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八路到共和国将军的成长历程——记我的父亲李伦

2023-08-29 06:57北京
党史纵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爷爷

○李 靖(北京)

我的父亲李伦,是我爷爷李克农的小儿子,他自幼便跟随爷爷走南闯北,在战火硝烟中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迅速成长起来,最终由一名小八路成长为共和国中将,他的一生传奇又精彩。作为女儿,我将父亲的成长历程记录下来,以飱读者。

动荡的童年

我的父亲李伦出生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1927 年。这年的4 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4 月18 日,安徽芜湖的国民党也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血腥镇压。

这一天,马家巷1 号的家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警察局的顾问单志伊,他急匆匆地向我奶奶赵瑛通报了警察局已派人在抓捕他们的路上的消息。得知这个消息后,奶奶万分着急,顾不上天黑路滑和怀有身孕,雇了一条小船,连夜冒着大雨,渡江到对岸的小王庄。上岸后,奶奶在泥泞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了4公里多,在这紧急关头终于找到我爷爷李克农和阿英他们。这时的奶奶已经成了“落汤鸡”,在通知爷爷后就晕倒在地。

爷爷他们迅速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敌人悬赏5 万大洋抓捕李克农的计划落空了。奶奶此时肚子里怀的就是我的父亲李伦,所以后来有人说他在娘肚子里就参加了革命。

10 月,我父亲出生了。爷爷辗转到了上海,参加了中央特科。1930年,为掩护爷爷的身份,奶奶带着3 岁的父亲和8 岁的大伯李治到了上海,那时,爷爷已打入国民党的无线电管理局任电讯股长。1931年4 月24 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钱壮飞第一时间得到消息,通知了我爷爷,爷爷通过江苏省委找到陈赓、周恩来,及时挽救了在上海的党中央及党的主要领导人。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来被周恩来誉为“龙潭三杰”。

此时的爷爷只顾转移党中央的机关和领导,却没顾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幸亏奶奶及时接到一个通信员的通知,才带着两个孩子匆匆从后门离开。此后的十几天里,他们流落街头,露宿菜市场,每天只能买一个烧饼充饥。后来在街上碰到地下党员宫乔岩并在其帮助下,才找到住处安顿下来,最终在中央的安排下,奶奶他们才回到芜湖老家。离开上海前,爷爷在桥头和家人见了一面,就奔赴苏区了,这一别就是5年。我父亲当时因为年纪小竟全然不知,直到爷爷去世后,他才知道自己当时也亲历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奶奶他们回到芜湖后,由于爷爷是共产党要犯,警察局、国民党当局经常到家里骚扰,我的曾祖父也丢了海关的工作。到1937 年初,近6年的时间,我的奶奶带着5个孩子还有公公婆婆一大家人,就靠着奶奶当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和出租房屋的收入生活,经常借债度日,生活非常清苦。

1934 年的一天,家里突然收到爷爷从江西瑞金通过一家商号辗转寄来的一封报平安的信。知道爷爷还活着,全家欣喜若狂。奶奶让才上二年级的父亲给爷爷写一封信,这封信让爷爷永生难忘:

“爸爸:我现在已经上小学了,在妈妈和姐姐哥哥督促下,认得不少字了,所以能给你写信了。我们全家都很想念你,我更是如此,经常在梦中哭醒。别人的孩子都有爸爸搀着上学,给他们买纸买笔,而我们家穷,没有钱买,只好用废纸和笔头,有些是姐姐哥哥用剩下的,有些还是在路上拣的。但我从不淘气,读书也用功,学习成绩也好。请放心。”

爷爷接到小儿子这封信时,心里很难过,红军领导李涛、周兴、刘志坚、刘少文等人看了这封信,也不禁掉下眼泪。1938年,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李涛见到我父亲说:你就是那个写信的男孩儿吧?我们都看了你的信,很感动,看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抛家舍业,让家人如此遭难,都伤心地流泪了。爷爷也在回信中深情地写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思念家人之情你们可以想象得到的”。

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2月,南京沦陷前,爷爷安排好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撤离的事后,最后一批和叶剑英、刘志坚、廖承志、童小鹏、袁超俊等人才撤离,他们分乘两辆破旧小汽车经芜湖、南昌去武汉。途经芜湖时,爷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他回家敲门时,大姑李宁开门,一看门口站了一个“陌生人”,赶紧把门关上,跑回屋对曾祖父说:“爷爷,快躲起来,要账的又来了!”曾祖父正想躲,听到门外有人大声喊“我是克农啊!”家里才赶快开门,全家喜出望外,爷爷见到了一家人,不禁泪流满面。他只在家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就和家人告别,又踏上了征途。

1938年4月,爷爷把全家人都带到武汉。到武汉后,爷爷将大姑李宁、大伯李治,二伯李力和一些烈士子弟一起护送去了延安。我父亲因为年纪小,就留在爷爷身边。那时爷爷兼管武汉八办,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管我父亲。由于父亲当时年龄小,上不了学,就在办事处楼上楼下玩,累了就在办事处找地方睡觉,最多的是在童小鹏的床上睡觉。有一次,他睡到了李涛的床上,李涛开玩笑说他像日本鬼子一样,到处侵略。后来叶剑英听到了,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小日本”,这个外号办事处的人都知道了,一直带到桂林八办。

