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运备战周期下新西兰竞技体育发展经验再梳理及启示

2023-08-26 17:08李淑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新西兰

李淑玲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De Bosscher等提出的“国际竞技运动成功关键因子”(SPLISS)模式作为分析工具,对新西兰近年来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经验进行梳理,深入探讨新西兰竞技运动中观与微观方面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若抛开宏观因素的影响,在新西兰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中,主要经验有以下三点:第一,突出协作与“规划”相结合进行人才选拔、培养与退役支援;第二,大力升级海内外运动场所并积极申办多种类型国际赛事;第三,侧重于教育与社区推动来提升竞技运动基础和群众的运动参与。审视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新西兰竞技体育以上三点微观操作层面的经验,对处于转型、升级与备战奥运的国内竞技体育发展均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西兰;竞技体育;SPLISS;经验梳理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7-0062-04

奥运竞技作为人类竞技的“高光”时刻,在世人面前彰显了各国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精神风貌以及其所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从来都不缺乏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关注、赞美与歌颂。世界各国也因此积极参与,并为之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为之建构一系列相应的支持。新西兰作为“奥运”最具潜力国,在近二十年来的夏季奥运会表现突出,其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一度为国内外世界各国所关注[1]。进入新千年以来,经过一系列的体育治理,新西兰的竞技体育更是发展强劲,其竞技体育发展呈现为更加系统而成熟,稳定在世界奥运竞技第一集团的位置。毫无疑问,新西兰奥运代表团将是新奥运周期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极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之一。剖析新西兰近些年来的奥运成绩不难发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竞技成绩,与其锐意革新、致力于竞技体育提升是分不开的。那么,新西兰如何能够在长达二十几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优势,其成功的关键有哪些?给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呢?这些都是本研究所关注的核心话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西蘭虽与我国相距甚远,人种基因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新视角、新理念的意义上来讲,新西兰竞技体育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尤其体现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纵观前人的以往研究,大多以综述性叙述为主,其缺点是缺少有效的研究方法给予支撑,得出的结论也主要集中于经济支持、管理体制以及文化特征,而缺乏微观操作层面上的经验。本研究尝试着引入国际上通用的“竞技运动成功因素归因(SPLISS)”为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经济支持、管理体制以及文化特征等因素之外的微观层面因素进行再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与革新我国竞技体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SPLISS分析工具概述

在竞技运动致胜因素的探讨研究方面,以模型研究见长的欧美学者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以Oakley与Green(2001)、Digel(2002)、Green与 Houlihan(2005)以及De Bosscher,Bingham与Shibli等学者所提出的讨论模型更加具有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其中,以De Bosscher,Bingham与Shibli等学者的研究团队所提出的模型最为典型,称之为“国际竞技运动成功关键因子”(Sports Factors Leading to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分析模式,即SPLISS模式[2]。

“De Bosscher在研究中发现,国际竞技成功因素可以划分为宏观(经济支持、组织管理与文化因素)、中观(竞技体育政策、执行体制)、微观(运动员培养、个体遗传以及成长的外界环境)等三个层面。在竞技运动致胜因素的研究中,中观与微观因素往往是竞技体育发展中容易被忽视的核心要素,相对比而言,宏观因素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中观与微观因素则显得更为重要,具体由以下5个关键性因素构成:(1)运动人才选拔与培训系统(talent identification & development system);(2)运动员生涯与退役支持(athletic career & retirement support);(3)竞技训练硬件设施建设(training facilities);(4)国内外体育赛事申办 (international/national competitions);(5)运动基础和参与率(foundation & participation for sports development). De Bosscher等人在确定此模式架构之后,更是与多个国家奥委会、国际运动组织与研究者进行合作,对多个国家的竞技运动发展进行研究,逐渐获得多个国家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与应用。截至2019年底,SPLISS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18个国家、76名研究者和44名决策者的竞技体育政策研究的国际网络合作体,成为系统研究国际竞技体育的重要工具[3]。

