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探研

2023-09-01 00:55李国昊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评价体系教学目标

李国昊

摘要: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其主要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高职体育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彰显和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体育课程思政难以真正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职体育教师应采取科学界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方式、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将课程思政理念更好地融入高职体育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合路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3-0017-04

高等教育改革带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逐渐从单纯关注学生体能和运动技巧,转向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高职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科学教学方式,在原有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课程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力求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思维和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对构建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新常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关系

课程思政和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相同点来看,两者的核心都是“教育”,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都要求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两者均会对学生精神层面产生深刻影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且两者都是“五育”中的重要内容,都注重对学生正确“三观”、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来看,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课程思政偏向于育人理念,体育教学偏向于育人手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结合教育改革和市场变化适当创新教学方式,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体育道德与行为规范的统一,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从教学模式来看,两者相互促进,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需求,对提高德育、体育教学成效至关重要。两者相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主体地位的显现,更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发挥保障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二、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受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体育教学理念受传统思想束缚,重体育技能传授,轻道德品质培养;教学评价以单一或多个运动技能为主,忽视育人功能;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固化,缺少实践训练,害怕学生身体受到伤害,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后,教师要重视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充分展现体育精神、体育文化,适应新时期体育改革要求。同时,“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高职体育教学应将课程思政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优质资源,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等。

2.高职体育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当前教学形势来看,教育主要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多为理论知识、专业运动技能的传授,隐性教育多为价值观、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竞争精神的培养。部分体育教师开展的主要是显性教育,忽视隐性教育。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创新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1],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相关思政元素简单结合在一起,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阶段,透彻分析思政教育和体育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及元素,并寻求有效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再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对于促进高职体育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彰显和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能够强化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并基于学科特色,深入挖掘体育学科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体育精神,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弘扬体育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达到體育课程预期培养目标。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思政难以真正落实

实施课程思政,实现体育技能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新目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以体育技能训练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体育技能的教学,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技能练习,重视技能教学、忽视思政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技能讲解和演示环节花费时间较多,而且思政教育既涉及理论知识讲解,又要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还要开展实践活动,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对课程思政难以真正落实。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在体育技能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通常是教师讲解占50%,准备和放松活动占20%,自由活动和休息占30%,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但其并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也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课程思政的实施沦为形式,体育教学创新陷入困境。

3.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及课程思政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要具备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评价反馈等各教学环节的能力。然而,这也正是部分体育教师所欠缺的,他们的综合能力不足,难以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教学实效不佳。

4.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思政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学活动基于学情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师生密切交流与合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可量化的、定性的考核指标,科学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便于形成规范化的学习过程[2]。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也需要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撑。若教学评价仍采用传统的“以技能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重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将无法有效落实。

四、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策略

1.科学界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新形势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有积极的影响,高职体育教师要正确认知这种融合对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重新界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实践,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化学生思想认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关注体育精神解读,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入社会实例进行说明,正确解读体育精神,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精神解读时,可以播放关于中国女排的电影、比赛视频或纪录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女排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努力拼搏的精神,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正确认知体育精神,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其次,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体育项目制定合理的思政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可行的融合机制,实现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排球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需要重点挖掘排球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结合教学内容,树立排球技能训练和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在排球基础技能教学中,要以排球垫球技能、团队训练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刻苦训练的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在拦网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冷静思考、准确判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作为思政教育目标;在传球教学中,可以将奉献精神、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思政教育目标。为提升教学指导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对排球教学进行分段教学,设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环节融入对应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活动更有成效,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2.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方式

为切实提升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工作改革,高职体育教师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方式,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生命力。

首先,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建立高职体育思政教育元素库,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实施差异化的思政教育,全方位渗透思政教育,这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重大帮助。以羽毛球教学为例,教师要积极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基于学生实际,融入思政教育,打造个性化的体育训练方案。教师可以从羽毛球运动的诞生及发展历程入手,让学生了解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历史成就和发展过程,如播放国际羽毛球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夺冠的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实现人文教育。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介绍羽毛球运动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专业性及取得优异成绩需付出的艰辛。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如班级比赛、校园比赛等,让学生认识到羽毛球比赛需要同伴之间的配合,认清个人定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

其次,教师要注重多元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应用,如游戏化教学、反思类教学、实践类教学等。1)游戏化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活动游戏化,以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例如,在体育常规训练项目“障碍跑”中,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模拟消防演练情境,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消防战士、被困人员和医护人员。“消防战士”需要快速跨越各种障碍,精准定位被困人员,完成救援任务;“医务人员”需要参与急救工作,将急救知识合理化应用。三组学生轮换扮演,依次完成障碍跑训练任务。在活动期间,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对体育技能产生新的认知。2)反思类教学活动。在完成每次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设置反思环节,要求学生对个人课堂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如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训练是否积极投入、是否存在懒惰心理及准备采取哪些改进措施等。反思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反思个人思想和行为问题,进而端正学生的思想。3)实践类教学活动。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缺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要积极开展实践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是多人竞技运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通过一对一比赛决出胜负。这期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抓拍,拍摄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如队员积极合作、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等瞬间。在总结比赛成绩基础上,教师可以融合抓拍画面,开展评奖活动,包括最佳配合小组奖、最佳个人奖等。比赛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和体验,引发全体学生反思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当代青年人的体育精神,阐述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充分感受团结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综合素养

为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學效果,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避免简单、直接地将思政内容搬到体育教学中,而要在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过程中,巧妙融入爱国教育、文化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拼搏精神教育等,帮助学生实现理论水平、技能水平、思想水平的共同提升。而这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关注国内外社会形势,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体育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我國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表明体育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强调课程育人价值,真正发挥体育课程的德育功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高职院校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培养,可以邀请思政课专业教师、相关专家或学者定期对体育教师展开培训,就思政理论、思政教育方式及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展开讲解和深度探讨。学校还应召开教师专业研讨会,邀请优秀教师讲述个人教学成果和典型案例,提高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自身要注重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利用网络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掌握各种先进教学方式,促进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4.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发展有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正确认知个人体育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以实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4]。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要对学生的体育水平和思想道德现状有清晰的认知,能结合不同体育项目和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在“运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类训练方式,将学生的热身情况、进步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并设置具体评价标准,如拉伸动作标准程度、热身运动次数等,还要将小组竞争作为教学评价参考。在“热身跑”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自觉性、执行效果、队列积极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表现积极、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懒散、推诿的学生给予惩罚,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并将其与教学目标一一比对,基于学生思想道德表现开展教学评价,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整程度,以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在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师要积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堂,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立德树人效果。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体育道德与行为规范的统一,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应从分析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入手,对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索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筱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25-126.

[2]倪洁,石萌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课程的路径探寻[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0):49-50.

[3]刘娜,阳刚.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3):140-142.

[4]周维.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体育融合思政教育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9):109-11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Guohao

(Wuhan Polytechnic,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has emerged, which mainly aims to make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go hand in hand,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for all personnel,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of the curriculum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ets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highlight and promote the sportsmanship. In respons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need for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the need to improv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the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adopt strategies such as scientifically defin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novating the organizational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of the curriculum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usion path;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评价体系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