1938 年,我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到了桂林八办。但他那时只有11岁,没地方上学,爷爷就让他在办事处当公务员,和战士一起搞卫生,打开水,和勤务班的战士住在一起。1939 年,父亲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小战士,每个月可以领到一元津贴,他很高兴,可以自己买零食和故事书了。后来,父亲又被调到电台学习报务,教员是刘澄清。之后担任越南共产党主席的胡志明当时也在办事处工作,任文化教员,化名胡光,别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父亲因为上不了学,就经常跟着胡志明学识字、学唱歌、学文化。有一次胡志明给父亲出主意:“小日本”这个名字不好听,你要在墙报上登一个声明,日本是侵略者,是坏人,不要让大家叫你“小日本”。于是父亲按照胡志明教的办法写了一个声明贴在墙上,结果适得其反,大人们都哈哈大笑,“小日本”的名声更大了。后来办事处演活报剧,让父亲扮演日本兵,这回就成了真的“小日本”了。这个事也传到重庆,到延安后,邓颖超、廖承志、叶剑英等见到爷爷,还总是问你们家“小日本”怎么样了。

初上战场

1941 年,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到了延安。全家人在延安团聚了,还特意在爷爷住的窑洞前照了一张全家福。3月,中央组织部安排父亲进了延安自然科学院预科班学习,1942年,自然科学院又合并到延安大学,成为延大中学部。父亲的同学有很多是烈士子弟,如李鹏、彭士禄、林汉雄、黄毅成、戚元靖等。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土窑洞阴暗潮湿,无法洗澡,身上长满了虱子,吃的是小米黑豆,盐水煮菜,过年才吃一次肉。延安大生产运动后,生活有了改善。当时父亲只有十三四岁,也参与了纺线,但是他总是纺不好,只好接受安排到垃圾堆里拣拾破布,洗干净交给做鞋的同志。

1941 年,李伦和家人在延安窑洞前合影。左起:李治、赵瑛、李宁、李伦、李冰、李克农、李力

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枣园的家里聚会,为了一个政治问题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好邓发也在,他让我父亲发言,大姑李宁说,他还不是党员呢!邓发说,那就让党外人士发言嘛!无意中的一句话,把父亲封了个“党外人士”。这句话不知怎么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了,一次,我二姑在枣园陪主席跳舞时,主席问她,你们家里那个“党外人士”现在在哪里?于是这件事又成了大家的笑料,说李克农家里出了个“党外人士”。爷爷听到后,担心我父亲真把自己当成党外人士,便郑重严肃地对他说:“你是共产党的儿子,是党把你养大的,要听党的话,你走到哪里,哪里的党组织就是你的父母。我和你既是父子关系,又是同志关系。你有什么事要去找党的组织,你要靠党,靠组织,靠自己,不要靠我。”父亲将爷爷的话铭记在心,一生都没有忘记。

1943 年底,16 岁的父亲几次向爷爷奶奶提出要上前方打仗,爷爷支持他的想法。经聂荣臻介绍,父亲和三名同学奔赴清涧抗大总校二大队报到,被分配在一队。队里学员大多是来自基层的干部,不少是立过战功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就在这里学习。在抗大,父亲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这对他帮助很大,让他懂得了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1944 年底,中央决定以八路军炮兵团为基础,成立延安炮兵学校,培养炮兵干部。父亲从抗大转到炮兵学校学习,成为我军培养的第一批炮兵干部。1945 年初,父亲在炮校加入了党组织。抗战胜利后,炮校大部分开赴东北,父亲则留在晋西北,配属晋绥野战军作战。

1945 年10 月,晋绥野战军奉命向绥远挺进,首战田家镇,即老凉城。我军派了一门炮,一发炮弹就打开一个大缺口,步兵冲进去,大部分敌人被活捉,首战告捷。我军一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在察素齐,炮兵上去只打了三发炮弹,就歼灭了大部分敌人,接着解放了毕科齐,直抵包头城下。包头一战打得很艰苦,炮兵十几发炮弹就在城墙上炸开了一个大豁口,但这时,突然一颗迫击炮弹在距父亲二三米的地方爆炸,炸声如雷,弹片向斜上方飞去,面前一头驴子被炸破了肚子,他却安然无恙。参战前,父亲就和朱麟(朱德的侄子)悄悄约定,谁牺牲了就给对方家里报个信,结果大难不死捡回一条命。

1946 年2 月,父亲在晋绥野战军司令部当参谋,后到晋察冀中央党校学习。1946 年6 月,父亲被调到张家口铁路局,担任了张家口车站的副站长,从此接触了铁路运输的业务。在张家口工作期间,父亲遇到延安时的老同学,如李鹏、黄毅成、何建文等人,他们在张家口高等工业学校学习。

