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书香文化的高职院校党建育人路径创新实践

2023-08-29 06:32董桂花任鹏吕璞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

董桂花 任鹏 吕璞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是育人,新形势要求党建工作要有新视角、新作为,这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现状,从书香文化的视角分析文化與党建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一二三四五”的党建育人新路径,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形成党建育人的品牌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书香文化;党建育人;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103-04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1]。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凝聚力。党建工作是高校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是新时代下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两项主要工作,图书馆既是知识信息传播的平台,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性地将书香文化建设与党建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党建育人形式滞后、缺乏活力。随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都发生了变化,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信息获取网络化等给当前的党建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单向灌输的育人形式,方法简单、内容枯燥、形式生硬,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大学生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要求,影响了育人效果[3]。

党建育人与其他工作缺乏协同合作。党建育人工作开展相对独立,与文化建设缺乏协同合作。当前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主要以基层党组织最末梢的支部为单位开展,各组织、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党建资源、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统筹整合,不能共用共享,党建育人和实际工作两张皮,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质量。

党建育人没有形成多元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当前党建育人大都是理论说教,呈现形式和方法不够多样化,没有把党建资源规划统筹,学生也不能从组织生活中深刻体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红色文化资源产生的激励效应,不能亲身感受、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果,从而影响了党建育人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书香文化与党建育人的耦合性

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是图书馆的内在价值,彰显了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与内容。通过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馆舍环境、管理制度、精神引领和日常组织开展的各项传统文化活动,共同构建了图书馆的书香文化,彰显了图书馆的书香人文精神。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资源、文化传承和文化展示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将书香文化与党建育人相结合的策略,书香文化能焕发新的生机,也实现了党建育人的目的。

书香文化是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与载体。书香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党建育人的覆盖空间,丰富了党建育人工作的内涵。书香文化建设为党建育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和“营养”,使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更加鲜活、落地,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提升了党建育人水平,有力助推党建育人落地开花,形成发展新合力[4]。

高职院校党建育人是书香文化建设的坚实保障。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为主导,参与、助力、推动书香文化建设,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党建育人为目的,借助书香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将党建育人的思想、内容、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展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引领人、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和塑造人。

三、基于书香文化的党建育人新路径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深入解读新时代下高校党建育人的内涵及发展规律,结合学院的育人实际,将书香文化与党建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创新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基于书香文化的党建育人品牌“书香党建育人”模式:“打造党建育人品牌—建立校企共建机制—打造校内党建教育基地—拓展党建育人途径—培育精品文化党建活动”,即“12345”模式:

(一)铸造一项 “文化+党建” 育人品牌

整合图书馆资源,将书香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结合,建立集广大师生党员培训、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学习考察、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式教育培训基地,创新党建育人的内容、方式与载体,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书香+党建”,既发挥书香文化的优势,不断适应党建工作发展的新要求,打造图书馆党建育人品牌,让党建育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建立校企双元支部共建机制

充分整合图书馆和知网、新华书店等大型企业的文化资源,通过支部共建等形式到企业进行文化交流,不断扩容、丰富图书馆书香红色文化资源的范围和内容,也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作家来学校开展讲座,将书香文化孕育在学校的精神土壤中,将图书馆打造成满足师生个性化要求和多元阅读需求的公共精神文化空间,实现“走进企业、请企业进来”双向文化教育活动,校园与企业红色教育资源共融共通,形成“书香党建促共建,校企合作促共赢”的校企双元机制,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三)打造三个校内党建育人基地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图书馆开设公共思政课、红色文化等相关课程,让学生看理论、学知识、拓视野,将图书馆建设为书香文化红色教学阵地;利用图书馆收藏的丰富文献资源、校史档案和专业文物,采用文化活动、社会服务、技艺传授、文创开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立思想、承文化、树志向,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书香文化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图书馆空间资源和数字资源,对图书馆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和整理,形成特定的红色文化宣传空间,加快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将图书馆建设为书香文化红色宣传阵地。通过三个阵地的建立,让书香悦读和红色基因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融合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推动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加强党建育人的效果[5]。

(四)培育四项红色精品活动

着眼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传统节日、公祭日、革命领袖和先烈的诞辰日等举办经典红色观影活动;设立“初心书苑”为红色经典图书阅读专区,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交流会,为学生推荐红色阅读书目,交流阅读感受,还可以进行红色影视作品赏析等;利用世界读书日、建党节、国庆节等国家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期间举办红色题材的诗文朗诵活动,逐渐打造成为阅读品牌;在中国传统节日、世界博物馆日和世界环保日等时间节点举办文化沙龙活动,四个文化活动不断扩容、丰富红色资源的范围和内容,经典的红色故事声声传播,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6]。

(五)拓展五种党建育人途径

深入开展支部党员教育学习,加强思想建设。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个人”的三级学习体系;持续开展党员读书沙龙活动,每名党员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设置红鲁班讲堂,邀请思想政治教学部、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授课,推进学习日常化、碎片化、泛在化。通过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平台,将学习嵌入每个党员每天的实际岗位工作中。