2 新西兰竞技体育发展策略经验梳理

2.1 运动人才选拔与培训系统

为了在奥运赛场上获得优异的成绩,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早已成为新西兰体育界的一种共识。其中,挖掘优秀运动员则是新西兰政府奥运攻关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了加大优秀人才的选拔,由新西兰体育振兴中心(NSC)着手牵头与新西兰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相连接发掘人才,还构建了初中、高中体育联盟、体育协会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优秀人才的发掘,尤其是注重全国中学生体育比赛的人才选拔,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人才挖掘的重要性[4]。

进入2000年以来,新西兰政府便不断出台各类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激励政策。2000年9月13日,新西兰政府制定《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并提出构建“连贯指导体系”,明确提出:“将建立不同年龄梯度、相互衔接的运动人才培养体系,”2001年,新西兰奥委会经过一系列考察论证,形成了一整套培养方案,从少年运动员到顶尖运动员、从初级教练员到高级专业运动员一应俱全,并确定了各单项协会在体育医学、训练与情报上的支援体制”[5]。其中,选拔NOC标杆性运动员,是新西兰奥委会人才选拔与培训的一个重要举措。2008年4月,新西兰奥委会开始推行NOC精英育成事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将来活跃在奥运赛场的运动顶尖选手。为了获得高水平的运动小将,新西兰奥委会从全国选拔出具有特别运动潜力的少年运动员,安排在临近的学校就学,同时指派单项协会的专业教练对其进行培训与指导,定期到国家训练中心接受集训。至2019年,先后7次修订了对标杆性运动员的确定规则。

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2015年,新西兰政府专门成立了“体育局”,结合奥运攻关训练周期,颁布了《2020年奥运会运动员育成与强化计划》,并设立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特别工作小组”,旨在统筹规划运动员强化计划与检验战略实施效果[6]。

2.2 运动员生涯与退役支援

在新西兰,运动员的生涯辅助与退役支援主要由新西兰政府、体育振兴中心与奥委会等三方提供,除了辅助现役运动员的训练费用外,还在运动员的就业及学习上提供支持。1990年,新西兰体育振兴中心针对奥运选手专门设立了“体育振兴基金”。2004年,《新西兰训练战略》出台,确定了顶级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使得顶级运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竞技运动生涯之中,减少其对退役后就业难问题的担忧。为了进一步激励运动员参与的积极性,新西兰政府在2010年4月出台的《奥运会奖牌倍增计划》中提出:“对运动员实施高额奖励政策”[7]。2012年1月,新西兰奥委会推出了NOC顶级运动员培训事业,根据现役运动员不同的年龄与志向,进行不同类型的职业技术培训。

2012年底,新西兰政府发布了《2012—2015体育与休闲战略计划》,提出:“务实性落实实施《体育职业生涯援助战略计划》,构筑一体化援助体系,从运动员现役和退役两方面完善保障体系”。自此,运动员生涯与退役支援成为竞技体育支撑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新西兰政府所高度重视。2015年,新西兰奥委会发布了《新西兰2020年奥运会运动员育成与强化计划》,进一步提出对有望取得优异成绩的新生代运动员予以支援。2017年4月,“新西兰体育厅发布了专门针对顶尖运动员就业的保障政策,规定了项尖运动员参与国家队教练岗位的基本要求”[8]。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社区体育俱乐部与高水平体育联合推进计划”,鼓励社区体育俱乐部与各个单项体育协会合作,促进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到社区体育俱乐部中进行指导,以此促进運动员能力的提升。

2.3 竞技训练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国际竞技力,备战奥运,新西兰政府从中央与地方两方面不断改善与升级竞技训练空间建设,并逐渐建成了“一体化”的国家训练体系。2004年投资6.2亿美元建设了两个国家级运动训练机构,一个是国家训练中心(NTC),另一个是国家体育科研中心(NISS)。国家训练中心的管理与营运与紧邻在旁的NISS进行一体化的运作,选手和各个竞技团体可以充分利用两个训练中心的设施。

