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疗法联合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对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手功能主动运动诱发的疗效观察*

2023-09-07 02:47马奎军董海彦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8期
关键词:患侧上肢疗法

赵 青 马奎军 王 虹 王 艳 董海彦 陈 琦

(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脑卒中是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受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影响会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伴有运动功障碍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好发于中老年人,但有年轻化的趋势[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卒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随着康复治疗的介入,有部分患者在6 个月以内肢体功能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然而,超过60%的患者在进入慢性期后仍然持续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尤其是手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临床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干预为主,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但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并无显著功效,导致患者的预后情况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4]。目前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已得到临床认可,随科技发展,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迅速发展的机器人辅助治疗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康复技术,它为脑损伤患者提供安全、高强度及任务相关性的训练,并在康复领域被广泛使用,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一直存在很多的难点[5]。现在,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中西结合康复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中风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明确患者因脑卒中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年龄在18~85 岁;卒中初次发病,或有卒中既往史但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24 h内死亡或重度昏迷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晕针、拒绝针灸以致无法治疗者;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合并代谢障碍、脑寄生虫病、脑肿瘤、风湿性心脏病等者;近期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脱落标准:主动要求退出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改变基础治疗方案者;出现不良反应不宜继续参加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来源于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康复科、针灸科的住院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偏瘫上肢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低频电刺激等[8]。均由专职康复治疗师进行治疗,每次3 h,每日1 次,每周5 次,共治疗4 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采用翔宇医疗智能上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XYKSZFK-1,指导患者取坐位,将患者上臂、前臂、手掌和手指固定于康复机器人对应位置,并协助其调整成舒适姿势,按照上肢康复机器人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肌张力较大的患者上机前应进行被动活动3~5 min。机械臂对准偏瘫侧上肢,妥善固定,根据患者目前的运动能力、运动状态、兴趣爱好等资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按照“被动-主被动-主动-抗阻力”的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上肢的活动范围分为关节屈伸、内收及外周等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 次,每周5 次,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20 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巨刺疗法。取穴:健侧上肢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尺泽、合谷、八邪。针具选择华佗牌一次性使用针灸针平柄针(直径0.30 mm×40 mm,批次:180003)。采用长时间留针,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针具和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取得针感后连接华佗牌SDZ-Ⅱ型电针治疗仪,使上肢呈微微外旋,五指外展,手腕背曲,下肢患足微微背曲或外展,选择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 次,留针30 min,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上肢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FMAUE)[9]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含33 个小项,每项评分0~2分(0分代表无法完成,2分代表能完全完成),总分66 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2)手功能: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I)共有33个项目,分为Ⅰ~Ⅵ类,包括抓、握、侧捏、捏、放置、旋转、书写操作。Ⅰ~Ⅴ类主要检查手的抓握与对指功能,Ⅴ、Ⅵ类检查协调整个上肢的功能。分级越高,功能越好[10]。此量表能全面地评定上肢与手的整体功能,更能详细地反映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情况。3)患侧腕关节活动度测定:采用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内嵌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于疗程开始前1 d及疗程完成后1 d进行。4)于治疗前后采用ADL[10]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小便、大便、如厕、修饰、吃饭、转移床椅、步行、洗澡、穿衣、上下楼梯等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正常独立生活的可能性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干预后,两组UEFI 评分和FMA-UE 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治疗组干预后UEFI 评分和FMA-U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下同。

UEFI评分55.92±3.38 77.74±2.64*△55.85±3.34 70.69±2.28*组 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MA-UE评分25.73±4.25 52.36±3.50*△25.67±4.21 39.82±3.74*

2.2 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3。治疗后治疗组患侧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 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掌屈58.72±6.24 80.85±7.03*△57.62±1.84 67.55±1.78背伸7.20±3.52 18.24±8.28*△7.19±2.43 15.26±8.05桡偏14.35±12.07 24.93±10.26*△14.76±6.13 21.82±6.19尺偏45.27±5.62 77.08±5.15*△43.52±5.68 51.33±5.14

