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2023-08-28 12:05杨春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作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杨春梅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工的重要主体之一,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开展管理、教育工作,同时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下实现发展。辅导员管理工作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能够对学生的“三观”形成、学习生活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现代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适应高校教育管理形势的变化,跟上时代节奏,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期间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需求,进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6-0167-04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班级中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同时还承担着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陪跑员,能够对学生进行持续的鼓励,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惑,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的变化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时刻牢记服务学生这一根本目的,积极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创新,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陪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分析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安全监护、环境适应、情感交流、学习指导和思政引导五个方面。

安全监护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关注学生的身体安全,避免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出现受伤的情况。我国教育竞争极为激烈,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过于专注学习而忽略综合能力培养,而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果不具备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常识和技巧,就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例如,某位高校学生在校内通过小型变压器使用大功率电器,但是这类小型变压器大多质量低劣,且属于违规产品,容易导致触电、火灾等事故。因此,辅导员必须明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安全准则,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环境适应工作要求辅导员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環境,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不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师长看管,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大学环境相对宽松、自由,部分学生便直接进入放松状态,如果辅导员不对其进行干预和指导,学生可能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学无所成,当学生意识到需要努力之时,已经落下许多专业课程。因此,帮助学生适应高校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社交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学习状态的同时能够在高校环境中适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

情感交流工作要求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部分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可能出现一些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出现异常情况,甚至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类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压力下,学生容易出现“躺平”“摆烂”等状况,因此,通过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正确面对竞争压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和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学习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能够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者学习信心下降的时候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并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短板,进而帮助学生联系专业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指导。例如,某位学生在高中时期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曾经在高中属于尖子生,在与同学的对比中,这位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出现懈怠、逃避的情绪。因此,辅导员应当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2]。

思政引导工作要求辅导员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思政理论,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通过思政学习逐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内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认知方式多元化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为“00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得益于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认知方式更加多元化。许多学生厌烦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如果辅导员未能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作出及时调整,有可能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低下,甚至引发学生的排斥,导致学生更加不服从教师的管理。与此同时,“00后”学生性格特点多样化,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转变统一的工作方式。因此,学生认知方式多元化和性格特点多样化对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互联网发展导致学生获取信息多元化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思政引导,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政教育,以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补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思政元素。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到多元化的信息内容,然而这些信息内容之中不乏一些腐朽的、错误的元素,学生长期接触这些内容后思想会变得消极。因此,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网络信息多元化也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管理理念有待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名为管理,实际上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能够做到以服务开展管理、以服务推动管理。因此,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树立服务理念,才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从现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许多辅导员在管理理念方面依旧较为保守,对学生发出管理指令,命令学生强行服从管理等这类强制式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管理是服务的本质属性,没有以服务理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观念相对保守,这也导致一些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期间采取统一的工作方法,忽视了工作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只对学生进行共性管理,并未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理念保守是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障碍。

(二)輔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这就要求辅导员要能跟上工作形势,不断创新自身的工作方法,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安全监护、环境适应、情感交流等多项内容,因此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教育学、管理学知识,并且能够了解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在辅导员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陪伴学生的成长。然而,从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来看,许多辅导员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其工作能力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此外,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期间,还有辅导员存在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不契合的情况。现阶段各高校对辅导员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高校的年轻辅导员具有较高的学历,能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却不足,当学生内部发生一些矛盾或者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排除、解决这些问题。与之相对的,一些资深辅导员具有较为充足的工作经验,但是在理论知识方面处于劣势,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未能做到主动向学生靠近。

(三)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落后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期间依旧保留着过去的工作方法,并未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推进辅导员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融合,换言之,辅导员并未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班级建设。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在辅导员或者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管理和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在管理期间的主体地位。然而,部分辅导员并未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

四、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策略

(一)积极迎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前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主要面临学生认知方式多元化、性格特点多样化以及学生获取的信息内容多元化三大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辅导员工作需求,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支撑,就需要辅导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实现“以疏代堵”

