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2023-09-07 08:48马小燕
新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教学活动

马小燕

【摘要】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但过去语文教学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语文的育人价值。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发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元素,融入课外人文素材,将人文教育融入语文教学。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认识到此举的重要意义,推动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发掘人文元素,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属性和工具属性,既是培养学生人文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科目,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沟通与表达技巧、提升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语文知识、表达技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未能发挥语文学科在人文领域的育人价值。对此,在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转变应试教育思维,积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引进课外人文素材,将人文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助力学生实现知识、素养、价值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一、人文素养概述

人文素养具体可分为人文和素养两个构成要素。其中,人文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文明成果、思想精华之所以得以保存,正是因为有语言文字的记录,汉语的人文属性主要体现在记录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传承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和民族精神。素养指的是个体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个体具备某种素养以后,可以做出某种判断、思考某个观点、做出某种行为或参与某项活动。

人文素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个体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或者表现为对世界、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小学阶段的人文素养分为四个部分:其一,掌握人文知识,如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艺术知识等;其二,理解人文思想,具体指人文理念,如和谐、友善、平等、尊重等现代文明理念,以及和合共生、和合与共、天下大同等传统文化理念;其三,掌握人文方法,具體指学生能够用人文的视角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核心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其四,具备人文精神,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其延伸出的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女排精神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人文素养具体表现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考人生价值、感悟生命意义、追求人生理想,能够主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传承并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与担当,并在语文学习期间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诞生了大量的文明成果,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发掘文明成果中的人文元素。在发掘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人文情感,学习为人处世的哲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感悟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2.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与核心素养具有高度一致性。例如,人文素养要求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掌握人文方法、具备人文精神,分别对应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三大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和智育融合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之美,对学生的美育发展也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持高效学习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人文素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主动端正学习态度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论语》相关知识以后,学生形成“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更有助于学生排除学习方面的障碍。再如,学习“温故而知新”后,学生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并时常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产生新的感悟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高效的学习状态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效能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将人文素养融入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语文知识,忽视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并未主动将人文素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保守,并未意识到学生发展的多元性,部分教师甚至将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立起来,这种片面的教学观念势必阻碍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当主动接触先进的教育理论,主动革新自身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将人文素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展是多元的,学生既要实现知识层面的发展,能够理解、掌握并应用语文知识,也要实现道德品质、情感价值及人文素养层面的发展,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突出的人文素养。在此前提下,教师应当主动调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将人文素养融入其中。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时,课本中提到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成语故事设置以下教学目标:①阅读课文,标出课文内带拼音的生字词,按照拼音掌握字词发音;②讲述故事经过,分析“揠苗助长”的含义;③总结“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④结合“揠苗助长”故事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

在“揠苗助长”教学案例中,教师设置四个教学目标,其中,目标①涉及字词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目标②则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故事想要表达的主要含义,目标③和目标④则让学生思考故事内涵,并使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师生的合作学习,学生指出,揠苗助长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贪图捷径、要耍聪明,而是应该勤劳能干、踏踏实实,最后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个教学目标实现了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结合,学生认为不论做人做事,都要做到勤劳能干、踏踏实实,这一观点对应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而民族精神则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使知识学习和人文素养发展融合于语文教学活动,有效推动了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1]。

2.挖掘教材内部人文元素,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鉴于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语文教材内部具有丰富的人文元素,能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并未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内部的人文元素,自然无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对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准确剖析课本,积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教学期间,课文借助喜鹊与寒号鸟的对话,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其中,教师可以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现实生活分析喜鹊身上展现的品质,并分析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在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分析以后,部分学生指出,喜鹊勤劳能干,主动做窝,所以没有挨冻,而寒号鸟懒惰,最后被冻死在了寒风中。另有学生指出,喜鹊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居安思危,提前做窝,所以在寒风吹来时从容应对。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指出,喜鹊关心他人,能够主动劝诫寒号鸟做窝,这种品质也值得学习。在分析完喜鹊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学生指出,寒号鸟懒惰、得过且过、缺乏危机意识、不听他人劝诫,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寒号鸟最终被冻死。此时,教师可以从喜鹊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例如,喜鹊勤劳能干,对应中华民族精神的勤劳勇敢,能够居安思危,对应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能够关心他人,对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2]。

在《寒号鸟》教学案例中,教师主动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元素,并将其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语文知识,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民族精神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及突出的人文素养。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将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元素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并通过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其形成突出的人文素养。

3.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人文体验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倾向于采取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讲授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但会阻碍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当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并形成突出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古诗三首》均与从军报国有关,教师可以发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开展人文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为了提升人文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创设与诗词相关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可感的情境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驱动下体会诗词所含感情。如《从军行》是典型的边塞诗,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边塞有关的视频、音频,通过视频与音频呈现金戈铁马、号角争鸣的边塞景象,让学生感受诗人浓浓的报国情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解放军战士镇守边疆的新闻素材,让学生感受解放军战士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通过古今情境对比,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而且逼真的情境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此外,合适的景象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

4.开展人文素养实践教育,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小学语文与生活实践具有密切联系,而且人文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当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相应的人文素养。对此,教师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人文素养实践教育,从而实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育效果[4]。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期间,这篇课文涉及感恩文化、孝文化,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既要在课堂教学期间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也可以开展课后人文主义实践教育。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母亲形象,并探讨作者“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的原因,使学生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感受到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期盼和爱,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语文作业:回忆你与父母亲密相处的时光,并写成300字的小短文,或者回家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并写下100字的劳动感悟。

在《慈母情深》教学案例中,教学在课堂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理论性人文教育,随后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性人文教育,实现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充分结合,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既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起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此外,相较于传统的语文作业,实践性语文作业有效降低学生作业压力,而且教师给出学生作业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作业,充分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文教育和语文作业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作业参与人文实践,进而形成突出的人文素养。

四、结论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主动革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推动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积极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并做好作业设计,通过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参与人文实践,多措并举助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2(11).

[2]张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

[3]蒋锡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

[4]李艷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