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病人健康信念及心理痛苦程度的干预效果

2023-09-01 05:14孙会想陈俊霞
全科护理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信念痛苦

孙会想,杨 华,陈俊霞

甲状腺癌是由甲状腺细胞过度分化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1-2]。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能有效切除病灶部位,但受疾病本身及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癌症病人普遍会产生癌症复发恐惧、抑郁等消极作用心理,增加病人心理痛苦,且多数病人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而健康信念水平低下,易导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影响术后康复[3-4]。多项研究证实,实施有效心理干预能调适病人心理状态,是增强病人健康信念、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5-6]。叙事疗法是备受临床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手段,其摒弃了传统心理疗法将人视为问题的陈旧治疗观念,主要通过编排与诠释、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式,激发病人主观能动性,促进病人康复[7-8]。目前,叙事疗法在慢性疾病、癌症等多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缺乏在甲状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将叙事疗法应用至甲状腺癌病人,旨在探讨其对健康信念及心理痛苦程度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病人,纳入标准: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具备手术指征;已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年龄≥18岁;临床分期Ⅰ~Ⅱ期;病人及家属均无沟通障碍;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存在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自身免疫障碍;肝肾功能异常;合并严重急慢性疾病。共纳入104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型、居住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1)营养支持:评估病人营养状态,了解病人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包括食物选择、进食时间、进食量等;2)疼痛护理:术后评估病人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等,采用聊天、听音乐、热敷等方法减缓病人疼痛,疼痛明显者,及时给予镇痛泵或止痛药物进行镇痛;3)健康宣教:制作、发放甲状腺癌健康宣教指导手册,其中包含甲状腺癌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用药方法等,向病人讲解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引导病人主动进行健康知识学习;4)出院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形式,了解病人身心症状,并耐心解答病人提出问题,每周1次,每次15 min,持续1个月。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给予病人关爱与呵护,指导病人通过正念冥想、聆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释放内心压力。

1.2.2 研究组

予以叙事疗法干预。1)构建叙事疗法干预小组:由1名心理咨询师、1名主管护师、4名专科护士组成干预小组,由心理咨询师进行统一培训,包括叙事技巧、甲状腺癌病人心理特点等,以保证护理同质化;2)干预形式: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干预流程,在医院心理咨询室,采取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形式进行动机性访谈,要求全程视频记录,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内容,每次30 min,每周1次或2次,共实施6次,1个月内完成,具体见表2。

表2 叙事疗法干预内容

表3 两组病人健康信念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心理痛苦程度比较 单位:分

1.3 研究工具

1.3.1 健康信念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后)采用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评价,共6个维度,涉及感知疾病易感性(5项)、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6项)、感知疾病严重性(6项)、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6项)、自我效能(5项)及健康动力(7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36~180分,分数与病人健康信念呈正相关。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62,信效度良好。

1.3.2 心理痛苦程度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后)以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评价,包含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心理痛苦相关因素量表2个维度,痛苦温度计以0~10分表示病人主观心理痛苦程度,评价标准:极度痛苦(10分)、重度痛苦(7~9分)、中度痛苦(4~6分)、轻度痛苦(1~3分)、无痛苦(0分);痛苦相关因素包括家庭问题(4项)、躯体问题(23项)、实际问题(8项)、宗教信仰/精神问题(4项)、情绪问题(17项),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心理痛苦越强烈。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37,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叙事疗法对病人心理痛苦的影响

近年来,随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逐渐被临床重视,心理护理已被广泛应用至临床护理实践。大量研究证实,个体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具有密切联系,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有助于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病人自我修复能力,为疾病治疗及预后创造有利条件[9-10]。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给病人生理、精神、社交等层面带来不愉快的体验感,增加病人心理痛苦,影响病人想法及行为。已有研究证实,心理护理能改善甲状腺癌病人负性心理,利于病人康复[11-12]。为寻找更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本研究创新性采用叙事疗法进行干预,叙事疗法是较为新颖的心理治疗方式,与常规心理疗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常规心理疗法一般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干预方式,来改善病人心理状态,而叙事疗法不满足于解决问题,而更加重视病人自身的内在治疗,强调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编排与诠释等方式,增强病人康复自信,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加速病人康复。故事叙说过程中医护人员仅作为倾听人员,让病人主动讲述自身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通过故事编排与诠释,促使病人解构、改写,重新叙述自身或假象的故事,从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改变病人抑郁、恐惧等消极心境,进而帮助病人重建新力量;同时,通过重新叙述正性故事,能使病人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出隐藏在其中的积极自我认同,将积极“资产”薄片还原,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从而减轻心理痛苦[13-14]。本研究结果发现,叙事疗法与常规心理护理均可改善病人心理痛苦,而前者改善更加明显,这与上述分析一致,且姜小黎等[15]研究也表明,叙事疗法能减轻早期胃癌病人心理应激,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论点的可靠性。

3.2 叙事疗法对病人健康信念的影响

健康信念是预测、主导病人改变行为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健康信念与个体主观心理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健康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证实基于叙事疗法可有效改善甲状腺癌病人健康信念。相关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多数具有疾病不确定感,而疾病不确定感可增加病人心理压力,影响选取正确疾病应对方式[18-19]。叙事疗法通过一对一面对面访谈形式,运用问题外化使病人重新认识自身内在本质,增强病人内部与癌症抗争的信心,指导病人认识疾病、感知疾病,再以解构、改写等具体细化的方式,帮助病人宣泄情绪,逐渐探寻到真实的自我,通过拼接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增强病人治疗希望及健康信念,激发病人内在潜能,使病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能从容应对[20-21]。

综上所述,叙事疗法在增强甲状腺癌病人健康信念、降低心理痛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为预后及疾病控制创造有利条件。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过小,病例来源局限于本单位,且干预时间过短,未观察到长期干预效果,得出的结论可靠性有限,期望今后能收集到多中心、大样本、多种癌症病人,进行长期干预,为改善癌症病人的治疗信念和心理状态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信念痛苦
降低“支付痛苦”
为了信念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谁痛苦,谁改变
发光的信念
分担痛苦
信念
痛苦力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