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3-08-29 15:10张香梅
经济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传统文化

摘 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精神养料,因而也是文化产业深度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文化與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需发挥好传统文化与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优势,赋能地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产业升级 高质量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3;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016-02

文化事业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全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前提保障。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供给侧改革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2021年国家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从供给端入手,实现文化产业升级[1]。这就要求新时期在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外部因素,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理应因地制宜地提炼出有益因素,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转型升级的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补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多元化诉求。高质量发展要改变传统与生产要素投入保持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要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融入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驱动。新时期,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产业发展,都要走质量变革道路,走创新发展道路。从文化产业看,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明确其内涵,也要找到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管理体系变革。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区别于其他产业发展模式。要想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就必须推进产业管理体系变革,实现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宏观的管理制度,对具体政策治理进行优化,才能够确保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才能够确保各个层次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构建层面看,在推动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深刻把握产业意识形态属性,加大文化体制创新发展,打破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种种局限,运用文化产业的各项统领式的优势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带来的诸多红利,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从文化产业管理的政策治理层面看,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同时要充分尊重产业市场化规律,制定更契合文化产业管理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提升政策治理效能,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要重视文化产品的价值判断,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文化产业自身价值导向,文化产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追求产生着深远影响,而文化产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必然要打上中国烙印和民族精神,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产品内容的价值判断。二是要充分体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审美价值。当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多关注了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忽略了产品和服务的审美价值。从本质上看,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应是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也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追求[2]。如果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过程中没有注重其审美特性,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很难引起受众关注,也就无法实现经济价值。之所以文化产品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的追捧,就在于其创意、艺术和审美都达到了较高层次,这也是未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趋向。

二、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马克思主义等西方文化进行了碰撞和融合,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这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包容性、学习性特征,在碰撞、融合、消化、吸收和创新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黄河和长江两支主体文化,黄河文化作为北方代表文化,长江文化则作为南方代表文化。同时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分支出了很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属于地方文化,但又统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这些传统文化又孕育出了不同的经济主体,而这些经济主体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出了不同特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烙印,例如瓷器文化、茶叶文化和丝绸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早在公元前10世纪西周时期就孕育出了丝绸文化,之后又出现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为我国与西方经济往来提供了路径,也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使东方丝绸名扬世界。而丝绸文化也成为当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文化积淀。可以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据独特位置,并持续地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不同的传统文化在孕育经济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产业,这些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相融合,进而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差异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2.传统文化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要素。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传统文化越厚重就越能够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文化动力和发展潜能。一是对传统文化挖掘越深入越能够为区域发展孕育潜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创新作为内在驱动力,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新,还是自下而上的以产业主体为核心的创新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培养。创新思维必然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文化不仅是创新思维的土壤,更是创新思维的灵魂。一个区域传统文化厚重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社会的创新自觉性,同时也与创新成果成正比关系。二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自然资源往往具有一定的无限性,而文化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延展性,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能够为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培养区域社会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从而为区域创新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和舆论氛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随着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也会越来越繁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3.文旅融合是加速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需求[3]。随着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组织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化產业与旅游产业的要素不断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新的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在全新的技术支持之下,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诉求,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首先,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文化产业市场和旅游产业市场不断交融,相应的消费群体也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丰富产品和服务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其次,营销渠道更为多元化。文化产业在转型过程中会与旅游产业营销渠道深度融合,进而构建更为紧密的营销渠道,有助于文化产业降低营销成本。最后,市场运作融合统一。在文旅融合过程中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二者在统一运营模式下,原来很多交叉重复的地方逐渐消失,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更好地挖掘市场潜能,不断扩大自身竞争力,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加速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

三、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更为多元化诉求。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理应体现出人民属性,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体现文化产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和科技,而文化科技同样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通过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能够使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得更为紧密,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覆盖范围。近年来,通过文化与技术融合,在文化消费领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随着云计算、智能硬件、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和各类高品质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在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参与下,互联网与文化创意实现了跨界融合,并衍生出了多个新文化业态,衍生包括文化创意、创意设计、数字创意等多个产业,对提升文化产业质量,构建更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5G应用技术的广泛普及为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更为尖端的技术支撑,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字文化产品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传统文化与影视、音乐、游戏、动漫、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使文化产品具有了沉浸式、可视化和交互性特征。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有必要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对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顶层设计,通过平台将这些顶层设计具体落到实处,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创新能力,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到传统文化创意之中,打造出更多的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2.深化文旅融合和改革创新。改革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想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就必须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国家要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诉求,构建现代化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4]。特别是要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者和推进者。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鼓励文化企业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文化企业要给予融资支持,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建设,通过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强资本合作,实现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的优势互补,实现跨文化企业强强联手,进一步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搭建更广阔平台,打破行政区域束缚,鼓励优秀龙头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让市场在更深层次发挥作用,进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3.延伸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元素,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加以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加持之下可以为文化产业价值链延伸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元素[5]。数字信息技术属于中性技术,只有在传统文化基因的促进下,才能够迸发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内容。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优势,要为文化产业价值共创提供技术支撑,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在新时代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内核和价值。在供给端,可以搭建传统文化云服务平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换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加强对原创文化产品知识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在用户端,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要以用户需求作为传统文化加工的主要方向,要充分了解用户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需求和偏好,进而打造出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感知需求、情感需求和价值诉求。另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延伸作为当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不同主体的各自优势和作用,围绕传统文化创意、传统文化创新,打造一系列能够被用户所认可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平衡,在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文化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将其融入到文化产业创新之中,进一步丰富文化产业供给内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多元诉求。文化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激活我国文化潜在的消费需求,有利于解决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力.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和理论贡献[J].企业经济,2022(08):5-13+2.

[2] 张姝,张子璇.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的研究[J].包装工程,2022(16):347-354.

[3] 顾江.文化强国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2-22.

[4] 周锦.社交网络应用下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22(07):68-74.

[5] 王亚南.新时代高质量文化消费:价值、维度及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03):66-71.

(作者单位: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河南商丘 476000)

[作者简介:张香梅(197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责编:建峰)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传统文化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