高校辅导员需要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特点的变化,意识到传统的强制式管理是低效的、僵硬的,应当积极借鉴先进理念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以疏代堵”。教师要在学生管理工作期间积极引导,而非进行强制管理,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排斥甚至厌恶的情绪。同时,辅导员需要引领学生对管理规则、管理制度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认同管理规章制度,认同辅导员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工作[3]。

2. 积极开展共性管理,兼顾学生个性特点

在学生管理工作期间应当坚持做到共性与个性共抓,主抓共性管理,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开展针对性管理。在大学班级内部,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积极配合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的,但也存在个别学生由于身心因素或者家庭因素而出现特别需求,这就需要辅导员在紧紧抓住共性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管理,以此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在日常的生活期间,尤其是学生刚入学校之时,更是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关系的最佳契机,辅导员应当在这一阶段积极接触学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重点关注一些性格特点较为突出的学生,同时多关注一些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为日后的共性管理与个性指导的协同开展做好铺垫[4]。

3. 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教育

辅导员在学生入学之初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可以借助每天军训结束后的傍晚与学生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让学生树立仔细甄别网络信息的意识,能够以辩证、全面的角度看待网络信息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讲解一些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坚守法律红线,做到不传播虚假错误信息、不相信虚假错误信息。通过网络信息教育活动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上的错误信息和负面信息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干扰。同时,辅导员也可以积极联系学校,在校园网建设期间通过大数据技术设置信息筛选功能,如此一来,学生在利用校园网上网浏览信息的时候,可以少接触到许多负面、错误信息。

(二)积极转变辅导员工作观念,明确辅导员工作思路

实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需要积极转变辅导员的工作观念,只有实现观念创新,才能够推动工作的创新,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所服务。因此,辅导员应当意识到自身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必须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积极树立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明确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除了树立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之外,辅导员也应当积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例如,当推行一项学生管理措施的时候,许多学生对这项措施呈现出消极的态度,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利用案例讲解的方式来解读这项措施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在这一过程中慢慢认可这项管理措施[5]。

此外,辅导员也应当主动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心,并在学生管理工作期间做到以身作则,积极规范辅导员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此对学生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推进辅导员在职学习,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不仅需要掌握管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因此,学校应当积极组织辅导员进行综合学习,全方面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具备更加专业的能力投入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辅导员也应当积极保持自我精进的职业态度,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期间实现常学常新,经常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经常产生新的感悟,并敢于将自己的工作想法付诸实践。辅导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定期总结,并积极听取学生对管理活动、管理工作的意见,才能够持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针对辅导员存在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不契合的问题,学校及学院方面应当积极组织辅导员形成互助对子,使年轻辅导员和资深辅导员互帮互助,年轻辅导员能够为资深辅导员的工作提供理论知识方面的指导,而资深辅导员则可以为年轻辅导员提供工作经验咨询。在双方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全体辅导员都能实现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辅导员应当积极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掌握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经验和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管理实践之中。

(四)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班团组织强化学生管理水平

在学生管理工作期间,辅导员应当意识到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辅导员可以借助学习主体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学习主体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体性,而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期间,也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开展。辅导员应当对学生管理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管理方向,进而实现辅导员管理学生和学生自主管理的融合,共同提升学生管理的效果[6]。

在学生管理期间应当发挥班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打造以班长、团支书及其他班委为中心的管理队伍,让这些班干部帮助辅导员开展管理工作。相较于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班干部来自学生,更能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准确把握不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理论式说教的情况。因此,发挥班干部在学生管理期间的积极作用,也是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此外,辅导员也可以积极与各宿舍舍长和朋辈志愿者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管理活动之中,积极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宿舍舍长和朋辈志愿者也要积极协调舍友、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融洽的宿舍氛围和班级氛围。

参考文献:

[1] 張雪. 互联网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 国际公关,2022(07):106-108.

[2] 张晓英,殷凤,赵斌. 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策探讨[J]. 科技资讯,2022,20(04):68-70.

[3] 刘亚尼.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J]. 大学,2021(46):48-50.

[4] 王喆.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思考[J]. 长江丛刊,2020(02):101+103.

[5] 郝媛.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2022(12):127-129.

[6] 李爱芹.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 现代交际,2019(15):138+137.

(荐稿人:刘炳龙,楚雄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工作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