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找到恶毒蘑菇“解药”

2023-08-29 10:28
海外星云 2023年8期
关键词:鹅膏莱尼卫报

在全世界,蘑菇中毒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因,其中最致命的当属毒鹅膏菌。

毒鹅膏菌又叫“毒伞”,俗称“死亡帽”,含有剧毒成分α-鹅膏蕈碱。这种物质对人的致死剂量为0.1mg/kg,而每株毒鹅膏菌中的α-鹅膏蕈碱含量达15mg。误食一株毒鹅膏菌就足以导致成年人死亡。

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找针对这种蘑菇的解毒剂,但成果寥寥。美国佛蒙特大学的植物学家特伦斯·德莱尼对美国《纽约时报》表示,以往一半以上的毒鹅膏菌中毒者病例会导致死亡;即使在今天,也会有10%~15%的中毒者不治。

针对毒鹅膏菌中毒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是补水,让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仍有很多人的症状并未好转……事实上,唯一有效的疗法是肝移植。”德莱尼说。

而这种被称为“国王杀手”的死亡帽菇可能正在失去威力,中国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的药理学家和毒理学家王巧平和他的研究团队有了新发现。

《纽约时报》称,王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基因组,寻找由毒素引发的生物事件链。在5月下旬发表在美国《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中,他们宣布发现了一种分子,似乎可以降低α-鹅膏蕈碱的毒性。

英国《卫报》报道说,研究人员首先使用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创建出人类细胞,并逐一敲除了数千个基因。然后,他们用α-鹅膏蕈碱浸泡这些细胞,追踪哪些细胞仍能正常成长。他们推断,某一特定基因失活时,若细胞的状态更健康,那么该基因可能就是毒素起作用的关键。经过努力,他们将范围缩小到了STT3B基因上。

接下来,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建模,寻找可能阻断STT3B的化合物,总共发现了34种。在进一步的细胞测试中,多数化合物被证明无效,只有一种可以有效抑制STT3B。

《卫报》称,这种化合物被称为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肝功能和心脏功能成像的染料。王巧平和他的团队先将α-鹅膏蕈碱毒素注射到小鼠体内,再注射ICG,不久,小鼠的症状得到了改善,肝脏损伤明显减轻。

“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王巧平说。他的团队的工作表明,STTB3基因以某种方式帮助α-鹅膏蕈碱进入细胞,而ICG可以阻止这一过程。

“这是一篇非常酷的论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真菌学家和遗传学家安妮·普林格尔对《纽约时报》说,她研究毒鹅膏菌已有20年。“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最后得出了一个假设,找到了解药。”

普林格爾说,这种化合物是否有效尚待观察,但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卫报》称,ICG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摄入毒素和接受药物之间的窗口期,超过4个小时,效果就会逐渐减弱。

佛蒙特大学的德莱尼说,人们往往直到8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会知道自己吃了毒鹅膏菌这样的毒蘑菇。毒鹅膏菌的可怕之处在于,误食者在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后,会有两到三天的时间感觉“好多了”,而在此期间,毒素仍在继续造成损害。

德莱尼对《纽约时报》强调,无论有没有解药,“尽早得知摄入了这种东西,是绝对必要的”。

猜你喜欢
鹅膏莱尼卫报
α-鹅膏毒肽诱导肝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最毒蘑菇”的毒素这样炼成
“最毒蘑菇”的毒素这样炼成
蘑菇杀手:一旦误食,难逃一死
Lenny the Flying Inventor1 飞行发明家莱尼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可视化特色分析——以《卫报》和《财新网》为例
“自拍杆”
推倒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墙——前《卫报》网站视频节目主管三问融合
黑白的空间对峙:《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社会空间
《心之罪》中莱尼大姐的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