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3-08-25 15:42邹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邹淼

【摘  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国退民进”的产业政策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以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国际优势产业,光伏产业凭借不断创新的专利技术、全球领先的先进制程以及中国特色的生产优势奠定了全球的优势地位,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产业现代化、数字化趋势不断加强,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论文针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提出缓解甚至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光伏产业数字化的健康转型进程,维护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生产力;产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426;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7-0173-03

1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从致力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1]。当前多变的世界格局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途径。过去20年间,光伏产业作为中国新兴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政策、内需政策、人口红利、科技创新、产业一体化等,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打压和封堵中自强壮大,全球双碳背景下,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力量,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必争产业,中国光伏产业想要维持全球主导地位,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潮流,充分利用数字生产力,更进一步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市场主导力,为我国其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先锋表率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高质量的光伏产业数字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产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国内外市场竞争因素、数字化经济时代发展因素使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1 维护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的政府主导导入、过度出口依赖的快速发展以及内需主导的延续发展3个阶段,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多晶硅西门子法、颗粒硅硫化法、N型电池等上游核心技术不断被我国光伏企业研发突破,中下游的规模制造优势持续保持,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链逐步完备,全球市占率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现阶段,想要维护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寻找除技术迭代、规模制造之外的其他方法实现进一步的提质增效,而数字生产力将成为有效助力,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

2.2 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要求光伏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双碳目标以及国际紧张局势的出现,国际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一方面,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光伏产业发展一切向好,吸引全世界资本目光的同时,加剧了国际贸易保护以及国际不正当竞争的出现;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竞争愈演愈烈,先动优势致使产业内盲目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显现,资源浪费、成本加剧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此时供给侧改革重要性显现。截至目前,为应对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产业内的激烈竞争,部分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进程,内部化了产业内竞争与成本传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但是通过一体化来进行供给侧改革还远远不够,此时,利用数据信息,精细化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销售,明晰有效的市场供求,提升光伏产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产业总体效率,维护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地位,數字化转型成为必然。

2.3 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光伏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成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1%,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增长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我国要后来居上,必然要经历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5]我国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赶上了信息化数字化浪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政策层面,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践层面,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避免了我国走上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3 中国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分析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我国光伏产业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既有各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光伏产业自身存在的个性问题。

3.1 共性问题

我国正处于产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光伏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尝试在实践中寻找能够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扩大产业利润的数字化模式,在此阶段,各产业内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初期存在的很多共性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企业领导层对数字化认知程度不深,目标模糊,全局战略规划不足。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学界业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一把手的全面参与,因此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一把手有对数字化转型必然趋势的认知,对数字化转型具体内涵的深刻认识,才能在数字化转型初期明确转型目标,针对目标进行全局战略规划,构建数字化转型任务体系和结构组织。2023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报告显示,78%的管理层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内容、目标、方向等认知深度不够。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领导层的把握和指引,产业内各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堪忧,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难以有效实践。

第二,数字化转型中技术与业务部门融合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在前期数字化转型中,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指导,技术和业务部门各自按需引进平台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门内部的运行效率,但是部门间数据资源对接变得相对困难,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解决,只能简单地进行通用数据对接,数字生产力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效果不明显,产业内公司、集团的整体运营难以借力数字化转型,数据不通、功能重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第三,数字系统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数字化转型是依托于数字化平台展开的,各计算机互联网大厂推出的辅助各类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平台,已经实现了产业应用。但是过程中,各产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模式各不相同,尤其是生产过程,关于投入产出的计量单位、生产工艺流程数据等个性化信息,使得这种系统平台无法满足各产业覆盖全面生产、经营、销售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平台系统功能可利用部分有限,无法系统化光伏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缺乏系统的数字化培训,数字化转型人才缺乏。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近年来,虽然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专业,但是除了知识基础,企业实践更加重要,因此短期内,数字化转型人才缺乏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常态,此时系统化的数字化培训显得格外重要,但是2023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报告显示,57%的企业缺乏对相关人员的数字化培训,23%的企业从未有过相应的培训。

3.2 个性问题

我国光伏产业属于竞争性较强的制造业产业,产业主体是民营企业,产业内民营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性化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相对于其他以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光伏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众多,经营风险大,抵御外部环境风险的能力差,运营更多着眼于当前市场环境,而数字化转型初期,政府引导扶持不足,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强,短期成本支出预算投入与利润不成正比,光伏产业系统化数字转型的动力不足,缺乏长期战略部署,难以适应数字化持续优化迭代升级的长期需求。

第二,我国光伏产业链的U型利润特征,使得中游利润低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投入与数字化转型的强烈意愿,出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断层,阻碍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化进程。

第三,光伏产业中,除了掌握上游技术的几家龙头企业之外,中下游的中小企业众多,光伏制造业缺乏数字化的统一标准与行业数字化模板,即使在一体化产业集团内部,数字化进程中仍旧出现产业链衔接困难,而非集团独立企业间由于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更加难以实现标准化和统一衔接,无法在产业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推广和规模化运用。

4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应对和处理,是确保我国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顺利实现的关键。

4.1 国家层面

第一,宣传、普及认知,实现有效的国家引导。应加快示范性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示范性项目的建设,以数据实践对数字生产力、数字化转型模式、任务、目标等进行展示,形成有效的宣传以及对数字化转型内涵的普及认知,实现有效的国家引导。

第二,加大培养和储备数字化转型复合人才。一方面通过高教体系,针对数字化转型以及现代化进程,设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和方案,储备基础型复合人才;另一方面,根据数字化转型发展演进特征,进行动态阶段性专业培训,加强数字化转型理论实践应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复合人才系统培养体系。

第三,给予光伏产业“3060”战略实践对等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扶持。我国光伏产业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又是“3060”战略实践的主要产业力量,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至关重要,国家应重视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构建良好的供求、金融等市场环境,从国家层面强化并坚定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动力。

4.2 社会层面

第一,加强光伏产业企业管理层数字化转型经验交流。要发挥民间光伏产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配合国家政策,积极组织光伏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交流分享会,提升企业管理层光伏产业数字化转型认知,拓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产业链视角,助力推进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第二,实现产业内企业数字化转型互助。发挥光伏产业链内一体化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平台、组织架构等,加强全产业链企业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以大带小,降低光伏产业内中小企业、低利润率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有效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4.3 企业层面

第一,构建数字化平台联合研发通道,实现个性化产业数字化平台构建。数据标准化、系统专业化是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关键,决定了企业内部门间、全产业链企业间能否实现有效的对接和融合,对平台供应商要进行严格筛选,产业内业务人员要加入平台供应商的数字化平台搭建工作,在平台构建期实现业务与技术有效融合,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动态数据体系。

第二,加强一体化企业间、部门间的融合互通。数字化转型的基礎之一,是技术与业务的相互融合,主要通过数据互通互联来实现。一方面要横向促进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以及企业间的数据信息以及系统的标准化,另一方面要纵向打通运营壁垒,破除部门墙,以共识为基础协同数字化转型,提升转型效率。

第三,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绩效考核框架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层面、业务层面以及安全保障层面的全维度的长期可持续考核系统,做好进程监督、效果考核与风险评估,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相关信息数据的国际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于凤霞.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实践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6):12-13.

【2】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4-8.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4】编写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7.

【5】黄群慧,杨虎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与世界意义[N].人民日报,2022-3-25.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道路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县域实践探索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