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建党节、国庆节、世界读书日、世界环境保护日和世界博物馆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读书沙龙、阅读推广、主题书展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凝聚师生向心力,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活动阵地建设,创新党建育人载体。建成支部党员活动室、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网上党建园地,挂牌中共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党校,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通过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线上工作形式,结合线下初心书苑、宣传教育和活动载体,与合作企业、属地村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

深化读者服务,提升党建工作先进性。做好学院读者各项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图书馆走进系部、教研室,了解教师、科研人员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以专业、科研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资源推介服务和电子资源使用培训讲座,为教师提供文献传递和论文查重服务。同时以信息素养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优化阅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共享书香美好人生,助力营造书香校园。

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学院党建文化名片。自2015年图书馆新馆建成以来,五年间在馆内建立中国古建筑构件收藏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藏室、山东广厦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校史馆和校友之家,并定期对学生开放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成长成才。图书馆吸引319个学校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5274人次到校考察学习,先后接待中小学生研学20余次,开展社会服务6次,受益人数达2千余人次。2019年图书馆被确定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2年初顺利通过验收[7]。

四、育人效果

(一)学生入馆人次显著增加

图书馆新馆于2015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是学生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的过程年,阅读推广工作在馆员的努力摸索中稳步推进,入馆人次达136540人次;2017年图书馆开始开展一系列书香阅读活动,馆内人气增长势头迅猛,2017年入馆人次比2016年增加近8万余人次,总入馆人次达215430次;2018年以后馆内书香阅读和红色基因传承活动逐步常态化,入馆人次保持相对稳定。2019年,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新形势下,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创新性地将书香文化建设与党建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了“12345”育人新模式,入馆人次达235191人次,2020年至2022年6月,入馆人次相对稳定,最高达28718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二)学生获奖率大幅提升

在图书馆“12345”育人新模式的推动下,学生社团的吸引力不断增长,2019年来社团报名人数环比持续增加,品书协会纳新报名达1210人,志愿者服务队纳新报名646人,剪纸艺术研究所纳新报名400人,书法艺术研究所纳新报名498人。

学生以三馆藏品为原型,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结合所学专业,以书画、剪纸、拓印、表情包制作、木雕、手绘、文创开发等方式体验传统技艺,提升专业技能[9]。文创作品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二、三等奖共17项,书画作品获得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一、二、三等奖共7项,学生以三馆资源创作的表情包被腾讯公司收录使用,学生设计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40余项,学生制作的颜文姜祠、魏氏庄园等大型古建筑模型获得第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奖,连同学生设计的各种文创产品300余件常年在馆内陈列。图书馆连续两年在全国和省内高职高专信息素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说课获得省内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全国一等奖(全国第2名)和三等奖;1名学生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7名);图书馆获得最佳组织奖,这些骄人成绩均是书香文化和党建育人的成果[10]。

(三)图书馆成为学院文化名片

图书馆实施“12345”育人模式以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品牌,成为学院的文化名片,先后荣获“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出版著作3部,省级课题结题3项,1项课题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唯一的优秀等次。4篇论文、8个案例分别被国家图工委、中国高职图书馆发展论坛等评为一等奖、二等奖的优秀案例,3个案例分别被评为山东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特等奖和一等奖。

(四)图书馆社会影响广泛

图书馆“12345”育人模式将党建育人与书香文化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吸引了全国319个學校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5274人次到校考察学习,接待中小学生研学20余次,承办了全国建设类高职院校书记院长论坛、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现场会、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新时代人文素质教育交流研讨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等省级以上重要会议。在全国、全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上受邀作关于育人模式的典型发言,介绍了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育人模式开展的背景、建设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情况[11]。

五、育人效果启示

基于书香文化建设的高职院校育人新模式,与新时代党建工作密切融合,形成长效机制的发展研究。以图书馆党建育人探索的新路径为例,归纳总结和梳理实践成功的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党建育人品牌发展策略,打造文化育人下的党建育人品牌,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以推进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12]。

参考文献:

[1] 张豫. 用书香文化助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以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党建工作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145-148.

[2] 杨东铭. 试论职业院校书香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J]. 职教论坛,2016(14):42-45.

[3] 吕宗瑛,刘念,林杰,等. 基于书香文化维度的高校党建育人路径研究[J]. 管理观察,2016(27):77-79.

[4] 陶萍萍. 职业院校党建育人工作探讨[J]. 智库时代,2019(17):20-21.

[5] 徐以国,董萍. 创新党建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J]. 南方论刊,2016(04):110-112.

[6] 郑巧. 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探索[J]. 闽江学院学报,2021,42(06):96-104.

[7] 张大良. 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的探索和创新[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1,40(12):1-4.

[8] 郑非. 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互动关系探讨[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02):131-135.

[9] 陈玥. 图书馆的书香文化[J]. 科技信息,2012(01):426-427.

[10] 王晓红,方苏. 文化育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视角[J]. 文教资料,2016(12):144-146.

[11] 杨东铭. 主题书香文化品牌建设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J]. 图书馆界,2018(05):49-52+69.

[12] 马超.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 传承,2012(14):18-19.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