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探索

2023-08-26 21:16杨继涛马勤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展新媒体

杨继涛 马勤

摘要 微信公众号对农业科技期刊融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作为期刊新媒体的一个窗口对科技期刊的宣传有着积极地推介作用,而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发展对期刊的发展助推作用也尤为重要。通过对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目前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5-0207-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50

Exploration of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Comprehensive Gene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YANG Ji-tao,MA Qin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WeChat public account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day, the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as a window of new media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has a positive promotion effect, and it is also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WeChat public account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ordinar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s. We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WeChat public account operation status, the current dilemma and other aspec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comprehensive gene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Key words Ordinary agricultural academic journals;WeChat official accounts;New media;Integrative development

自从2012年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以来,其受众规模迅速扩大。在出版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时期,很多科技期刊也纷纷注册开通其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腾讯新开发的程序,开启了主体和用户之间新的传播模式,时至今日,微信平台以其设置的完备性、科学性和互动性已经成为期刊新媒体评价的指标之一[1]。微信公众号从诞生到现在发展已经近10年时间,以科技期刊作为主体与微信公众号的融合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还没有达到期刊传播发展的应有高度,对科技期刊的服务功能和传播效果还远远没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和传播效果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对于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和运营策略,很多学者对其运营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冀芳等[2]在2016年对CSSCI 来源期刊进行了公众号开通与运营情况分析,刘玉成等[3]在2017年对EI 收录期刊公众号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从专业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进行分析论证,如席志武等[4]在2019年对新闻传播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进行了分析。还有学者对不同省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情况进行分析,如张辉玲[1]在2020年对广东省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另外还有一些学者针对个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如李柯[5]在2022年对中国出版公众号运营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上研究分别从不同群体分类、不同学科分类以及个刊微信公众号等方面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目前,已有的研究理论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但是针对农业综合类普通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状况的研究较为鲜见。目前,微信公众号仍然是学术期刊使用最广泛的新媒体平台,但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仍然缺乏专门的新媒体运营人才以及财政和技术支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缺乏影响力[6]。尽管如此,微信公众号仍是学术期刊需要坚持和深耕的重要新媒体平台之一,因此只有继续深挖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加大对期刊新媒体支持力度,科技期刊才能实现从纸媒向新媒体的过渡,才能创造出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才能促进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历程。因此,对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尤为必要。鉴于此,笔者通过对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目前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继续优化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 年第 19 卷第一部分: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统计年:2021年)S 农业科学综合(55页)所列举的103种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和2021北大中文核心目录完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第六编、农业科学部分综合性农业科学S分类中的31种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按知网期刊影响力指数所列举的103种农业综合期刊,去除31种中文核心期刊,以其余的72种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微信搜索功能中公众号渠道采用选中的期刊名称进行搜索,然后添加关注其公众号。对于这种方式未能检索到的期刊公众号,利用知网和相关微信群联系期刊编辑部核实其微信公众号情况,然后按其提供的方式查找公众号并添加关注,通过研究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和查找其从开通到2021年12月31日为止的推文情况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取判断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的公众号运营状况。

从选取的72种综合性普刊中分析其微信公众号现状,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开通基本情况、发布内容、基本功能、特色服务、推送消息等。其中,基本情况包括微信公众号名称、首推发文时间,账号主体类型、公众号内容及其菜单设置情况。发布内容主要结合自定义菜单进行分析,主要分为论文正文、期刊资讯、投稿须知、投稿方式、每期目錄、学术动态、征稿启事、审稿查询、期刊栏目等类别;推送消息从推送内容、推送总量、首条推送时间、末条推送时间等方面获取数据。

2 普刊微信公众号现状分析

通过对所选取的72种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调查分析,所选取的调查内容主要有最早发文时间、2021年全年发文量、公众号类型、期刊公众号名称、公众号内容及菜单设置,以下分析中各刊的微信公众号均以其刊名代替,结果如表1所示。

