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探寻

2023-09-05 23:18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古装武侠影视

帅 克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电影中传播的意义

(一)激发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以来电影、音频以及录像等多种符号的结合,与传统图书相比较,依托实物、解说等传播手段,更能为观众带来强大视觉冲击,展现出极强的艺术魅力和极佳的传播效果。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电视、音像、网络等媒介,传承发扬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二)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

在当代,世界各国的对抗不仅限于军事、经济等硬性力量,还包括以综合国力为依托的软实力。所以,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国力日益强大,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作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主要媒介,影视传媒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展现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激发民族自豪感。《战狼》《金陵十三钗》《听风者》《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以爱国主义为主要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信念,树立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其中,《英雄》《少林寺》《卧虎藏龙》《霸王别姬》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将传统审美理念与民族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创作呈现在世人面前,全方位体现中国的思想、道德准则以及文化资源,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与独特魅力[1]。

(三)丰富影视传播内涵,满足自身发展内在需要

中国电影与文化的创新与交流必须在内容上下足功夫,才能体现价值引领,彰显文化自信,获得长足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为电影的发展增添了丰富内容和发展空间。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一)古装电影——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统一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其所展示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情节,而是更深层、更有内涵的东西。而中国功夫不仅保存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武术文化,而且还体现了人民的优良品德。既是东方文明的精华,又是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东方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色彩。近年来,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等受到了西方电影人的青睐。

古装电影的第一波热潮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依次为古装电影、武侠电影以及神怪电影。1925—1928 时期的古装电影都是以古代文学素材为基础,被称为“历史影片”,大多数都是关于佳人才子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而拍摄的,为了满足大众口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需要,也有少部分电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2]。由侯曜导演的《西厢记》可谓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以高超的创作技巧以及深刻的思想意蕴,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说明当时的武侠片在艺术上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部电影既展示莺莺与张生的恋爱关系,又突出了孙飞虎这一层次的矛盾元素,且依托“笔尖儿扫荡五千大汉”表达了对邪恶力量的愤懑,对知识改变世界的憧憬。中国传统文化孕育武侠影片,既包含传统武侠小说,也包含当代流行武侠小说,更是武侠影片的发源地。除《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一系列的武侠剧外,还出现了大量风靡大江南北的武侠电影。与古装电视剧类似,武侠电影也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不满足与否认,但更多地强调“英雄”与“武力”,以期在这一虚幻“历史”中找到超脱于权力之外的英雄人物,从而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当时以武力救国的社会风尚。

第三阶段属于神怪电影阶段,进一步走进了充满挑战和神秘色彩的电影世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除了反映历史事件外,还以反映封建君王和英雄人物为主。“神怪”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武侠小说”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时期,属于“武侠电影”时期的继续与发展。在以往电影历史与影评中,人们普遍认为“鬼怪”是“走入商业之路,没有任何艺术与社会价值”的电影题材,但现实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影视工作者不但创立了“神怪武侠”影视类型,还创立“中国影视系列”的播放模式,促进影视制作技术的大幅度进步,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伦理道德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火烧红莲寺》是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武侠电影。

在上海这个“孤岛”时代,第二次出现了古装电影的热潮。由于那时电影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只有极少数剧组能拍摄古装电影。古装电影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3]。与武侠、仙侠等题材的影片相比,古装电影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性影片,而非政治性影片。当时古装电影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既满足人们核心审美需要,又包含保护民族文化、抵抗侵略等观念。民国时代,政局不稳,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观念改变,这些对古代题材电影的影响也不小。

从初期的“新浪潮”到中晚时期的“新武术片”,涌现出了大批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此期间,古装题材电影不但获得了可观的票房成绩,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明末遗恨》《木兰从军》《孔夫子》三部电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给人以思索与启迪。在上海陷落的背景下,一些影视工作者以“影视”为幌子,以“影视”为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维护。《红楼梦》在当时的许多影片中独树一帜,受到了广泛关注,从中可以看出被占领地区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怀以及其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抵抗。1962 年的越南戏剧《红楼梦》和1977 年的香港黄梅调片《金玉良缘红楼梦》都深受到其影响。

对上述两个历史阶段的古装电影进行研究不难看出,这两个阶段的古装电影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二)戏曲电影——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戏曲电影不但可以保存著名戏剧大师演出的影像,也可以为后世的艺人提供观看和学习的平台,更可以让后来者欣赏高超技艺。戏曲影片对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社会电影——与传统共存

中国大导演张石川在执导中国首个社会性电影《难夫难妻》时指出:“由于拍摄影‘戏’,所以很自然唤起中国戏曲的记忆。这说明,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印记,其自身所处的特殊民族文化心态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5000 年历史,给我们的社会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记。所以,作为表现我们现实生活的电影,必然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

中国初期的电影处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年代,对于“传统”的认识呈现出“批评”和“维护”两种迥异的心态。这两种观点在当时不同文化形式中都有所反映。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电影具有很强的反抗传统的意识。中国电影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就在所难免。其代表作《难夫难妻》是一部以批评传统婚姻为主题的作品,揭示封建主义对人的危害。1924 年,由张石川导演的《玉梨魂》揭露和批评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实质。

由此可见,中国的社会电影是中国近代文明与民族传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产物。总体说来,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采取继承与批判的双重立场,这符合当时的群众心态,进而对其进行正面承袭。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理念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传统电视节目中进行革新。优秀传统精神是中国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宝贵精神遗产,更是民族精神、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从海外经验中吸取教训,加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识,强化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是我国优秀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和社会的发展水平等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沟通途径来应对这种负面效应,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流沟通效果。

(二)培养综合性影视人才

在中国影视传媒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中国影片“走出去”的脚步正在加速,以全方位满足国际市场的核心需求,强化与外国的文化沟通交流。同时,影视传媒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加强对传统翻译机构、语言类高校优质人才的培训与输出,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强化影视翻译能力,尤其是小语种的翻译,影视作品的翻译与译作均应具有鲜明的特点。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因其根植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又因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观众的欢迎,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并且对当今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电影应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养分上,让其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愈是民族的,愈易走向世界,走出一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之路,在不同国家文化中找到普世价值并将中国电影引向全世界。

猜你喜欢
古装武侠影视
影视展
武侠风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嘿!这才是武侠
开心炸弹 古装版
武侠影后郑佩佩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武侠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