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护理

2023-09-06 12:49王莉
健康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平衡性柔韧性步行

王莉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量明显增长。为了进一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要将心脏运动康复作为二级预防措施,延缓病情进展,优化康复结局。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方法

耐力运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坚持耐力训练,可提高耐力,形式包括慢走、慢跑、骑行、爬山、太极等。若患者运动能力较强,以6 min最大步行距离的10%~20%作为基础运动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可锻炼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室射血功能。若患者运动能力较弱,则以太极等室内运动为主,以低强度锻炼发挥调心、调息的作用,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舒张血管,改善心功能。

抗阻运动

老年患者通过抗阻运动能够锻炼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耐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借助于重量适合的手持器械、弹力绷带等,以举重、腿部推举、屈腿练习等方式进行抗阻训练,每次20~30 min,每天2~3次。低强度的抗阻训练对心肌不会产生较大负担,可作为心功能较差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耐力训练的补充。

柔韧性运动

柔韧性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组织韧带的弹性,提高灵活性,使身体能够接受更大幅度的运动。柔韧性运动的锻炼部位主要为肩部、腰部以及腿部,可通过广播体操、瑜伽、八段锦等形式进行。患者也可通过坐椅前伸、抓背、改良转体等动作,拉伸各部位10~15 s,并随着运动耐力提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感受到拉扯但无明显疼痛感为宜。每次锻炼10 min,每周3~5次。同时,老年患者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初级的瑜伽动作,每次30~40 min,每周坚持3~4次,以提高机体柔韧性。

平衡性运动

平衡性锻炼的形式包括闭眼站立位、脚跟站立位、足尖站立位以及单脚交替站立等,可预防老人跌倒。在运动过程中,需由家人全程看护,避免摔倒。平衡性运动在每次康复运动的开始与结束时进行,作为热身和放松环节,每次5~10 min。

呼吸运动

在康复运动中,指导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的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深呼吸、快吸慢呼等,每天3次,每次10 min,以降低胸腔内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调整心排血量,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运动强度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在制定运动康复方案时应采取保守的运动强度。以耐力运动为例,将患者6 min最大步行距离的10%~20%作为基础的运动量,且在运动过程中监测静息呼吸频率,若不超过10次/min,则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40~60 min完成步行3000~5000步的目标,每周坚持4~6 d。在患者身体条件和運动耐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抗阻运动、平衡性运动、柔韧性运动以及呼吸运动的强度,以提高康复效果。

注意事项

为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要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运动康复方案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因此,在制定运动康复方案时,可结合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拟定运动方式,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依从性。需注意,运动康复始终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避免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猜你喜欢
平衡性柔韧性步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这个动作坚持二十秒预示寿命长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煤炭行业生产使用平衡性分析
突发事件的平衡性报道分析——以地震类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