2.1 开通时间及类型

该调查开通时间以其最早发文时间算起,截至2022年7月,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期刊共有37家,未开通的有35家,在所调查期刊中几乎有50%期刊未开通微信公众号,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综合性普刊仅仅占比51.3%。从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最早发文时间可以看出,最早开通发文的是2014年11月,为《安徽农业科学》,公众号类型从调查结果来看全部属于订阅号,在所调查的72种期刊中,开通微信公众号的37家微信公众号名称大部分都与期刊名称一致,只有《山西农业科学》和《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作为统一的公众号,其涵盖3家期刊相关信息内容。

2.2 发文量

表2为统计的2021年全年发文量情况,其中《山西农业科学》《山西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版)》为一个公众号,即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服务类刊社动态中有新闻快讯有优秀作者风采等,刊社官网在线查询中有稿件查询、论文检索、待发表论文。期刊内容有当期目次、过刊浏览、热点文章。最高阅读量统计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由表2可知,37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综合性普通期刊中,2021年无更新的为《塔里木大学学报》《安徽农学通报》《甘肃农业》《农村经济与科技》《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原农业》6家期刊微信公众号,占比为16.2%。2021年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有4家:《江西农业科学》2021年11月开通,发文量为3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11月开通,发文量为1篇;《陕西农业科学》2021年10月开通,发文量为17篇;《甘肃农业科技》2021年11月开通,发文量为2条消息。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全年发文量为1 014篇,其次为黑龙江农业科学,发文量为719篇,发文量排名第3的是《现代农业科技》,为271篇。

2.3 推文情况

对开通微信公众号的37家综合性农业期刊进行了推文分析,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期刊公众号名称、一级菜单设置、二级菜单设置、信息推送类型、2021年月均推文量、从开通到2021年12月31日的最高阅读量推文类型。从统计分析情况来看,37家公众号中,《山西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版)》和《山西农业科学》共用1个公众号,所以统计数量为36家,在调查的36家公众号中,期刊名称和公众号一致的有31家,占所调查普刊公众号的86.1%,设置一级菜单的为28家,占比为77.8%,28家期刊公众号大部分一级菜单都设置为消息和服务2种,在一级菜单中包含视频项的有4家,分别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安徽农业科学》和《中国热带农业》。一级菜单设置有视频的仅占11.1%,在调查的36家开通公众号中,二级菜单设置情况存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二级菜单共同点主要都包含在一级菜单服务中,以期刊信息、稿件查询等相关内容为主;差异点主要表现在一级菜单消息涵盖的范围不同。从表2可以看出,二级菜单设置较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家:《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刊说(介绍封面文章)、编辑精选(主要是论文)、人物课题组介绍、专家报告、期刊周边和期刊相关的信息等;《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有悦读、查知、交流、专栏论文摘要、专栏主持人简介;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有消息和视频号,包括漫画节气系列、刊鉴郎访谈、目次、编辑下基层、稿件动态、通知信息;《安徽农业科学》消息有论文推荐、公告、科研、三农、关注、视频(主要是国外智能化农业技术);服务内容有专题汇编、投稿查询、关于期刊、服务有刊社动态、微网刊、重点推送;《中国热带农业》有作物科普、每月热作产品市场动态,视频围绕农垦人,共3个视频,服务有期刊杂志、征稿启事;《黑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的文配图包括业内新闻、农业技术、农业百科、网刊、农业资讯、关于我们等。其余22家具有二级菜单设置的公众号内容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以期刊目次和精选论文为主。《陕西农业科学》于2021年10月开通,在消息推送部分主要包括如何利用知网写作论文系列和花卉科普系列,用来培育潜在粉丝。在调查的36家开通公众号的期刊中,信息推送类型基本都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其中12家属于单纯服务型的推送类型,其他24家属于知识型和服务型兼顾。2021年月均推送量差异比较明显,其中最大月均推文量是《安徽农业科学》,为84.50篇,其次是《黑龙江农业科学》,为59.91篇。推文量最少的为0,在2021年无更新的共有6家。

