煤量/报告期入炉标煤量。

第五,未结算煤炭数量及价格调整处理不规范能够对价差产生影响。如果燃料暂估数量大于当月进煤量,反映出存在煤炭未及时结算的问题,通常因质价纠纷问题无法结算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如果库存煤不存在结构方面的较大影响,暂估价格高于实际价格,可能造成当期多进燃料成本,如果暂估价格低于实际价格,则可能造成当期少进燃料成本,形成潜亏。

基于对以上5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火电企业要重点通过对厂内费用、燃油费用制定定额,对热值差加强控制,规范暂估流程,深入分析查找其他不明因素产生的原因,在加强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入炉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4.2 加强对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标的分析和管控

第一,入厂煤热值虚高,对入厂煤采制样及化验环节进行监控。此时,要重点检查入厂煤采制化验收相关流程是否规范。如当月热值差大,累计值也较大,没有来煤与耗煤结构的影响,应该认真检查入厂环节,对设备可用性、可靠性及其运行操作加强监控。

第二,煤场管理不善,存煤热值损失较大。根据来耗煤的数量与质量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这要求对煤场进行精细化管理,从煤场存煤的结构、周期、质量损失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入炉煤热值测算不准,或存在人为调整现象。此时,应重点查看煤耗的变化。如果机组没有技改、气温等外界环境没有变化、负荷等运行工况没有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入炉煤热值偏低,煤耗下降较多,说明入炉煤热值不真实,要查看入炉采制化环节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的因素,必要时可开展入炉煤采制化监督。

4.3 定期开展煤场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为进一步加强对煤场存煤数量、质量的监督,火电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掌握存煤的真实数量、质量、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企业可定期开展煤场盘点工作,盘点前尽可能通过煤堆整形实现规则型煤堆,同时,使用先进的盘煤设备,达到体积测量误差最小,一般应小于1%。密度测量应根据煤场实际的堆存状态进行准确测量,当密度测量值出现明显偏差时应查找原因,做到选点充分、选点代表性强,尽量减少密度对盘煤结果的影响。企业要科学计提储存损耗,煤炭库存最大储存损耗量规定为报告期当月日平均库存煤量的0.5%。企业要明确牵头部门及参与部门,定期开展现场盘煤,發现煤场盈亏动向并及时查找原因,杜绝煤场亏煤现象的发生。

4.4 建设燃料管理智能化系统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十大主要路径,其中包含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综合运用,促进企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燃料智能化管理是近年来国内火电企业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积极推进的一项管理创新,旨在实现燃料全过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环节无缝对接、无人值守,燃料数据自动生成、网络传输,燃料全流程实时监控,实现对物料流、信息流的有效闭环管控。建设燃料管理智能化系统是规范燃料厂内管理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通过建设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及其包含的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全自动联合制样机、煤样自动传输系统、自动存查样系统、煤质化验网络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将相对分散的生产设备、业务过程,按业务流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燃料业务管控体系,实现计量、采样、制样、存样、取样、化验等工作流程全程无人值守、无缝衔接、即时监控,改变以人为主导、设备分离、信息孤立的传统燃料管理弊端,进而实现入厂煤计量过程自动化、采制过程自动化、煤场管理数字化、化验管理网络化、燃料管理全过程信息化目标。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重新定义并构筑了燃料管理流程,由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转变为管理流程、管理设备,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助推了燃料管理工作的创新、进步、发展。

5 结语

燃料厂内管理工作是火电企业燃料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燃料厂内管理各个重要流程的有效管控,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成本压降、提质增效的积极作用,这在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各发电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目前,A电厂在燃料厂内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很正常也较为普遍的,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通过加强燃料厂内管理指标的规范化分析、煤场科学化管理以及燃料智能化管理等措施,A电厂燃料厂内管理工作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狄振鹏.经营就是抓指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邹泽锦.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贺小明,张顺林.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4】王志勇,旺曙光,张晓杲.信息技术在燃料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6(12):67-69.

【5】王小虎.数字化燃料管理系统技术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7,4(1):53-56.

【6】马姗姗.发电企业燃煤库存管理优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7】龚莉,黄怡琴.企业经营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