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中的麻醉效果

2023-09-08 08:35肖小青程善飞黄娟娟信靖宇吴陈诚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镜检查

肖小青 程善飞 黄娟娟 杨 静 信靖宇 吴陈诚

胃肠镜是消化内科常用的诊疗手段。临床上主推无痛胃肠镜,在操作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极其重要。艾司氯胺酮属于新型静脉全麻药物,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且有镇静、镇痛效果。本研究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2年1—5月行无痛胃肠镜患者42例。入选标准:① 择期均行胃肠镜检查;② 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③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④ 无胃肠镜检查禁忌。排除标准:对艾司氯胺酮活性成分或辅料过敏;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1)伦审第(021)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

1.2 麻醉方法

每次检查前一晚进无渣类、易消化食物,20时后不进食,不吸烟,做好胃肠道准备。完善X线胸片、血常规和心电图检查,常规禁食、禁饮8小时。行胃肠镜检查时,患者入室后平卧,开放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吸、心电图。对照组缓慢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1分钟后再静注丙泊酚2 mg/kg。观察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后即刻静注丙泊酚1.5 mg/kg。两组均在30 s内匀速输完丙泊酚。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术中根据其反应及麻醉深浅度追加丙泊酚0.2~0.8 mg/kg,直至体动消失,检查治疗结束或退镜时停止给药。检查结束后唤醒患者,送入复苏室观察半小时,待各种指标恢复术前水平方可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① 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T1)、检查时(T2)的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② 检查结束后两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年龄、BMI、操作时间、SBP、DBP、苏醒时间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SpO2)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即[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性别、ASA分级、不良反应)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血压和心率等比较

从表2可见,T0时两组SBP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2两组SBP和MAP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时两组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两组心率均较T0时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水平变化:对照组T0时99.0(1.0)%,T1时97.0(2.0)%,T2时98.6(2.0)%;观察组T0时98.9(2.0)%,T1时98.9(1.0)%,T2时99.0(2.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 -0.42、-1.28,P>0.05),T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4.02,P<0.01)。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 ()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 ()

注:T0两组DBP差异较大,后未做统计学检验。

images/BZ_33_440_741_469_790.pngimages/BZ_33_883_743_912_792.pngimages/BZ_33_1335_743_1364_792.pngimages/BZ_33_1781_741_1810_790.png组 别例数SBP(mm Hg)DBP(mm Hg)MAP(mm Hg)心率(次/min)T0T1T2T0T1T2T0T1T2T0T1T2对照组20136.0±10.8104.6±12.9 99.5±9.976.1±10.257.9±9.456.3±8.797.2±9.573.7±8.969.8±8.081.4±19.375.3±10.172.5±8.9观察组22137.3±16.3122.3±14.4113.2±9.584.5±13.3 76.8±12.270.3±8.1102.2±13.892.3±12.285.0±8.183.2±16.079.9±11.9 75.7±10.0 t P 1.07>0.05 0.30>0.05 4.18<0.01 4.58<0.01 2.28<0.05 1.35>0.05 5.60<0.01 6.11<0.01 0.33>0.05 1.32>0.05

2.3 两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

苏醒时间:观察组(290.4±36.6)s,对照组(341.5±70.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9,P<0.01)。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6例(27.3%),其中头晕2例,精神症状1例,其他3例;对照组出现5例(25.0%),其中头晕3例,其他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3,P>0.05)。

3 讨论

丙泊酚是无痛胃肠镜治疗的常见麻醉药,有起效快、镇静效果强、快速苏醒的优点,已成为麻醉诱导和维持的主要药物;但其无镇痛作用,术中出现与剂量相关的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故临床上麻醉诱导、镇静操作常采用丙泊酚联合其他药物,但联合阿片类药物、苯二氮䓬类本身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存在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如何正确把握最佳的药物配比值得研究。此外,这两类药物半衰期明显长于丙泊酚,如何在术后加速合用药物代谢,使患者快速康复,需要临床关注。因此,为丙泊酚寻找更好的合用药物或寻找替代方案成为必要。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家族中效价更强的右旋结构,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亲和力及阿片μ受体亲和力要比氯胺酮更强,麻醉镇痛催眠强度是消旋氯胺酮的2倍,达到相同麻醉效果使用剂量仅是后者的一半[1]。此外,艾司氯胺酮起效更快,持续时间也较短,可控性高。其有不抑制呼吸且轻度兴奋循环的特点,但单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不自觉的体动反应及兴奋交感作用等。故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不但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达到镇静镇痛强、起效快、可控性好的麻醉优点,又可以减轻丙泊酚引起的低血压及呼吸抑制副作用,从而降低无痛胃肠镜中麻醉风险,促进患者尽早苏醒,减轻苏醒后不适。陈盛岚等[2]研究发现,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可抑制血压、心率、血糖及皮质醇含量波动,减少丙泊酚追加次数,减轻应激反应程度,利于缩短置入胃肠镜用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上述研究仅将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与单用丙泊酚进行对比。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镇痛效果较好,但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可提高低氧血症发生率[3],但目前在无痛胃肠镜的麻醉中使用还相对成熟。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呼吸稳定性及苏醒时间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艾司氯胺酮不抑制呼吸,并有兴奋循环的作用有关[4]。

综上所述,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影响较小,可缩短苏醒时间。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数较少,且不良反应仅观察醒后半小时。

猜你喜欢
艾司氯胺酮镜检查
艾司奥美拉唑钠结构研究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