3 综合性普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问题

3.1 缺乏专职的新媒体运营人员

在调查的72种综合性农业普通期刊中,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大部分都存在专职编辑人数过少的现象,往往是编辑人员身兼数职,基本都是期刊的业务编辑兼职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公众号的编辑和运营工作,因此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打造公众号内容,也无法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7]。另外各编辑部在对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作为主体的编辑人员基本都未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关于新媒体运营的培训学习,在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大都属于边学边干,对于新媒体在如何运营、推广、设计和创新方面基本属于空白的比较多。目前,大部分综合性普刊编辑部对从事新媒体运营人员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加之编辑大部分都是兼职做公众号编辑,因此积极性难以调动,微信公众号运营缺乏后劲,其推文质量和传播效果也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3.2 策划不足,内容形式单一

微信公众号发展到今天,其运营模式已经从最初的技术萌芽期转变到成长期,并且已经开始进入红利上升期。在调查分析36家综合性普通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运营较好的微信公众号,如山西农业期刊社、安徽农业科学等。其他开通公众号的综合性普刊中,公众號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大部分都是把当期纸质期刊出版的目录或者选取部分论文转发到公众号上,大部分综合性普刊的微信公众号仅仅只是期刊的一个公用信息来源或者是进入采编系统网站的一个端口。在调查的36家中,有很多公众号仅流于形式,对于促进期刊的发展作用甚微。

另外综合性普刊编辑部编辑兼职做公众号运营,对于微信公众号运营创新意识不足。导致公众号的内容和形式都较单一,策划也就无从谈起,大部分综合性普刊的微信公众号都没有凸显出个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独特性,对于作者和读者也缺少吸引力,其用户的关注度也比较低。

目前开通微信公众号的36家综合性普刊中,大部分都存在运营状况仅限于其简单的菜单功能,对微信公众号的自定义功能还未充分开发应用,用户黏性低,内容简单,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期刊介绍、当期目次、期刊信息等内容,此外菜单设计也基本类似。目前,运营的综合性普刊微信公众号大部分涵盖的内容大致都只有期刊介绍、当期目录和论文,或者偶尔发会议通知等普刊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因此类型单一。大部分都属纯知识性内容,每期杂志发行前推送当期目录,之后推送当期文章。

3.3 推文间隔久,发布频率低

通过对36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综合性普刊调查发现,从推文发布频率来看,仅《安徽农业科学》和《黑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每天都更新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内容。在调查的36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期刊中,每月更新1次的期刊占比为52.7%,其余期刊月均发布量达不到1篇。 可见,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目前普遍存在推文间隔久、发布频率低的情况。

3.4 阅读量普遍偏少,留言互动几乎没有

在笔者调查的72种普通科技期刊中,开通的36家普通期刊中,大部分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会议通知、期刊介绍、电子版论文、行业信息等。在阅读量方面,2021年最高阅读量差别比较明显:《中国热带农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的阅读量2021年超过6 047人次,为最多;推文情况分析显示,微信公众号年阅读量为0的有6家。从统计的2021年各公众号推文阅读量和点击量来看,远远达不到推广与宣传的效应。大部分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几乎与作者、读者零交流,没有发挥与用户及时互动交流的功能。

4 普刊微信公众号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创建专业运营团队,实现期刊新媒体的专业化营运

数字化人才是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拥有高素质的出版人才就意味着出版单位拥有了核心竞争力[8]。因此,除了加强编辑业务水平培训外,更要注重编辑的新媒体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班、技术探讨会等形式对编辑人员进行新媒体技能的提高与深化,优化知识结构体系,以便目前现有编辑人员尽快掌握新媒体运营技能,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更快适应期刊数字化发展。

作为期刊主办单位,在目前数字化出版的转型时期更需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期刊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传播功能,重视期刊传播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对于期刊管理实行一些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调动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应引进专门从事新媒体运营的编辑人才,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这方面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的做法值得借鉴,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设立了专门的媒体运营中心,有专人从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作,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使得新媒体运营发展迅速,实现了纸媒与新媒体的交互提升发展态势。

4.2 强化期刊属性,扩大传播范围

农业综合类普刊虽然属于一个大类,但各刊有各刊的特质,因此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利用自身特质打造独具特色的公众号内容,用特色吸引受众,增加公众号黏性。充分利用各刊优势资源,利用好公众号平台,实现期刊和公众号服务功能的互通[9]。

