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准提问的有效性探究

2023-09-01 13:51张绿苹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绿苹

摘 要:“精准”通常被用在数学科学中,指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精确、准确地达到某一目标。“精准提问”就要求教师首先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突出教学重难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问答。精准提问可以有效地链接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进而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准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4-0111-03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摈弃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问是语文课堂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发展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这也是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既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感知学生思维、语言、探究等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有目的地推动学生个人语文素养的发展。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提问”从字面上虽然是手段,但要完成“提问”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准备问题,进行问题以及问题答案反馈。学生的思维通常就是从问题引发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教学就是不断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题其实是很容易,但是要提一个好的“问题”就要考验一个教师对学生状态的了解,对环节进行情况的评定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首先,以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现状来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提问有时缺少适度性,包括问题难度的适度和量的适度。有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是非常细碎的且没有开放性,学生面对的是选择题,比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提问方式,从而缺少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如果教师的问题仅仅为了推动课堂进程,或者为了让学生回答教师想要的内容,这就会导致问题无法体现“精准”的特点,有的过于浅显,不具备思考的价值,或者学生即使思考,从中所获的知识与能力也十分有限,有的又过于深奥,学生又回答不上来,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精准提问”需要教师及时把握住合适的知识点并以合适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如果教师的提问只停留在表面或者只是作为过渡的方式,那么就违背了精准提问的宗旨。

其次,个别语文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会出现缺乏平等性的问题。每个班级一定会有相对能力出色的“好学生”或者相对某一方面能力有弱势的“学困生”。有的班级的教师为了尽快推动课堂,总喜欢请“好学生”回答问题,希望通过“好学生”的精准回答呈现出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留给“学困生”的问题就会特别简单甚至回答的机会很少,循环往复,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我们经常说的“偏科”现象。孔子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首先注意自己的问题对象是学生全体,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能力程度,对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或者分多次持续进行。

最后就是问题反馈环节,学生回答了问题,有可能是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也有可能是在范围外,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答案,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出现“偏听”的情况,只采纳自己想要的答案,从而忽略了“标准答案”外的答案的教育价值。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语言也是比较单一、没有深度的,比如“正确”“好”“不错”等程度性反馈用语。这就直接导致学生“错”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当教师抛出问题时,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思考教师想要的答案,而不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也会呈现出“死记硬背”的特点。

2.小学语文课堂精准提问的原则及策略

首先,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方式,抛出的问题不只是为了得到答案,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填空式问答”或者“判断性问答”看上去是在提问,其实还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可以尝试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文章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进行提问,比如《尊严》一文中提到“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他明明什么都没有,他却百分百是一个富翁呢?”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的问题指向、途径、结果可以是多元的,同时教师可以让自己的提问“出人意料”,学生提前学习时可能会借助很多参考书,这就导致有的时候教师的提问是在学生的预设内的,这就容易让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教师的提问有的时候不一定要以“课文”为唯一,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以“课文”为基础的延伸,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其次,提问要突出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思考课堂目标及课堂重难点,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奇”就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重点除了来源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来源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及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体现重点,提问还要尽可能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比如,“这篇文章有何特点?”这样的问题看上去在提问特点,但细看这个问题的可回答范围就太大了,特点可以是结构方面的,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这样的问题太过宽泛,就会导致学生的回答过散甚至过偏,无法体现出问题的重点。同时,提问要有层次,提问看上去只是师生间的课堂对话形式,但不是“随机发挥”,是有一定的预设性、目的性、针对性、弹性的,课堂中的提问是为了推动下一步的学习与理解,只有层层递进,系统周密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先整理好教材的重难点,然后联系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及表现出来的兴趣、状态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抛出问题,帮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地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识。除了深度,提问还要有一定的广度,从课文中某一个点出发,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课堂中抛出的问题不一定就要在本节课中解决,可以适当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學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再把已经回答的问题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一层次地抛回来,抛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抛出问题,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最后,提问要有适度性。这一点对新手教师尤其难以把握,教师的提问要能够面向全体,又尽量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都能由问题产生进一步思考。虽然我们每次课堂都有预定的教育目标,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难度水平,以此满足不同层次“跳一跳”能够到果实的需要,教学不一定是“一步到位”的,尤其是语文课堂,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除了要基于本次教材的需要,更要立足于学生长远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有效的提问不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堂前先预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先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资源,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小学语文课堂精准提问的实施途径及注意要点

