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指导

2023-09-06 12:49徐婉茹
健康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步行因素患者

徐婉茹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的一种常见病,患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口齿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顺利度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进入到康复期后,应加强对其日常生活的指導,以便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细胞与组织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之分。该病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寒冷季节患病率相对较高。

脑卒中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病因

脑卒中的病因相对较为复杂。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病因包括颅内外动脉的局部狭窄与闭塞、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炎症反应、局部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等,以上均可能成为脑梗死发生的诱因。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病因以动脉瘤、外伤等因素较为常见。

诱发因素

既往有研究指出,6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能够找到确切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年龄因素。伴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与致死率均会增加,45岁开始显著上升,75岁以上的发病率是45~ 54岁人群的5倍。

(2)过度劳累和精神因素。个体情绪异常激动与过度乏累,可能会造成机体血压上升,血液黏度出现异常变化。在这样的生理状态下,血管薄弱位置发生破裂或损伤的风险相应增加,容易诱发脑出血或血栓形成。

(3)季节改变因素。我国脑卒中整体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既往有研究发现,纬度每提高5°,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64/10万,死亡率增加幅度为6.6/10万。在严寒或炎热等客观环境的刺激下,人体血液黏稠度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局部血管收缩,易发生脑卒中。

(4)血压波动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管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上升,均会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风险,且和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病风险间呈现出正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生活环境

脑卒中患者应尽量身处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住所,有助于放松身心状态,维持愉悦的心情,对疾病转归有百利而无一害。

饮食指导

日常饮食中,要多进食吃豆类和豆制品、新鲜瓜果,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饮食要做到清淡、低脂、低盐(<5 g/d);多饮水以预防便秘;维持适宜的体重,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同时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氨基酸、维生素等;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或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神经的饮品;戒烟限酒。

睡眠指导

临床上,很多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主要是由于自身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出现较严重的抑郁、焦虑等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鼓励与慰藉,引导他们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同时,指导脑卒中患者做到合理、定时睡眠。如白天可以通过听收音机、种花养草、打牌聊天等方式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以减少白天犯困时间,从而改善夜间睡眠状态;睡前不要观看刺激性的影视剧,或者饮茶酒等。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改善睡眠质量的药物(思诺思、右佐匹克隆等),或者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

穿衣

脑卒中发病后,患者上肢,下肢和躯干关节活动过程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感觉以及协调性障碍,进而穿衣困难。此时,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衣物,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躯干活动受限的患者,指导其尽量穿戴轻便、宽松的上衣,如选择开襟的衣服,穿的时候不要解开衣服下部的扣子,按套头衫的方式穿衣或脱衣。对存在上肢和躯干协调障碍的患者,建议选择穿套头式的上衣,前开襟也按套头式的服装进行穿脱,还要结合患者需求或病情严重程度使用大扣子或暗扣。对于下肢关节活动过程明显受限的患者,要选择轻便、宽松的裤子,穿松紧口鞋或靴子。

如厕

对于在床上排便存在明显顾虑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其创造出隐蔽的条件,如使用屏风或隔帘,以消除患者顾虑与害羞心理。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如果自身有能力前往卫生间如厕,要确保卫生间内地板干燥,可以在局部张贴防滑条或运用防滑剂,叮嘱患者小心滑倒。如厕由坐位转变成站立位时,患者需借助扶手或支撑物协作站起。

刷牙

开始阶段,先指导患者坐着刷牙,将患侧手臂置于洗手池边上。做挤牙膏动作时,可用患侧手握住牙刷,用健手挤牙膏,而不要把患侧手臂放在洗手池上,尽量站立刷牙。当恢复了充分的活动能力后,可用患手把持住水池单侧,或者把患臂向前置于抑制痉挛的位置。在每次进食结束后,家属及护士应及时为患者刷牙提供指导和帮助,先由上齿的最后面开始,至对侧牙最后面的外侧,随后用相同的方式刷下齿。给患者提供的帮助要逐渐减少,直到能独立、充分清洁所有牙齿为止。

行走

只有在脑卒中患者具备一定条件,包括站立平衡、全身肌肉存在部分分离活动时,才可进行步行训练。在步行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适时指导患者加强一些关键点的控制,如盆部的旋转、肩胛骨的配合、脊柱的扭转等。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指导主要包括。

(1)站立。这是强化患者下肢肌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的可行方法,进而为后续开展步行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指导患者用脚尖伸展与脚踏的方法,在墙面上反复做出蹬动作,使大腿和小腿尽量贴近墙壁,逐渐拉伸大腿与小腿后分布的肌肉群,用于改善各个肌肉群的痉挛或虚弱状态。在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后,再指导患者进行正常的步行活动。

(2)患肢负重。实质上是用患肢负重站立,另一条腿向前或踩踏在板凳上,用于改善各个肌肉群的痉挛或虚弱。医护人员一定要指导患者先提升下肢肌力,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步行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康复成效,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步行因素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步行回家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