从目前出版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形式来看,推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多媒体手段利用效率低。应及时更新微信公众号内容,提高更新频率,充分发挥实时更新的微信公众平台优势,让知识及传播更加便捷迅速;改变目前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形式,不仅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应尝试视频、音频和超级链接等,实现推文形式多样化,更容易带给受众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官视听效果[10]。

开通公众号的综合性普刊中,最早的开通时间为2014年,但普遍的问题是关注度较低,关注人数远远未达到饱和,可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各刊可以采用在官网、纸质期刊版权页以及利用学术研讨会小礼品等方式加印公号二维码,按用户喜好程度推送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的推文,多渠道增加关注度。

4.3 多方位征集公众号推文

此类问题的核心因素是目前综合性普刊公众号属于“无米下锅”的状态,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期刊优势,调动编辑积极性,面向期刊作者群体、相关学术团体、本行业知名专家教授等广泛征集微信公众号推文。同时,根据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需要策划刊登内容,带着方向性针对有效作者征集公众号推文,利用主管和主办单位平台优势,结合公众号做弘扬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围绕农业热点问题结合学科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做相关推文征集。利用主办或者主管单位科研优势和专家教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做专题视频栏目或者开播科普性直播课程等多种形式增加公众号内容,提高发文频次,缩短发文周期。

4.4 精准定位,体现特色增加黏性

各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期刊现状、结合自己的特色对运营的公众号进行准确定位,策划自己的公众号面对的特定阅读对象,个刊在运营公众号的推文时应根据阅读对象的习惯做到推文内容精准化,按自己刊物的特色针对特定对象进行推送,用来提高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纸质期刊内容不应简单照搬到公众号上,应采用新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加工,以有声读物或者短视频等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进行发布。围绕自己刊物的特点而不仅仅限于本刊范围内的内容去思考运营公众号,创作出适合目标群体的推文内容。

与其他相关期刊实现新媒体横向联合,建立新媒体出版联合体,共享相关信息和热点问题联动,丰富微信公众平台的层次,开展多途径传播方式,实现公众号集约化运营。

4.5 增强融媒体发展意识,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

从调查结果来看,72家综合性普刊中开通新媒体的仅为37家,大部分期刊还没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期刊需要多元化发展,单纯依靠纸媒营运已经不适合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因此应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拓宽公众号的受众面。各综合性普刊可以利用自己的公众号平台和现在新兴的新媒体联手融合发展,结合期刊独有的优势,纵深挖掘新的用户需求。以视频的形式进行知识文化推送和推广,将微信公众号与其他新媒体平台融合起来做大做强期刊,最大化实现期刊的传播功能。

5 结语

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的微信公众号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进行科技传播的有力途径,能极大推动科技期刊的传播发展。因此,对于综合性普通农业科技期刊来说,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更需要彰显个刊的特色,把学术的严谨性、科学性溶于科普中,以简单直白的风格用公众号平台讲述高科技的故事,既利用了新媒体公众号的特点,同时又能结合个刊的特色,运营出各刊百花齐放的公众号平台,实现科技知识的最大化传播效应,成为助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新平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期刊出版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辉玲.广东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调查及传播力建設:以中文核心期刊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55-262.

[2] 冀芳,张夏恒.CSSCI 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56-762.

[3] 刘玉成,王丹,张丹.EI 收录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及提升策略[J].编辑学报,2017,29(6):574-578.

[4] 席志武,刘银银.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中国编辑,2019(5):72-76,81.

[5] 李柯.出版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实践:以《中国出版》为例[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2):71-74.

[6] 王佳,刘伟霄,杨建肖,等.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5):56-59.

[7] 朱琳峰.我国生物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40-243,271.

[8] 孔艳妮.我国冶金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困境及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2(4):69-71.

[9] 王作利,贺富荣,张红.科技期刊推进微信公众号编辑运营研究[J].中国报业,2023(8):26-27.

[10] 郭玲.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的几点认识[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3,42(3):83-86.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期刊网研究基金项目(CAJW2021-055)。

作者简介 杨继涛(1971—),女,陕西礼泉人,副编审,硕士,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通信作者,编辑,硕士,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0-24;修回日期 2022-12-28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展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