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与丰富内涵

2023-08-29 15:10徐子明
经济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绿色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格外重要。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才能发展好生态建设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发展中。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逻辑 丰富内涵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014-02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内的重要方面,对于当前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又为当前国际坏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

案[1]。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与逻辑,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生态文明观点,仍然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提高它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2]。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环境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自然界辨证发展规律的揭示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论述,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提供了生存环境,同时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界[3]。现如今,“人类中心主义”及“反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渐增多,“人类中心主义”从根本上讲是颠倒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主客关系,认为人类是主宰自然的绝对力量,从理论上将一些破坏与改造自然的行为合理化,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在新时代下,只有鲜明地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从根本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

(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与根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孕育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同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统儒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即是“自然之天”,其主要认为人由天地而生,存在于自然的秩序与规律当中,人与自然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息息相通,这就从根本上反对了“人类中心主义”,并且孔子思想中的“畏天命”思想就是主张人类要敬畏自然而不是像西方文明一样去支配自然。道家的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一切都是道法自然,教导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善待万物,认同并遵从大自然所具有的规律性,这些先进的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构成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根基。中国传统生态观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十分重视,比如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并有度的论题,曾引用古诗文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最多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生态文明而言,如果环境污染了,“大道”和“为公”也就无从谈起。

(三)吸取了西方工业化历程的惨痛教训

从西方走上工业化道路以来,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与对抗。西方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饱受诟病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即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公众消费主义的盛行与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造成大量资源遭到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的全球变暖以及环境公害问题,导致各个国家都在寻求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法[4]。习近平生态文明观,避免了不可持续的生产发展方式所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中国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道路是同西方的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西方所走的近代化道路是殖民主义的,或者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西方国家的崛起所运用的手段是不断地殖民掠夺,是非和平手段的。而中国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所走的道路,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正确的领导,靠的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将带领我国的工业化走向绿色环保之路,为我国产业转型指出低碳之路,将促进我国大力发展更多清洁有效的能源。中国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解决与民生相关的问题出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核心立场。

(五)立足于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如今,中国生态环境所面临多种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其中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十分严峻。目前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空气污染物排放量长期居高不下。2011年以来,全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57万吨/年,粉尘为15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这些都是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污染源。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乃是最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中国也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仅仅只有世界水资源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21位。就人均可用水量而言,我国是世界上13个人均可用水量最低的国家之一[5]。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仍未被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重[5]。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导,以从理论上指导改善中国当前面临的十分严重的各种污染问题。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优势应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思想写进了中央文件之中,从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就成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中可以得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在为我们整个社会创造财富,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保护我们的财富[6]。

(二)碳中和和碳达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对此目标作出了重要论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决策,“双碳”目标既是我们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发展所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在建立在新发展格局之上并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达成“双碳”目标成为破解资源环境中突出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双碳”体系的不断建构之中,我国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重要行业领域正在制定一套专属方案。并且在我国不断积极推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条件下,一些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跟进,发布了本国双碳目标时间表,目前来看,“双碳”目标国际前景广阔。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是可以相互协调发展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断推动低碳文明发展,不仅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的重要一环,而且可以切实推动更公平更有质量的绿色发展,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路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態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统筹这七方面的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观中的重要内容,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方法论指引[7]。

(五)为全球生态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应始终奉行多边主义原则,在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中贡献中国力量[8]。自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以来,在西方国家中,化石能源的利用与消耗不断增加,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屡升不减,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造成了不可恢复的后果,例如海平面上升、多发性的气候危机,这些都对人类的发展进步构成了极大的考验。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等多种方面揭示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丰富的环境思想以及辨证观历史观,吸收了以矛盾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中和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内涵,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闻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人民日报,2022-04-07(006)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日报,2022-08-18(010)

[3] 孙金龙.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J].中国生态文明,2022(01):6-10.

[4] 本报评论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N].人民日报,2022-07-07(001)

[5] 王海芹.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中国经济时报,2021-09-23(004)

[6] 张开,陈琦,陈洋毅,雷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经济学[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13(03):59-86.

[7] 孙姣.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D].齐鲁工业大学,2021(10)

[8] 马欢欢,任亮.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理论意蕴、价值导向与实践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6):89-92+96.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作者简介:徐子明(1999—),男,汉族,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人,黑龙江大学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建峰)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
古丈毛尖制茶工艺的调查报告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