2.3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半球MEP 潜伏期和最大振幅比较 见表4。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患侧半球MEP 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最大振幅高于对照组(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半球MEP潜伏期和最大振幅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半球MEP潜伏期和最大振幅比较(±s)

组 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患侧半球MEP潜伏期(ms)26.12±1.51 23.05±1.13*△26.08±1.44 25.74±1.36*患侧半球MEP最大振幅(cm)1.95±0.81 3.66±0.47*△1.02±0.79 2.53±0.21*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DL 评分分别为(40.74±2.64)分、(27.69±2.28)分,分别高于治疗前的(18.92±3.38)分、(18.85±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优(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上较多见的疾病,也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致残率位居世界第2 位[11]。尽管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该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其后遗症的发生尚未得到明显控制。其中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有统计资料显示,脑卒中后只有15%的患者手功能能恢复一半左右,3%的患者手功能能恢复到原来的70%以上,对患者后期的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较大,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2]。由于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较下肢困难,临床和生活中也大多把下肢功能作为康复的重点,从而忽略了上肢和手功能的重建[13]。并且,患手的废用和健手的代偿往往导致“学而不用”而加重这一趋势,等到再想恢复手功能时,手部肌肉挛缩已成,康复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为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风险,提升生活质量,需开展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

在既往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多以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为主,但是均不能做到确切有效。随着脑可塑理论的提出,上肢康复机器人逐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中。孟灵等[14]研究表示,采用康复机器人手套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可有效改善上肢及手部运动功能,提高患侧手最大握力,增大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度,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为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使用联合干预的疗法。中医学认为[15],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其病机是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半身不遂,治宜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气血运行障碍,从而达到通经活络之效。针刺可促进神经冲动传入大脑,调节大脑的兴奋,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医对卒中康复治疗的作用已得到临床专家的认可,并提出中医疗法可视为卒中康复医学的重点。巨刺疗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属于九刺中的一种针法,即在健侧肢体上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UEFI 评分和FMA-UE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其中治疗组干预后UEFI评分和FMA-U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巨刺疗法联合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能够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其原因可能为通过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改善肩部局部血液循环,对病灶起到靶向治疗作用,促使手部活动功能改善。配合巨刺疗法,刺激旺盛的健侧经络腧穴,激发患侧经络功能,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调整左右气血偏胜偏衰的状态,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对患侧的直接刺激,防止病情加重,减轻联合运动,促使机体尽快产生分离运动。腕关节在上肢功能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肢各种运动的实现均需依赖有效的腕关节活动。本研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腕关节功能变化进行调查发现,干预后治疗组患侧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示两者疗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腕关节活动度,主要由于在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的基础上使用巨刺疗法,通过刺激健侧肢体,使神经冲动传导至患侧,从而促使患侧恢复功能。此外本研究采用MEP 潜伏期和最大振幅来反映患侧半球大脑皮层的活动性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患侧半球MEP 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最大振幅高于对照组。说明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联合巨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半球皮层运动区的兴奋性,改善患侧手部功能。MEP 刺激的是大脑运动皮质区,而通过巨刺疗法针刺局部腧穴所产生的“针场”能够有效治疗局部疾病和经络疾病。古人将其总结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即针场的局部刺激可以通过经络、神经传导至发病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引起神经元可塑性改变,从而产生MEP 变化,增强大脑运动皮质相关区域与肌肉活动间的交互作用,增加皮质对肌肉的控制。而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干预后,两组AD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其中治疗组干预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进一步说明,巨刺疗法与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均在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将两种疗法相互结合,可以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具有一定创新性。原因主要为通过上肢机器人训练能对患者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组织产生兴奋刺激,加强脑组织的功能代谢,促进能量消耗,从而帮助受损脑区恢复神经功能,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巨刺疗法治疗,可刺激大脑半球皮层运动区的兴奋性,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与手腕关节活动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及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本次研究中依旧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选取的样本量较小,且研究时间不长,未对两组进行远期随访,还应在日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深入分析巨刺疗法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患侧上肢疗法
更 正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