国家训练中心位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由室内训练中心、田径训练场、室内网球场以及选手村所构成,主要致力于为各项运动提供专用练习场地以及集训的中心,对顶级选手及有潜力的运动员实施强化训练、健康管理,为其提供育成方案,选手们可以在此接受集中且系统化的训练。

对于国家训练中心无法提供适当训练的水域、高地与冬季项目,新西兰奥委会则依据水域竞技、高地训练与冬季竞技活动的需求,在各地方设置了竞技特别强化据点,并不断加以强化建设,新西兰政府从2001年开始收集各个地方竞技强化据点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活化既有运动设施,极大地充实了特殊项目国家层级的训练空间,至2018年底已建成40多个训练基地[9]。

为了让运动员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获得适度的休息与调整,新西兰奥委会还为运动员设置了共同起居室、客厅、餐厅、交谊室、按摩室与温泉浴场等训练辅助场所,以促进选手们训练之余可以交流沟通,增加其生活的满意度。

2.4 国内外体育赛事申办

为了丰富运动员的国际经验,振兴竞技体育发展,改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新西兰政府积极地致力于各大国内外体育赛事的申办。1973年,新西兰举办大洋洲国家杯,而后一度成为由大洋洲足协举办的国际性足球锦标赛。1987年,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合办橄榄球世界杯,取得圆满成功,之后每隔四年举办一次。2011年9月,新西兰成功申请举办橄榄球世界杯,进一步提升了新西兰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不仅仅是足球、橄榄球,各类项目世锦赛也相继落户新西兰。2000年,新西兰协助澳大利亚承办了悉尼奥运会,从赛事举办地来看,虽然不在新西兰本土举办但是为新西兰带来的收益却是惊人的;2009年,大洋洲篮球世锦赛在新西兰进行,新西兰男篮的卓越表现,深深地触动了新西兰社会久违了的民族自豪感[10]。

毫无疑问,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国际赛事的举办或参与,在展现新西兰国家形象与民族风采的同时,对于经济、社会与国民精神层面上也起到了助推性功用,因此更加坚定了新西兰政府办赛的国家意志。

2.5 运动基础和参与率

新西兰政府在经营竞技体育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推进。1972年,政府出台了《关于普及振兴体育的基本策略》,标志着在新西兰竞技体育基础上“普及”大众体育的趋势出现。“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与建设,新西兰共建成了综合性俱乐部4000多家,覆盖78%的基层行政区,会员超过140万”,各类俱乐部设置有多个可供选择的运动项目,配备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上实现了“基层行政区拥有不少于1个综合性俱乐部,各社区至少1个泛区域体育中心”的目标,到2018年底,新西兰体育协会登记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55万人之多[11]。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克服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少子化”现象所带来的运动员数量的锐减。新西兰政府加大了学校体育的治理,一方面,强化了学生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逐渐建立起以学校运动部、体育少年团和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等3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另一方面,则加大了青少年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为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青少年提供运动指导服务。同时,政府对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中小学每周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每月至少组织3次课外体育竞赛活动[12]。另外,在学校体育中全面推进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推广,使学校体育的受益面从学校师生扩大到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外,还可以参加社区活动,丰富了学校师生的活动内容;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增加了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

3 对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3.1 突出协作与“规划”相结合进行人才选拔、培养与退役支援

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上,新西兰非常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其主要特征呈现为中学体育联盟、体育协会与医疗机构的三方协同合作。相比较而言,医疗机构的协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竞技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科学性,这是新西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在奥委会的支持下,新西兰体育协会建立了运动员完整的培养方案与支援体系,以NOC标杆性运动员的选拔为标志,这一举措对具有运动潜能与高水平的运动小将来说,无疑打开了直接上升为运动顶尖选手的通道。

