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课后服务探析

2023-08-25 14:05周迎霞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娱乐性研究性学习实践性

周迎霞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拓展课后服务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已经成为学校工作需要探索的新课题。既着眼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又致力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学校就需要把课内和课外相衔接,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把活动与应用相统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中健康、全面成长。就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而言,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和内容,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和品位,需要不拘一格。注重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矛盾;相反,在增强课后延时服务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同时,有效融入研究性学习内容,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成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效果都很明显。

[关键词]课后延时服务;研究性学习;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

就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而言,基于“双减”落实中的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通过娱乐性活动、趣味性探究、实践性应用等不同方式,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品位、档次和成效,不失为学校拓展课后服务方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创新之举。

一、在娱乐性活动中融入研究性学习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均重视活动的娱乐性。增强活动的娱乐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意义重大。一方面,能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或余地,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活动;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产生满足感和兴奋感。当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有权力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时,就会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就会为之而不懈努力。因此,无论是绘画、舞蹈、诵读、运动、手工制作还是游戏活动,都能充分体现活动的娱乐价值,让学生获得活动的娱乐感。但是,课后延时服务的娱乐价值不应只体现在活动愉悦的满足上,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在满足学生娱乐感,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才能有效提升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品位。

(一)增强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娱乐性

丰富的想象力、自由驰骋的思维等,都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师能够把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对研究性学习加以引导,就能把研究性学习与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娱乐性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样,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它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既可愉悦学生的身心,给学生带来快乐,又可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素养。例如,唱数字歌、玩数字游戏、奥妙折纸等娱乐性活动,就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像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思考“‘先加减后乘除和‘先乘除后加减两种不同运算顺序产生的结果是否一致”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开展“乘除加减运算顺序”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又能提升学生的智力和综合素养。

(二)实现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高质量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除了增强娱乐性,还需谋求高质量。把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后延时服务之中,以自愿参加的形式开展活动,目的在于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心理愉悦、掌握相关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合作互相和探索探究精神,全面提升活动质量。在组织方式上,编组至关重要。用自由编组和搭配编组相结合的方式,先明确每个活动小组的人數,然后让学生自由编组,在此基础上由老师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这样,在自由编组时,学生或以同班同学为一组,或以兴趣相投者为一组,或以同村小伙伴为一组,等等,只要学生积极选择,能够编在一个组,就能显示出他们的团结力。当然,教师在编组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由于他们对同一问题感兴趣,在活动中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问题驱动下共同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去运用相同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以此谋求活动的高质量。

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提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就可以采用这种编组方法:先由老师提供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问题或话题,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待学生选择完成之后进行编组。像“统计的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作为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提供几个问题或话题,诸如“从游戏中你发现了哪些统计知识”“活动中涉及哪些简单的统计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活动能和统计知识点结合起来”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选取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或话题后,在活动过程中就可以以组为单位让学生探究所选的问题或话题。教师可全程关注各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并做好各组活动与研究的指导工作。

(三)注重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的融合性

课后延时服务娱乐性活动内容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相融合,也是在娱乐性活动中融入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点。一方面,课后延时服务娱乐性活动内容一般要体现学生选择的自主性,教师不可强加硬拉,让学生以娱乐为动机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开放的形式下融入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或话题,并以此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此,就能把二者高度融合在一起,在满足学生认知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通过把娱乐性活动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启发学生在娱乐性活动中把生活现象与数学问题相结合,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像按年龄“排队队”的活动,要把同学按年龄由大到小排好队,就可以融计算年龄的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于活动之中,可以先给定一个学生的出生年月,然后以研究性问题为引导,像“甲同学是某一年2月出生,乙同学与甲同学同年出生,但出生的月份数是甲同学月份数的2倍,那么乙同学是几月份出生的?”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最终研究清楚组内每一个同学的出生年月,为排好队做好准备工作。如此把娱乐性活动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相融合,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热情为之高涨,用知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由此大增,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就顺理成章。