小学语文课堂经常会以课本教材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比如《北京的春节》,可以先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春节”“我身边的春节”设计提问,进而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课文产生共鸣。课文的中心句也很重要,一般都有着点明中心或者凝聚情感的作用,比如,在《夹竹桃》一文中提到“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地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样的一句话其实已经点明了本文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请学生说一说“韧性”体现在哪里?用一句话串起了整篇课文。除了中心句,文章的对比处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文章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文章前后的叙述会产生鲜明的对比。基于对比的提问,可以一下子触及课文的根本,让学生在寻找对比的强烈情感撞击中自然理解课文内涵,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提问,不一定越多越好,可以少但要精,通过问题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最终层层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从文章的概要入手提问,先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初步的了解,再由外向内,结合微末细节,一步步展开学习。比如,在《莫泊桑拜师》中,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福楼拜每次对莫泊桑说了什么?”“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等,这也应和了上面提到的提问要有层次性的特点。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对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不一样的教学组织方式,比如双人协作或者小组合作,这样也能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真正要做到每个人都有回答的机会是比较难的,但我们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当个别学生进行回答时,教师还要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反应去对待个别学生的答案。这个学生的回答能否代表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提问不是全部依赖于课堂中学生的反应,而是在课前就要进行系统、有逻辑的设计。当然也不能拘泥于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及表现出来的兴趣对自己接下来的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调整。当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时,教师可以尝试对问题进行分解,并提供一定的思考资源;当学生的回答比较含糊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追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原有的问题时,教师也不能直接地用“对”“错”作为回应,可以通过改变提问的方法及角度,引导学生转变思考方向。一节课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教师还是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回答固然重要,学生思考的过程一样充满价值。精准提问时也要把握“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可以以回答问题的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为参考。有的学生回答得快,但其实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那么教师可以以反问的方式鼓励学生重新复盘,有的学生看上去在回答,但是从他为难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其实还没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这种时候,教师可以请学生坐下,思考后再继续回答。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措辞的先后顺序,要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再请个别学生作答,如果先点明学生再抛出问题,就容易让别的学生处于“放松”“看热闹”的状态中,从而降低了问题的普遍性。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可以追问一句为什么,请学生说出答案的依据。我们经常说“思路比结果更重要”,有的时候学生的答案看似是正确的,但可能只是歪打正着。同时学生介绍思路的过程也能启发其他学生复盘自己的思路,学生间互相交流、借鉴学习思路,只有学会了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的“追问”其实也是在发展学生的“深度思考”,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考轨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引导。教师要重视学生回答后的点评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告诉学生答案的正确或错误,而是启发学生思考,知道自己思考的过程中哪里需要纠正。比如,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完整,那么教师就可以联系材料,进行引导式补充。评价要尽量以正面为主,发现学生回答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是对平时比较害羞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保持鼓励的态度,对有一些学生来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已经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步,要保护他们的表达欲望,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和心理障碍,让学生获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且被肯定的成就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公正、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建议,让教学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4.结语

总之,教师始终要记得自己最初的教学目标去精准提问,在课堂结束后,也要及时地结合课堂情况反思目标是否实现。若要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手段。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精准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于思考,最终掌握知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但要注意提问能力不是单一存在的,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教材把握能力等作为基础,这就要重视每一次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参考文献

[1]杨娟.精准设计“问題焦点” 促进学生自主提问[J].江苏教育研究,2022(16).

[2]吕孝婷.直击课堂,精准提问[J].安徽教育科研,2022(0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