在运动员退役支援上,新西兰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运动员生涯与退役支援相关的“规划”,以法制、条例的方式推进运动员生涯与退役支援,以强制性的方式保障了运动生涯权利。其中,《新西兰训练战略》《体育基本计划》《体育职业生涯援助战略计划》《新西兰2020年奥运会运动员育成与强化计划》等计划的推出,对运动员现役与退役后的支援,均具有标识性意义。另外,高额奖金与运动员退役保障的利用是新西兰给予运动员的一贯做法,这主要是缘于竞技体育运动的特殊性,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较强的外部支持,如果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往往会产生运动员弃训、弃赛的问题。

3.2 大力升级国内外运动场所并积极申办多种类型国际赛事

在训练硬件设施建设与国内外赛事申办上,新西兰与美国、欧洲等一些发展国家有着诸多相近的历程与发展走向,在特定的时间中,都在不遗余力积极进行国内外赛事的申办,并进行场馆设施的大量建设。透过表象看本质,新西兰在赛事申办与场馆建设方面,除了与欧美国家发展经济、促进国家国民体质提升的共性目标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西兰亟待通过体育提升经济、改善国家形象、激发国民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全方位地提升国家影响力,这是新西兰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场馆与赛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新西兰政府相类似,我国目前也在积极申报各种国际类型的赛事,其宗旨有着诸多相近之处。为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提升经济、改善国家形象、激发国民精神、推动国民体质增强,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也在不断积极开展各类国际赛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要加强海外训练基地、单项强化训练据点等场地设施的建设,来助力竞技体育走向国际化,为国际赛事的承办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侧重于教育与社区推动来提升竞技运动基础和群众的运动参与

在运动基础和促进参与率方面,新西兰与我国一样,正在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子化”问题所带来的竞技选手大幅度减少的冲击,基于此种情形,加大教育系统与社区系统规划和革新,则是目前夯实运动基础和提高运动参与率的重要举措。

在社区体育方面,新西兰政府致力于俱乐部建设,对综合体育俱乐部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同时,确立了各行政区域体育俱乐部的达标数量标准。其中,新西兰政府建立起了学校运动部、体育少年团和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同时,规定“中小学每周体育活动时間不少于150分钟,每月至少组织3次课外体育竞赛活动。”

借鉴新西兰政府的经验,结合我国当下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开展的现状,国内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加快建设融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国内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强化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尤其是社区与学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应加快社区综合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新西兰的社区发展经验提醒我们,综合体育俱乐部是学生、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一定范围与空间中为学生与社区居民提供了桥梁性作用。在国内,可以尝试加大社区综合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以此为学生与社区居民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来增加竞技运动参与人群,为竞技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社会支持。

4 结语

在新时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下,如何更高水平、更高效能地备战奥运,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运动成绩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话题,本研究借助SPLISS分析模式对新西兰竞技体育发展经验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内竞技体育转型、升级与备战奥运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勇.新西兰基础教育阶段健康与体育课程开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教学,2011,31(03):56-57.

〔2〕姜熙.比较法视角下的我国《体育法》修改研究——基于30国体育法的文本分析[J].体育科学,2019,39(07):62-79.

〔3〕郑伟.新西兰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8):10+12.

〔4〕于素梅.国际视野下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06):30-34.

〔5〕于永晖,高嵘.体育素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6):506-509+516.

〔6〕董如豹.《新西兰体育战略规划2015-2020》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3(07):38-42.

〔7〕余胜茹.新西兰西太平洋体育场收入与支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5(03):132-137.

〔8〕何松博.应对体育休闲:新西兰休闲体育政策及其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2):44-48.

〔9〕李佑发,马晓.我国与英国、爱尔兰、新西兰三国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5,22(04):60-65.

〔10〕党林秀,董翠香,季浏.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解析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 41(01):23-30.

〔11〕龚正伟,姜熙.新西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基于体育政策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31-37+43.

〔12〕张靖弦,黄海燕.新西兰体育赛事政府资助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J].体育科研,2013,34(06):87-93.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新西兰
新西兰兔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新西兰出现牛油果盗贼
新西兰小学生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