二、在趣味性探究中融入研究性学习

学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灵活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另一渠道或路径就是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性探究活动,把研究性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性探究活动,可以把具有趣味性的学科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有趣活动的开展中探究学科知识。这样,把抽象化的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能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又能强化学生自身的活动感受,还能深化学生对抽象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活跃课后延时服务趣味性探究活动的氛围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开展趣味性探究活动,能够一改数学学习比较抽象、理性的刻板印象,运用贴近生活的趣味性学科知识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玩好和学好。例如,生活中变化多样的各类建筑样式在小学生的眼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就可以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计“我眼中的校园趣味图形”趣味性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发现校园建筑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细致探究校园中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建筑物,然后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由校内到校外,探究自己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建筑或实物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此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计趣味性探究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活动氛围中玩好和学好。

(二)丰富课后延时服务趣味性探究活動的方式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还需要在活动方式上下功夫。课后延时服务不是课堂教学,不可灌输知识,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以一定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学习。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学生不仅是活动参与的主体,更是感受快乐、收获成功的服务对象。如果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方式不灵活,那么,也会影响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趣味性。为此,让学生既要感受到活动形式的新鲜感,又要感受到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才有利。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计加减乘除法的趣味性探究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学生就能沉浸在活动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活动形式的新鲜,还有活动内容的有趣。像“我是小小收银员”,教师提前准备好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三套,以及正面标有实物名称、背面标有具体价格(不超过18元8角8分)的好多张小纸片,把学生分成三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趣味性探究活动。活动开始时,每一组第一名同学先当收银员,第二名同学当顾客;当顾客向收银员表达自己要买什么实物时,收银员把相应的小纸片从摆好的纸片中找出来,按背面的价格收钱。扮演顾客的同学便选用旁边桌子上摆放的纸币和硬币付款。付款后,由收银员把所收纸币、硬币重新放回旁边的桌子上。接着由扮演顾客的第二名同学做收银员,第三名同学当顾客,依此类推,直至第一名同学当完顾客为止,最后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人民币中为什么没有3分、4分、6分、7分、8分、9分、3角、4角、6角、7角、8角、9角、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和30元、40元、60元、70元、80元、90元呢?如此以新鲜、灵活的方式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能让活动充满趣味性,而且还能饶有兴致地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高效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在实践性活动中融入研究性学习

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既能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辅导压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为此,在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教师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其中,也是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品位的可行之举。

(一)突出课后延时服务实践性活动的可操作性

无论是剪纸、拼图还是雕塑、手工制作,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切身体验的滋味,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发现规律或知识的兴奋。例如,设计“观察物体”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就可以融入课后延时服务的实践性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各种实物的不同形状,并用卡纸把它们对应的名称标注出来,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一些形状,或用画笔绘制,或用剪刀剪纸,或用泥坯塑形,把实物用自己观察、记录下的形状制作出来。然后通过评比,让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用自己的精心制作,怎样才能把实物表现得更形象?这样,通过思考、查资料研究,学生就会得出抓住实物的形状特点或特征等结论。像这样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计实践性强的活动,通过突出活动的操作性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研究性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大有益处。

(二)强化课后延时服务实践性活动的创新性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在亲自体验和亲身经历中丰富感性认识,深化已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已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为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计实践性活动,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用已学知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延时服务实践性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找一块三角形纸片,用剪刀剪、拼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把一块三角形剪拼为平行西边形,有的学生剪拼为长方形,然后探索出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求出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大胆探索,反复剪拼,拼出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不尽相同,但推出的结果却完全相同。这种应用已学知识探索未知知识的方法,不仅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总之,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品位,需要不拘一格。而且,注重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矛盾;相反,在增强课后延时服务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同时,有效融入研究性学习内容,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成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效果极为明显。

参考文献:

[1]陈之腾.用"心"续航责任上海落细落好落实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J].上海教育,2019(09).

[2]潘锦程.点破数学与生活间的那层窗纸——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J].科技展望,2017(18).

[3]刘雪清.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探析[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5).

[4]李丹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平行四边形研究性学习“复盘”[J].基础教育论坛,2018(21).

[5]靳玉乐,艾兴.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3(01).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娱乐性研究性学习实践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