1947 年春,父亲又到华东野战军报到。陈毅司令员听说是李克农的儿子,立即召见我父亲,当时饶漱石、粟裕、陈士榘、唐亮等领导都在,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也在场。父亲当即被分配至华野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一营任副营长,这时的父亲还不到20岁。全团只有2个营、4个连,有16 门德国产的150 毫米榴弹炮,这种炮当时是中国性能最好的炮了。到华野不久,父亲赶上了孟良崮战役,后又参加了石家庄战役。

在攻打元氏县城时,部队遭到地主还乡团的顽强抵抗,我军突击队被压在一片凹地里,紧急要求炮火支援。父亲当时在前沿阵地,他飞身跑回炮兵阵地,推开炮手,亲自瞄准操炮,对准敌突破口,连打两发,全部命中,步兵部队连声叫好。此后,父亲到西柏坡中央社会部看望父母。在得知儿子的战场表现后,爷爷告诫他:作战光靠勇敢不够,还要多学知识,增长智慧,要有勇有谋。

1948 年秋,父亲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1949年1月又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舟山的战役。渡江战役中,父亲的炮兵营配属给二十军,掩护部队渡江。部队准备4月21日晚渡江,上午10时,突然有两艘军舰向我方驶来,眼看要驶入我火力圈,但看不清挂的是什么旗。父亲在指挥所亲眼看到,如此庞然大物侵犯我国水域,怒从心起。他来不及请示,果断下令:“打!打!”炮兵营连发70 多枚炮弹,20 多枚命中。可惜当时没有穿甲弹,不能打穿甲板。来舰也猛烈还击,我方工事被打坏,3人负伤。两艘军舰见势不妙,连忙逃跑了。后来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被打的是英国的“伦敦”号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英国的“紫石英”号在三江也遭到我炮三团阻击。渡江战役胜利,我军占领了南京,攻进了总统府,我父亲也冲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

5月27日攻占上海,走进上海十里洋场,我父亲看着花花世界感慨万千:早年曾经两次到上海,是在白色恐怖中为掩护爷爷的地下工作,今天我们亲手埋葬了蒋家王朝,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站起来了,当家做主人!7月底,父亲奉命带部队到宁波,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由于在渡江战役和舟山群岛战役中,父亲指挥有序、组织有力,勇于带头、团结群众,忘我工作,全营军人代表大会一致为他向上请功,父亲最终被评为战斗模范、工作模范,并经特纵政治部审核批准荣立一等功。由于连续作战,父亲没时间给家里写信,爷爷奶奶很着急。有一次,爷爷遇到粟裕,问起李伦的情况,说你不要瞒着我,这孩子还在不在了?怎么好几个月没来信?粟裕一愣,马上回去查,得知父亲还活着,就让陈锐霆批评他为什么不给家里写信。父亲这才赶紧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报平安,后来父亲也一直保留着爷爷奶奶给他的回信。

成为共和国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回到了北京的爷爷奶奶身边。1950 年11 月,我的父亲与母亲结婚。因为是家中最后一个子女结婚,爷爷格外重视,用他在苏联考察时省下的零花钱,操办了婚宴,参加婚宴的有滕代远夫妇、刘志坚夫妇、罗青长夫妇、王少春夫妇、邹大鹏夫妇、王冶秋夫妇等。爷爷在致辞时,想起往事不禁泪流满面,他边流泪边说,自己参加革命后,家中生活重担全靠妻子承担,他没有管过子女,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奶奶劝爷爷不要说了,已经过去了。这场景让在座的人无不动容,深受感动。

20 世纪50 年代,作者李靖与父亲李伦合影

1985年,李伦在唐古拉山口留影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11月,父亲接到通知,马上要去朝鲜战场,到前方运输司令部商谈军用物资运输问题。他只在医院隔着玻璃窗看了一眼妻子和刚出生一天的女儿,即出发去了前线。

父亲从1950 年起就走上了军事交通战线,与军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系统干了近40 年。他热爱这项事业,为军事交通事业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从东北到西南,从新疆到西藏,从高原到海岛,他跑遍了每一个军交系统的站点。父亲亲身参与和组织了军事交通领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大活动,为军事交通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 年,父亲被任命为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9 年,父亲又被调往总后勤部担任副部长。

1993 年,父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担任了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财经委委员。

2018 年,已91 岁高龄的父亲生病住院。在住院后期,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他始终不忘记党组织,多次自己写信:我是原总后副部长李伦,我有事想找组织,请转吿……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儿子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真情流露!

在80 年的革命生涯中,父亲始终牢记爷爷的嘱托:你是共产党的儿子,是党把你培养大,要听党的话,要靠组织,不要靠我。

2019 年6 月,亲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和人民军队同龄。在这建军96 周年的今天,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前辈,怀念为中国革命牺牲的英烈们!

猜你喜欢
爷爷
听杨爷爷讲那过去的事
为什么习爷爷总来看我们?
爷爷变身了
不甜不要钱
我的爷爷
糊涂爷爷
爷爷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